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孕妇27岁,孕1产0,因原发不孕行试管婴儿术,孕19周来我院做产科超声检查,使用GE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C5-1,频率3~5MHz,超声所见宫腔内探及胎儿回声,胎儿头颅光环完整,BPD(双顶径)4.5cm,FL(股骨)3.0cm,颜面部扫查所见双眼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眼距正常,鼻骨存在,长4mm,胎儿上唇正中连续性中断,范围0.3cm,心脏位于胸腔内,四腔结构存在,心轴未见明显异常,膈肌连续完整,胎儿腹壁正中可见缺损,范围约0.7cm,可见一不规则实性包块突出于腹腔外,范围4.1×2.6cm,其内可见胃泡、肝脏、肠管回声,周围可见羊膜包绕,脐带可显示长度仅11cm左右,见与胎盘以一直线型相连,未见螺旋状结构,脊柱形态异常,腰椎水平可见脊椎排列紊乱,局部成角弯曲,CDFI可见脐带腹壁入口位于实性团块旁,只见一条脐动脉与一条脐静脉。

  • 标签: 胎儿畸形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处理,ACE测定方法为酶法。结果105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的患者,其中升高的1020例ACE为122.4±21.5U/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的33例ACE为2.3±1.1U/L。结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高血压 肾素 血管紧张素
  • 简介:摘要胎盘对于胎儿来说比较重要,它是和母体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器官,而胎盘的异常将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者将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胎盘异常发生率也得到提高,前置胎盘尤其是胎盘粘连其发病率增长约10倍左右,而胎盘粘连在前置胎盘中发病率达到9.3%(远远高于正常胎盘者0.004%),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诊断方法显得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在胎盘异常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将以胎盘异常为起点,分析超声诊断的效果,分析产生诊断的临床意义,使得超声能够在胎盘异常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胎盘异常 超声检查 诊断依据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MRI与CT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总结我院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MRI、CT检查结果,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点。结果18例患者中,单发型16例,多发型2例,其中下肢5例,上肢4例,面颅6例,肋骨2例,肩胛骨1例。CT征象呈现出明显的囊状膨胀、硬化改变、磨玻璃样、丝瓜瓤样及溶骨样改变;MRI征象多呈现出膨胀样改变、组织成分不同其MRI表现存在差异。结论采取MRI与CT检查对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后评价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MRI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2%、18%、14%;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6%、5%,可以看出观察组妊娠期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率,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重儿、早产儿、流产的发生率分别为7%、6%、5%;对照组低体重儿、早产儿、流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1%,可以看出观察组低体重儿、早产儿、流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为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孕妇及妊娠结局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在妊娠前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妊娠早期就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整个孕期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将并发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降低,才能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异常 妊娠早期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利福平引起的肝功能分析的影响,促进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方法对比分析利福喷丁、利福平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利福喷丁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利福平组患者(P<0.05);利福喷丁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利福平组患者(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使用利福平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肝功能影响较大,推荐使用利福喷丁治疗结核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对患者的肝功能影响小。

  • 标签: 利福平 利福喷丁 肝功能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妇科月经异常、带下病由很多病因引起,精神紧张、恐惧、环境、气候骤变、过度劳累等因素通过大脑皮质和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使卵巢功能失调,引起月经异常。此外,阴阳不良、严重贫血、各种感染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及代谢,从而导致月经异常、带下病。通过中医综合治疗,使患者尽早减轻病痛,恢复健康。

