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预测维吾尔族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局部晚期的食管鳞癌患者28例,采集维吾尔族食管癌患者接受放化疗前后的静脉血,同时收集健康对照组血,对各组血清进行iTRAQ标记及蛋白质谱检测,最后通过蛋白分析软件筛选差异蛋白。结果放化疗前后食管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对,分别筛选出83个、112个差异蛋白,患者放化疗前组与放化疗后组比对,共筛选出24个差异蛋白。结论SAA、补体、组蛋白、CRP等,与既往研究结论相似,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结果可靠性。有些近年来研究热门的新蛋白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等,对诊断肿瘤及研究肿瘤侵袭性有很大意义,且IGF被认为与肿瘤的化疗抵抗相关。

  • 标签: 食管癌 放化疗 蛋白 维吾尔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吾尔族、汉族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相关通路。方法收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患者28例、汉族食管鳞癌患者35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静脉血作为健康对照组,将收集的血标本均提取血清。对食管癌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差异蛋白筛选并导入KEGG数据库,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维吾尔族、汉族食管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对,分别筛选出83、46个差异蛋白,将维吾尔族、汉族食管癌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导入KEGG数据库后,分别得到127个、36个差异蛋白的KEGG通路,共筛选出肿瘤相关通路4个。结论Toll-likereceptors(TLR)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分别在维吾尔族、汉族食管鳞癌中存在差异,不除外参与肿瘤的发生。

  • 标签: 食管癌 民族 蛋白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蛋白其荧光强度与胰岛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rIns1EGFP,转染HIT-T15仓鼠胰岛瘤细胞,随机分为3组,低糖组(LG)、中糖组(MG),高糖组(HG),检测基线0小时及葡萄糖刺激后4小时内胰岛素分泌量及单个胰岛β细胞荧光强度。结果HG组单个胰岛β细胞荧光强度,胰岛素分泌量较LG组明显增强(P<0.05),在一定葡萄糖浓度范围内,绿色荧光蛋白其荧光强度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与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96。(P<0.05)结论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标记物其荧光强度与胰岛素分泌量有正相关性。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转染 相关性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Nonmusclemyosinheavychain9,MYH9)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YH9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O2中的MYH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38/6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41.67%(25/60),P<0.05;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量(1.078±0.130)较癌旁组织(0.775±0.111)明显增高,P<0.05;MYH9蛋白在SMMC-7721及HepG2细胞株中的表达相对量(分别为1.627±0.107、1.317±0.095)均明显高于LO2(0.925±0.060,P<0.05)。MYH9蛋白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Edmondson分级及TMN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AFP及HBsAg无关,P>0.05。结论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可能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 肝细胞肝癌 NMⅡ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KB1蛋白和Bmi-1蛋白在肺癌患者中表达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4份肺癌患者组织中LKB1、Bmi-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34份肺癌组织标本中发现Bmi-1阳性表达有26例,阳性率为76.47%;LKB1阳性表达有23例,阳性率为67.65%。结论LKB1蛋白、Bmi-1蛋白表达水平,对诊断肺患具有重要判断依据,可作为临床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点。

  • 标签: 肺癌 LKB1 蛋白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97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胃癌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回顾性分析CD97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率之间关系。结果CD9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9%(55/68)。CD97蛋白在肿瘤细胞浸润前端的瘤体边缘散在分布的肿瘤细胞及小的瘤细胞簇的CD97呈强性,而瘤体中央区的瘤组织中CD97染色缺失或呈现均质弱阳性,且CD9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期及肿瘤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0.05);除2例失访外,本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57/66例)、37.9%(25/66例)及27.3%(18/66例),且CD97阳性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54.7个月)短于与阴性组(79.2个月)(p>0.05)。结论CD9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期及肿瘤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 CD9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中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2、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MMP-2、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43.33%、76.67%,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Survivin、MMP-2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具相关性(P<0.05),而与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性别、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2、Survivin与胃癌的发生及恶性演变密切相关。

  • 标签: Survivin MMP-2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48例胃癌石蜡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与P53蛋白表达,实验结果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ivin和P53蛋白在20例正常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在胃癌组织中P53阳性率50.0%,Livin阳性率37.5%。二者在胃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Livin蛋白的阳性率在大于60岁组为54.2%,小于60岁组为20.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Livin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作为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相互影响。Livin在大于60岁组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凋亡抑止是老年胃癌患者重要发病原因。

  • 标签: P53蛋白Livin蛋白胃癌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该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正常下鼻甲组织24例和鼻息肉组织3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5在下鼻甲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QP-5在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固有层腺体中AQP-5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下鼻甲组显著高于鼻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及血管内皮中AQP-5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下鼻甲组显著低于鼻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5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鼻息肉的形成密切相关。

  • 标签: 鼻息肉 水通道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16蛋白基因在胃癌组织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归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70例正常人群归为对照组,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两组标本进行P16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并比较。结果对照组P16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2.86%(P<0.05)。此外包括不同TNM分级、淋巴结转与为转移、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等方面的P16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16异常表达和胃癌存在相关性,且TNM分期越高、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症组织分化程度越低的胃癌患者P16基因更容易为异常表达,可通过P16对胃癌进行辅助检测及判断预后。

