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患者血液净化中体温管理具体操作方法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96例重症患者遵循患者意见情况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4例患者均给予充气式加热毯或者其他升温护理,对照组组患者不给以体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前、净化治疗体温、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治疗体温、心率、血压平稳,对照组患者治疗体温34.6±2.1。结论重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体温降低症状,及时给以体温护理,能有效控制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对降低体温等并发症对患者影响。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低体温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患者体温降低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0例腹部手术病人分成两个年龄组,比较术晨和术后30分钟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术后体温多数下降,老年组比例更高。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手术期间热量丢失。

  • 标签: 体温降低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干预护理肝脏手术患者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进行肝脏手术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温干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PT、APTT及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干预护理可减少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肝脏 手术 围手术期 低体温 体温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干预护理肝脏手术患者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进行肝脏手术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温干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PT、APTT及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干预护理可减少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肝脏 手术 围手术期 低体温 体温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成分合理使用进行分析探讨,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9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随机组与计划组,随机组依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发,计划组由输血科参与制订输血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输血3h计划组与随机组比较,PLT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随机组,PT、APTT则比随机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以及单采血小板联合应用及合理配比能有效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纠正凝血障碍,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救治率。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输血治疗 成分输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体温降低原因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护理,观察组给予对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心率、血压与术前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心率、血压与术前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寒战次数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可因心理紧张、输注较低温液体、使用麻醉药物等因素造成体温低下现象,给予有效防护措施,可缓解此现象。

  • 标签: 全身麻醉 体温降低 原因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医护人员 配置状况 专业水平 技术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体温过低形成原因,探讨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新生儿疾病恢复,防止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32例体温过低新生儿产生原因,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2例低体温新生儿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和细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新生儿体温过低现象,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并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 标签: 新生儿 体温过低 原因分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温输血对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100例全身麻醉手术治疗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各50例。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将血液于常温环境下放置20分钟左右,然后进行输血;观察组患者输血前将血液置于输液加温器中,将库存血液加温至37℃,然后进行输血。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30、60、90分钟平均肛温变化情况,患者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平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后30、60、90分钟平均肛温、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平均发生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加温血液输血对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和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加温输血 全身麻醉 骨科手术术中 中心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医护人员工作主要压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0名医生和50名护士进行工作压力方面的调查。结果⑴护士平均压力值高于医生压力平均值;⑵医生压力来源主要是家长及病人亲属,护士压力来源主要是儿科专业压力;⑶压力最大三个因素是风险大,待遇低,工作负荷重和家长要求高,期望值高,过度维权。结论儿科医疗护理是压力较高行业,儿科医生和护士压力有所不同。

  • 标签: 儿科 医生 护士 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麻醉后低体温是指麻醉后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值以下,临床上所说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平均温度。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生理和代谢稳定重要因素,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或有目的体温控制,经常发生轻度低体温,甚至寒战发生。本文通过正常人体温调节、麻醉对体温调节影响、轻度低体温对机体影响及低体温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 低体温 病理生理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RT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预防与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行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胰腺炎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行CRRT治疗过程中体温变化情况及干预后发生体温过低及寒颤比例。结果观察组治疗中、治疗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体温治疗后寒颤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CRRT治疗患者,行有效低温预防及处理措施,可显著调整患者体温,减少低温及寒颤发生率。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低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PDCA循环法对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效果。方法采取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进行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完善手卫生设施,定期检查、分析、反馈与总结。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后,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53.75%上升到实施后92.5%;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由实施前73.83%、71.33%上升至实施后91.50%、9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64,P<0.001;χ2=78.329,P<0.001)。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依从性及正确率。

  • 标签: PDCA循环法 NICU 手卫生 知晓率 依从性 正确率
  • 简介:摘要在抗血小板治疗中,血小板功能检测,能够为治疗开展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立足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研究,探讨了西门子PFA-200应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历史研究经验、临床研究结果两个方面,论述血小板功能检测血小板治疗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小板功能检测 抗血小板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肺结核患者入院痰标本中致病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情况,并总结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患者213例,取入院第二天清晨患者深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确定病菌种类,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观察致病菌耐药情况。结果213例患者细菌培养致病菌共28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检出175株(61.84%),革兰氏阳性菌共检出108株(38.16%)。药物敏感性实验中,革兰氏阴性菌对舒巴坦-氨苄西林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阳性菌对头孢类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肺结核患者入院致病菌感染种类多,药物敏感性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