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赛肤润应用于ICU交接流程中对皮肤压疮的预防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将刚刚转入我科未发生压疮的423例病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实验组213例。对照组采用我科常规的交接流程,而实验组则在ICU常规交接流程中,增设一项交班程序交班护士协助接班护士进行病人床上翻身拍背,变换体位并给病人受压部位均匀涂抹上赛肤润。结果实验组病人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我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将赛肤润应用于ICU交接流程中,能有效降低病人压疮发生率,提高病人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ICU 床旁交接班 赛肤润 压疮发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SICU)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对护理交接班质量的影响。方法制定交接班checklist,分别收集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对照组)与新型的交接班模式(实验组)下护理质量考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对照组及实验组患方、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共抽查318个床单元,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252项;实验组共抽查314个床单元,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89项,两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方、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CU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提高了交接班的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 标签: ICU 床旁交接班 效果
  • 简介:摘要流程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开始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实施标准诊疗流程。该流程管理的目标是①快速筛查出高危胸痛患者;②紧急有效的处理措施,缩短ACS再灌注时间,改善患者预后;③筛查出低危人群,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其方法和步骤主要有①询问病史及重要的体格检查;②5~10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查;③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④中低危胸痛患者转至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临床实践证明,实施该标准诊疗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了急诊科尤其基层医院胸痛的诊断和急救水平。

  • 标签: 急性胸痛 标准化诊疗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传统交接班模式和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交接班中的应用情况,分析I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急诊患者3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交接班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I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交接班中问题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以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的得分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在交接班中问题发生率为14.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9.5%;对照组患者在交接班中问题的发生率为32.8%,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87.8%。两组患者的问题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度的得分为(85.46±12.39)分,传统交接班模式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度得分为(68.74±12.15)分,两种交接班模式的病情掌握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交接班中应用效果显著,减少不良问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SBAR沟通模式 传统交接班模式 急诊抢救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流程管理在体检报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本院实施标准流程管理期间,在本院接受体检的200例人作为观察组对象,选取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未实施标准流程管理期间,在本院接受体检的200例人作为对象组对象,对比不同时期中体检报告错发次数。结果观察组错发次数1例,所占比例为0.5%;对照组错发次数6例,所占比例为3%;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流程管理在体检报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体检报告错发次数,保护患者个人隐私,提升整体医疗卫生形象。

  • 标签: 标准化流程管理 体检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流程管理在肠道准备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室需进行肠道准备的住院患者,采用标准流程管理前后的对比。结果肠道准备患者在采用标准流程管理后,肠道的清洁率、病人的满意度均比以前有所提高。结论肠道准备标准流程管理有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的规范,有利于提高肠道准备的质量,病人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 标签: 肠道准备 标准化流程管理 肠道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管理流程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2015年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管理流程作为研究组,而2009-2010年手术室一体管理作为对照组,两组期间均抽取手术10000例,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患者投诉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与患者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管理流程,可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与患者投诉率,值得借鉴。

  • 标签: 手术器械 消毒供应中心 标准化管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除1例因服毒量大且年龄较大,行1次HP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1例均抢救成功。结论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快行HP治疗,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血液灌流 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准沟通模式在急诊病区护理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月—6月急诊病区接收的患者中选取96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交接班模式,研究组(48例)患者在床边交接班中采用标准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遗漏和信息传递不清发生率、护士对病人掌握程度、交接班平均耗时。结果研究组交接遗漏和信息传递不清发生率与交接班平均耗时远低于参照组,而护士对病人掌握程度评分却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标准沟通模式应用在急诊病区护理床边交接班中,可以有效的加强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避免交接遗漏和信息传递不清的发生,缩短交接班平均耗时,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 急诊病区护理 床边交接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连续性血液净化肝素抗凝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率,构建标准肝素抗凝流程。方法对32例患者(对照纽)应用PDCA程序找出常规肝素抗凝的薄弱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应用于其他28例患者(观察组)。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应用PDCA程序可以有效改进CRRT肝素抗凝流程,有利于CRRT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肝素抗凝流程 PDCA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配合的器械臂、内窥镜和其他附件的清洗质量,避免血液和残留组织干涸,保证其系统手术器械的有效灭菌。方法采用浸泡-灌注-刷洗-冲洗-喷洗端头-灌注-超声-冲洗-刷洗-漂洗-消毒-干燥等标准手工清洗流程对器械臂、内窥镜、附件进行清洗。结果使用带光源的放大镜对经过标准手工清洗流程清洗后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臂、内窥镜及相应附件进行清洗效果检查,清洗质量达标,无手术器械返回清洗情况发生。结论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采用标准的手工清洗流程进行清洗,清洗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配合手术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达芬奇机器人 手术器械臂 标准化 手工清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准抢救护理流程应用于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执行标准抢救护理,对照组执行常规抢救护理,对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标准抢救护理,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抢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价值
  • 简介:摘要介绍了手持压力表在神经外科床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交接流程中的应用过程,发现将手持压力表应用于旁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交接流程,可有效减轻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防止缺血坏死,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手持压力表 神经外科 床边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标准抢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急诊科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服务,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实施标准抢救护理流程,同时选取上述时间段内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划分为普通组28例与标准组28例,观察两年度患者抢救成功率,并总结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措施满意度。结果普通组抢救成功例数为20例(71.43%),其中8例患者出现复发,二次接受抢救;标准组抢救成功27例(96.43%),P<0.05。普通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抢救工作满意度为67.86%,标准组为92.86%,标准组家属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院前抢救措施,建立标准抢救护理流程,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较高且家属主诉对于抢救服务表示满意。

  • 标签: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ICU标准护理流程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个小组各39例,其中一个小组进行常规护理,记为对照组,另一个小组进行ICU标准护理流程,记为观察组,护理效果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观察组各项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ICU标准护理流程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在临床进行使用。

  • 标签: 重症心力衰竭 ICU标准化护理流程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过程中的母婴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的150例产妇,将她们分为观察组。观察组利用母婴护理的模式。观察新生儿护理情况。结果观察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既能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还帮助产妇早日康复。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标签: 产科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母婴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产科的100名产妇,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分为50人。对照组使用以往的产科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母婴护理的方式进行产科护理,对两组的护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婴儿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通过对抚触,脐部、臀部护理以及沐浴状况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婴儿教育、产后营养进行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促进产妇对母婴保健技能的掌握。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婴护理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对母婴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护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和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进行。然后比较两组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育儿知识的正确率以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实施母婴护理能够提高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使产妇及家属能够掌握正确的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和相关的育儿知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 母婴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