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密。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医患纠纷事件十分频繁,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本文重点分析了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几种医患调解的协调治理策略,对于缓和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纠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患纠纷 医患调解 协调治理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宣布,公众期待已久的第三阶段“有意义的使用电子病历要求指南”已经公布。国家卫生协调办公室也同时发布了2015年电子病历认证标准。根据这份标准,2017年以前医院可以选择是否遵循此标准,但2018年起,这份标准将在所有医院强制执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科主任是医院工作的中坚力量,科主任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科室的日常管理和科室的建设与发展,针对当前科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提高科主任的综合素质。

  • 标签: 科主任 综合素质 制度建设
  • 简介:摘要在医疗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疾病多发的当今,医患关系的发展也瑜伽紧张,时常会有一些医患纠纷类的新闻爆出,医患关系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医疗诉求。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作为医患关系的调解人员如何在既能稳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又能最大限度的维护医院以及医生的利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于调解人员的素质是要有一定的要求的,无论是调解人员的业务、品格以及其心理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良好的素质才能更加高效稳定的化解医患矛盾,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

  • 标签: 调解人员 医患关系 纠纷 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替代药物在强制隔离戒毒脱毒治疗中的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所收戒的海洛因依赖者22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11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非替代药物(山莨菪碱-2+氯硝西泮)脱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替代药物(盐酸美沙酮或者盐酸丁丙诺啡类药物+替代递减法)脱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脱毒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均比治疗前有很大的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81.8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2+氯硝西泮”脱毒治疗前、治疗后5d和治疗后7d的HAMA和TESS评分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只有轻微的口干、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出现便秘100例,发生率90.91%。结论非替代药物用于戒毒脱毒治疗中,与替代药物在控制戒断的症状方面差别不是很明显,但是非替代药物具有安全性高、毒副反应小、无依赖性,疗程短、价格低等优势,在强制的隔离戒毒脱毒治疗中,比替代药物脱毒治疗疗效更好,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非替代药物 隔离戒毒 脱毒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I)对小儿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8例符合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强制组和对照组,强制组限制健侧手的使用,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两个月后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Fugl-Meyer评分显示,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IMI能加强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 标签: 强制性运动疗法 小儿偏瘫 上肢康复
  • 简介:摘要偏瘫型脑瘫是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引起一侧肢体异常姿势和功能障碍,占所有脑瘫类型的14.4%~38.0%1。患儿由于健侧手能完成大部分的日常活动,而出现不使用患侧上肢的情况,所以恢复较困难。本文对近10年来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文献,分别从理论基础和机制,研究现状及其改良和辅助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现综述分析如下。

  • 标签: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偏瘫型脑瘫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脑卒中后出现肢体瘫痪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访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使用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39例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3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均较治疗好转,运动功能评分法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 标签: 偏瘫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上肢运动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疗法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作业治疗+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缩短康复疗程,

  • 标签: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 作业治疗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