  • 标签: P16蛋白 胃癌组织 异常表达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L1蛋白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具体表达情况及研究价值。方法选择胃癌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设为观察组,应用胃癌根治术治疗,并对癌组织进行留取,制作石蜡标本;选择同期胃癌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取与肿瘤组织距离>5cm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两组病理组织中PD-L1的表达进行检测,就PL-1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展开探讨。结果结合免疫组化研究结果,PD-L1阳性表达多见于细胞质、细胞膜,主要为胞膜处。PD-L1阳性表达率在观察组胃癌组织中为52.5%(21/40),其中7例为中度阳性表达,占17.5%;2例为强阳性表达,占5%。PD-L1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癌旁组织中为22.5%(9/40),未检出阳性表达和强阳性表达的病例。观察组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在胃癌患者中,PD-L1蛋白同肿瘤细胞的浸润、分化程度具紧密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胃癌患者,对其癌组织中PD-L1进行检测,结果示呈高表达显示,且其高表达同肿瘤细胞的侵润、分化程度等具密切相关性,可作为对胃癌发生侵袭和分化进行反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癌组织 PD-L1 表达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c-myc基因蛋白在颅咽管瘤中表达及特点,探讨它们与肿瘤复发性及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将44例颅咽管瘤分为复发和非复发两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基因蛋白。结果c-myc在复发性颅咽管瘤组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复发性颅咽管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的表达值与颅咽管瘤的复发和侵袭性有关,可以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

  • 标签: 颅咽管瘤 c-my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67及TK1(thymidinekinase1)对不同宫颈病变细胞增殖活性判断的参考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及TK1在宫颈炎、CIN(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I67及TK1在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显著性,TK1不同强度的阳性例数在CIN各级别及各期宫颈癌中有差异显著性,而KI67却没有。结论TK1的表达比KI67更能准确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对宫颈病变进展及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标签: 细胞增殖活性 KI67 TK1
  • 简介:摘要目的为完善对大肠癌组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结论KL-6粘蛋白过度表达和钙粘蛋白E的表达缺失,可能是大肠癌的形成的关键原因之一。

  • 标签: 大肠癌 KL-6粘蛋白 E-钙粘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ZHX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ZHX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行结直肠癌手术、临床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且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石蜡标本57例,采用免疫组化SuperVision法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ZHX2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ZH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7%(46/57),ZHX2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3.0%(53/5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学分级的ZHX2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病例获得1~60个月,平均(38.8±10.3)个月随访,存活37例,死亡20例,生存期为1~60个月,平均生存期为(37.6±9.7)个月。ZHX2阳性组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优于ZHX2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HX2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演进,并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 标签: 结直肠癌 ZHX2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蛋白在162例宫颈良性病变、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Ⅲ级)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和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中P16表达率为0%,CINⅠ中P16表达率为78.4%且多为点灶状表达,CINⅡ-Ⅲ中P16表达率100%且多为带状或弥漫强阳性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P16可以作为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及CINⅡ-Ⅲ之间鉴别诊断的一个有用的标记物。

  • 标签: P16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尿液炎症细胞因子变化以及氧化应激在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5例草酸钙结石住院患者,随机挑选25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的晨尿,分别运用ELLISA法和TBA法检测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胎球蛋白-A(Fetuin-A)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MCP-1在结石组含量为212.45(59.24,673.50)pg/mgcr,在对照组为74.36(22.45,203.57)pg/mgcr,结石组高于对照组(P<0.05);胎球蛋白-A在结石组为320.80(42.28,1819.85)ng/mgcr,在对照组为787.94(187.03,3269.17)ng/mgcr,结石组低于对照组(P<0.05);MDA在结石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石组尿液MCP-1和MDA不相关,r=0.045,P>0.05;胎球蛋白-A和MDA不相关,r=-0.016,P>0.05。结论尿液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和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在肾结石形成中起作用,但是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未参与尿液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

  • 标签: 肾结石 MCP-1 胎球蛋白-A MDA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SP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39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和18例非白血病患儿的骨髓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儿童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2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27%,10例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骨髓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均较对照组(11.11%)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诱导缓解化疗后29例ALL患儿及10例ANLL患儿骨髓组织中的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高表达,诱导缓解化疗后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提示Livin蛋白表达和急性白血病的发展、转归和对化疗的反应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Livin 凋亡抑制蛋白 急性 白血病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IL-18蛋白在EMs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探讨IL-18在EM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和19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IL-18蛋白表达。结果IL-18蛋白在所有标本中均有表达,见于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和大部分间质细胞。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表达的IL-18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和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表达的IL-18蛋白在对照组子宫内膜、EMs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IL-18蛋白在对照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分泌期显著高于增生期,而在EMs在位内膜分泌期和增生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异位内膜间质细胞高表达IL-18蛋白可能是内异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IL-18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