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伸性护理对老年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接收的老年失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延伸性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延伸性护理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失患者中实施综合性的延伸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延伸性护理 老年失能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急性腰损伤应用藏药秀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共4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藏药秀疗法,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32例患者被治愈、6例患者有所好转,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人数38例,占比95.00%。结论在治疗急性腰扭伤中,应用藏药秀疗法具有显著疗效,其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藏药 能秀疗法 急性腰扭伤
  • 简介:摘要溶解度差已成为难溶性药物开发成功的难题,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的溶出度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一直是药物制剂研发的重点之一。本文概述了影响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以及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常见方法。

  • 标签: 提高 难溶性药物 方法
  • 简介:摘要医院档案属于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记载,作为医院的重要宝贵财富,需要得到妥善整理与保存。互联网+时代是目前全社会的大环境,全面掌握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并将其有效利用,结合并利用互联网从而更好地寻找适合医院档案管理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医院档案利用效率。

  • 标签: 互联网+ 医院档案 档案管理 利用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要提高档案利用率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方法挑选出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我们医院临床上有医院档案的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分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施用医院档案管理系统,而研究组则利用医院档案管理系统来管理患者的临床档案。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档案利用率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的查档人数中,医护人员占据最多,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90.00%vs50.00%),两组总利用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可以提高档案利用率,发挥档案该有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医院档案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2例患儿纳入此次研究中,并进行随机分组,治疗观察组56例患儿时使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法,而常规组56例患儿则接受口服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发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接受为期5天的治疗后,均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为胃肠道不适、过敏性休克、发热和过敏性皮炎等,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发生率,并无任何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过敏性休克、发热和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情况,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300例感染性肺炎患者,按照感染性质分为A组(细菌感染性肺炎)、B组(非细菌感染性肺炎)。在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人中随机抽取155例作为C组。A组、B组分别在确诊时、治疗后检测PCT、CRP,C组体检时检测。结果确诊时,A组PCT、CRP水平均高于B组,高于C组体检结果(P<0.05);治疗后,A组、B组PCT、CRP水平均较确诊时降低,但仍高于C组体检结果(P<0.05)。结论PCT、CRP水平变化在感染性肺炎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引起高度关注。

  • 标签: 感染性肺炎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医院库存物资管理为主,从信息平台、网络管理、应用系统等方面入手,发挥出信息手段的作用和价值,构建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 标签: 信息技术 医院库存 物资管理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促进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按照药物利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我院2013—2016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我院中药注射剂重点监控品种,实施监控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2016年我院实施中药注射剂重点监控品种的合理使用与前3年未实施监控相比,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血塞通的使用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都显著下降,监控成果值得肯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量增长较快监控效果不理想。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应加大监管力度与行政法规相结合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广大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使用量 用药金额 用药频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观察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2017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选取,选取人数为82例。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护理干预方式。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可采取护理干预方式,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 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PCR方法检测肺癌患者中血浆游离DNA中T790M突变的效果。方法收集40例经穿刺活检证实存在T790M突变的晚期肺腺癌耐药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标本并提取血浆游离DNA,分别采用ARMS法和数字PCR法检测血浆游离DNA中的T790M突变情况。结果40例患者标本中数字PCR法检测到32例T790M突变阳性,ARMS发检测到27例T790M突变阳性。20例正常人标本中数字PCR和ARMS法均未检测到T790M突变。结论数字PCR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检测血浆游离DNA中T790M突变的方法。

  • 标签: 肺腺癌 数字PCR 表皮生长因子 T790M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应激性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4.44%,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患者采取全程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术中应激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全成护理 应激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依匹斯汀片治疗(A组),复方甘草酸苷片(美)治疗(B组),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治疗(C组),疗程均为4周,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69.5%、B组为73.7%、C组为94.7%;治疗期间A组169例、B组173例、C组102例患者出现轻度嗜睡、头晕症状,均可耐受;治愈者停药后15天内复发A组67例、B组72例、C组0例。结论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匹斯汀片 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结合合理用药系统的监测结果,运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测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系统审查干预前(2016年)及干预后(2017年)住院医嘱,从药物问题、特殊人群用药和药物特殊情况应用三大类别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药学干预。结果2016年,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率为5.05%,2017年仅为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后,药物相互作用、给药途径、药物用法用量等方面的不合理医嘱数量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应用合理用药系统时,以临床药师为主体,制定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合理用药 监测系统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与正规留置针操作法对留置针利用率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留置针操作法,观察组应用改进后的正规留置针操作法,观察两组留置针利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平均封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留置针再通率为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85%的再通率(P<0.05)。结论按留置针正规操作,能够显著提高留置针利用率。

  • 标签: 留置针 操作法 利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的62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双X线骨密度仪测定,对比分析患者检测结果。结果从机体骨密度来看。本组患者均低于x-2.0SD,所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3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不同年龄段骨密度主要为(83.2±20.8)、(80.3±21.8)、(57.5±16.7)、(42.2±21.3);在骨密度低于x-2.5SD条件下,本组患者共有49例,不同年龄段骨密度表现(79.2±2.9)、(74.7±16.3)、(56.8±16.1)、(40.3±20.2);中老年群体的骨密度指标与年龄增长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会下降。结论应用双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对患者实际骨量进行判断,还可以按照检测指数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析,为临床给予重要的数据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椎体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管引流术后利用T管内置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了研究。方法选择了两个医院2014年9月到2017年12月的7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了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观察组采用了T管内置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术后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的禁食及肠胃减压平均时间为2.80±1.03d,对照组禁食及肠胃减压平均时间为4.31±1.04d,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观察组的术后住院平均时间为11.20±4.19d,对照组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4.38±4.17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时间,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T管内置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胆管引流术后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在临床中应该积极推广。

  • 标签: 胆管引流术 T管内置 营养管 早期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社区高龄失智失老人居家照护的效果及个管师的工作在社区照护中的重要性。方法在辖区中选取脑卒中、骨折、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高龄失智失的老年人100名作为干预对象。按随机数字法抽取防治组和对照组各50名失智失老年人。由具有行医执业执照并通过居家康复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干预。结果干预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智力状态、压疮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个管师以及居家专业康复护理工作即能产生社会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不失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社区 高龄失智失能老人 居家照护 个管师 康复护理 辅具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中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以提升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抽取10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在观察组中则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治疗1天和的3天后的MRS评分。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明显较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天和的3天后的MR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中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恢复情况、以及治疗1天和的3天后的MRS评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围术期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 术后康复 并发症发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改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的评分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