  • 标签: 中医 逍遥散 月经异常 带下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接收在我院内科的老年病疑似糖代谢异常的病人一共有136例,对13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将疑似糖代谢异常的病人采取空腹血糖监测以及葡萄糖耐量的检测。结果在本文136例病人当中,发生糖代谢异常情况的一共有70例,占总体的51.4%,同时确定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共有24例,在本次研究当中一共有94例病人发生糖代谢异常情况,同时从两种检测方法可以发现,空腹血糖检测确诊一共有56例,确诊率为50%,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一共有70例,确诊率为62.5%,葡萄糖耐量的测试方法准确率显著优于空腹血糖检测(P<0.05)。结论老年病内科病人当中一般存在着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对病人采取葡萄糖耐量能够获得良好的准确率,能够在临床血糖检测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病内科 糖代谢异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以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为主要攻击目标,能够损伤大量的人体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本文主要通过收集大量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资料,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液学试验分析的异常。主要对血液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差异,血液检测发现艾滋病患者血常规指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临床血液学检验指标能准确反映机体的免疫状况,为艾滋病的防治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测量的艾滋病毒阳性患者的患病率较高,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并观察临床症状,明确了最终的诊断,得到了最先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血液学检测 异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应用于子宫异常出血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14例,均分别给予经阴道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比较宫腔镜、联合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结果宫腔镜检出率为81.58%,阴道超声检出率为69.30%,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查的9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无创无痛、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初筛首选检查方式;而宫腔镜可有效明确细小病变;二者联合,临床诊断符合率更高,可在临床工作中灵活配合使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 标签: 超声 宫腔镜 子宫异常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生化检验时血清胆固醇异常原因。方法选取我院血生化检验时血清胆固醇异常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异常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40例血清胆固醇异常患者中,胆固醇偏低4例,占比10.0%;胆固醇偏高36例,占比90.0%;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患者血清胆固醇偏低的原发性原因为α脂蛋白血症,继发性原因为肝硬化和甲亢,二者均占比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患者血清胆固醇偏高的原发性原因共7例,占比19.4%,继发性原因共29例,占比80.6%,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生化检验时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偏高,分析其原因可起到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合浦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合浦县各接种单位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所发生的病例,发生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后立即进行网络上报和调查并根据统一的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结果从AEFI时间分布来看,合浦县2015年AEFI主要发生率在4月份及7月份;2015年合浦县部分疫苗共接种了352714人次,发生22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麻风疫苗及卡介苗和A群流脑疫苗等。结论2015年合浦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个别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较高,监测敏感性有待提高,应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合浦县 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运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刮术后的患者60例(病理报告均显示增殖期子宫内膜)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胶囊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过程当中,激素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激素 围绝经期 异常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76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3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B超诊断,观察组给予患者宫腔镜诊断,观察宫腔镜应用于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准确率与病理结果对比(P<0.05),观察组准确率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准确性高,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异常子宫出血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期实施体位护理干预对矫正胎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00例胎位异常产妇,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娩期分别采取常规舒适和特殊体位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胎位矫正情况、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期对产妇实施特殊的体位护理,可以有效矫正胎位异常,提高分娩质量,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体位护理 胎位异常 分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实施葡萄让耐量试验,并结合试验的结果将肝硬化组患者分成糖耐量减退组、糖耐量正常组、糖尿病组,各33例。将同期健康体检的33例人员作为正常组,观察、对比四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胰岛素和C肽指标、β细胞功能(HBCI)的水平。结果正常组和其他几组空腹、餐后2h血糖情况、胰岛素和C肽指标、HBCI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应实行及早的诊断,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控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糖代谢异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的10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阴道B超(TVS)及宫腔镜检查(HS),并在宫腔镜直视下取可疑部位活检,术后送病理并记录检查结果。分析阴道B超子宫内膜的声像图改变、宫腔镜检查的镜下特征。将阴道B超、宫腔镜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32例患者,967(93.70%)例经阴道B超诊断为异常,其中病理证实940(91.09%)例,65(6.30%)例经阴道B超诊断无异常,其中病理证实35(3.39%)例;982(95.16%)例经宫腔镜诊断为异常,其中病理证实964(93.41%)例,50(4.84%)例经宫腔镜诊断无异常,其中病理证实44(4.26%)例。结论宫腔镜可直视宫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尤其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癌方面。阴道B超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无创、简单、经济,但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较低。临床可将阴道B超作为初筛,结合宫腔镜,提高异常子宫出血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阴道超声 宫腔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我国是肝炎大国,一直以来,乙肝是发病率最高和人群最大的国家,探讨肝功能异常者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有助于乙肝的研究。方法选取肝功能异常患者410例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抗-HEV-IgM、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统计检出率。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最高,论肝炎病毒主要以乙型以及甲型病毒的检出率最高。结论乙肝患者的发病率和传播性较高,所以加大肝炎疫苗的接种和宣传十分重要,可以强化身体对感染的阻碍能力,并且要注意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降低传播率。

  • 标签: 肝功能 异常 肝炎病毒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88例,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44例。接受宫腔水囊压迫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接受放射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最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出血发生率同参照组进行比对,观察组明显较低,组间经统计后可知,差异正相关。结论在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治疗中应用放射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介入治疗 产后即异常妊娠子宫出血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