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效针对性护理后,对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97.67%,其中非常满意33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总满意度74.42%,其中非常满意10例、比较满意22例、不满意11例(P<0.05);观察组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9.3%(4/43),对照组为27.91%(10/4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给予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对必要的护理,可降低呼吸肺炎发生率,联合科学、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更加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促进其尽快康复,具备参考价值。

  • 标签: 肺炎 呼吸机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中进行机械通气,成为重症医学领域生命支持的主要措施,但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ed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口腔定植菌作为引起VAP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对重症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尤为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VAP发生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口腔护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口腔护理 方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房在应用全自动片剂单剂量摆药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住院药房在运用单剂量摆药过程中的摆药实践资料作为研究样本,总结摆药机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单剂量摆药可显著提升药师与护士的临床工作效率,有助于改善病人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然而在其应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摆药差错。结论通过运用单剂量摆药,是实现医疗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基础,可为患者提供更良好的药学服务。通过对摆药系统进行优化,能够为临床中单剂量摆药的有效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片剂单剂量摆药机 自动化 药学 调配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臭氧消毒不同输出浓度对床单位的杀菌效果。方法选用成都老肯牌LK/CXD型床单位臭氧消毒,定于每两周对血透室床单位进行消毒,通过采集72份两种(各36份)不同的臭氧输出浓度消毒后,对血透室的床垫、被褥、枕芯进行细菌菌落的培养并对其消毒结果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两种浓度消毒效果的比较对床单位的消毒效果达到几乎相同的程度。结语床单位是病原体直接污染的重要媒介物,做好床单位的消毒确保了病员健康,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臭氧消毒机 输出浓度 床单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如何招募并保留无偿捐献采成分献血者。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我市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血库招募无偿捐献采成分献血者失败及其未能成功保留献血者的原因,再改进招募及保留方法后对比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献成分血人数及捐献者保留比例。结果在改进对献血者的招募及保留方法后,不管是献血者的招募人数还是捐献者的保留比例均有明显提升。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地普及采成分献血知识;并不断优化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的服务态度及业务能力,并对捐献者进行不定期的回访,可有效提高无偿捐献采成分献血者的招募成功率和捐献者的保留比例。

  • 标签: 无偿捐献 机采成分 献血招募 献血保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发药的使用给门诊药房带来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对自动发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优缺点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结果自动发药的使用,提高了药房的空间利用率,缩短了药师调剂、患者取药的时间,降低了调剂差错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结论自动发药的使用改变了药房传统的工作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利更好的应用。

  • 标签: 门诊药房 自动发药机 优缺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ICU病房治疗的100例患者,对ICU病房中的30名护理人员在2016年4月进行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知识的护理教育培训,100例ICU病房中的患者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比例与2015年3月-2016年4月间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比例进行对比。结果在进行了护理教育后的100例ICU病房患者中,出现了6例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生率为6.0%,而2014年—2015年间没有进行护理教育培训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比例为12.7%(14/110)。经过护理教育培训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未培训前,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病房的患者进行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教育,有效的减少了患者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概率,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教育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无创呼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有创呼吸治疗,给予试验组无创呼吸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并比较患者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但数据对比P>0.05。患者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更短,数据对比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无创呼吸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重症肺炎 无创呼吸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包药的使用对提高病区药房工作效率的意义。方法通过比较调配时间、错误率,总结自动包药在病区药房的实际应用。结论引入自动包药后,调配时间、错误率均显著减少,提高了病区药房的工作效率。结果自动包药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保障,保证了用药安全,但仍然存在可改进的地方。

  • 标签: 自动包药机 病区药房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式对呼吸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机械通气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给予常规护理,9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VAP、气管切开、死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气管切开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降低患者气管切开的发生率与患者死亡率,对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具有十分显著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呼吸相关肺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呼吸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呼吸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循证护理)和B组(常规护理)各30例。分析两组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比较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33%,比B组的26.67%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比B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实行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建议采纳。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证护理 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细胞分离在血浆置换中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我院将76例采用血细胞分离进行血浆置换的患者进行了疾病的研究工作,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不良反应护理工作,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做好观察工作。结果所有的患者之中一共出现了66例次的不良反应,其中出现了枸橼酸钠反应35例次,一过性低血压20例次,还有11例次的患者则是血浆过敏反应。结论为了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反应的影响,医护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的遏制,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浆置换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对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集束化综合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19.6±1.4)d、(14.1±2.4)d、(19.1±3.4)d、(25.6±2.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8.3±1.9)d、(28.1±2.4)d、(31.1±9.4)d、(40.3±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143、26.0875、7.5925、21.0322,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8247,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对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集束化综合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VAP患者90例,分为病例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病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VAP发生率以及住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VAP发生率(24.4%)比较,病例组的(4.4%)较低;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病例组的较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集束化综合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气管插管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我院急诊收治的85例呼吸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析气管插管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85例呼吸通气患者中,35例出现呼吸相关肺炎,占比为41.18%,检出81株病原菌;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在60岁以上、气管再插管、插管前未予以抗菌治疗、气管切开、留置导管、机械通气时间在4小时及以上、吸入胃内容物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相关肺炎。结论急诊气管插管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包含很多种,临床中应做好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概率。

  • 标签: 急诊 气管插管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拟定位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尖端异位调整中的应用。方法将我科自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PICC置管导管尖端异位的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在模拟定位显示协助下调整导管尖端至上腔静脉下1/3处,一次成功14例,二次成功2例。对照组16例在彩超下调整导管尖端达到上腔静脉下1/3处,一次成功11例,二次成功3例,三次成功1例,失败1例。结果在模拟定位在行肿瘤患者PICC置管尖端异位调整中可有效提高成功率,节约时间,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可视度高,调整准确、方便。结论模拟定位可有效协助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调整。

  • 标签: 模拟定位机 PICC 异位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规范提高预防呼吸相关肺炎(VAP)效果的口腔护理流程。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选取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改良常规口腔护理方法及操作流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清洁评分、口腔痰液菌落数及VAP发生率、MV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及行口腔护理第7天测定口腔菌落数和口腔清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早期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和降低VAP的发生率方面优于常规口腔护理。

  • 标签: 口腔护理 VAP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排出气体微生物污染的具体情况。方法选择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50例伴有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照试验,分析使用细菌过滤器前后,呼吸出气端细菌感染的情况。结果使用细菌过滤器后,呼吸的出气端的细菌感染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配合使用细菌过滤器,可以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几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 出气口 细菌感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