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合并多重耐药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合并多重耐药的情况。结果有5例继发多重耐药,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干燥综合征2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均是女性,平均病程12.2年,平均年龄47.4岁,3例败血症,3例泌尿系感染,其中有1例同时合并有泌尿系及败血症,3例泌尿系感染均是大肠埃希菌,3例败血症分别是人葡萄球菌亚种、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患者多重耐药均对替加环素敏感。其中有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反复发热1年,曾至多处就诊反复予激素加量,减至类似强的松20mg,病情反复,后尿培养及血培养均培养出耐药菌,经替加环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结缔组织病病史长,长期使用激素,出现反复发热,警惕继发多重耐药,及时加强监测完善微生物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素。

  • 标签: 结缔组织 多重耐药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7年6月本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8例,分成2组接受不同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提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痊愈率,综合护理效果更明显。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多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多重耐药菌数量、分布的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细菌总株数为140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株112株,占比为80%,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占比为92.8%和58.7%;在多重耐药感染情况中呼吸系统感染为86株,占比为76.8%,其次为血液系统感染为11株,占比为9.8%,其次为导管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伤口感染。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可减少感染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2018年1月)收集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80例患者)。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株以及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非发酵菌比例最多(98/100,占98.00%),2株其他非发酵菌(占2.00%);98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有62株铜绿假单胞菌(占63.26%),20株鲍曼不动杆菌(占20.40%),16株肠杆菌科细菌(占16.32%),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有77株呼吸道标本(占77.00%)、11株无菌体液(占11.00%)、8株血液(占8.00%)、1株尿液(占1.00%)、3株其他(占3.00%),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亚胺培南菌株对氨苄西林亚药物的耐药率高达100.00%,耐亚胺培南菌株舒巴坦药物和头孢哌酮药物的耐药率达到最低,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亚胺培南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性,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理抗菌药物加以合理治疗。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株 亚胺培南 耐药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外排泵adeABC基因携带情况。方法12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扩增外排泵adeA、adeB、adeC基因。结果10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多粘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多重耐药株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株。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外排泵adeABC基因为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外排泵 adeABC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流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的培养与鉴定,根据药敏结果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共检出MDRO5764株,连续3年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1.52%)、鲍曼不动杆菌(26.37%)、铜绿假单胞菌(20.77%)、肺炎克雷伯菌(10.70%)、金黄色葡萄球菌(6.80%)。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MDRO有较高敏感性,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MDRO。结论MDRO感染严重,并且耐药性普遍较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医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剖析医院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0个病人病因并进行护理,任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人,比较二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研究组病人进行护理后护理水平和痊愈率都比对照组好。结论明确多重耐药茵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护理,可得到积极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运用PDCA循环法对促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的现实意义。方法筛选20例MDROs患者,2017年为运用PDCA循环法前,我院从2018年1月起运用PDCA循环法,加强管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问题,并将2017年—2018年期间的医院感染防控成效、护理人员处理能力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于2018年,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运用后的感染防控成效明显优于运用前(P<0.05);运用后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处理能力高于运用前(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促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成效可观,可有效控制与防治院内感染,对确保患者安全、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管理 PDCA循环法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2012—2013年收住我院的64例多重耐药菌(MDRB)所致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尿路感染住院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为多重耐药菌的64例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菌株的分布和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64例患者共留取192份标本,分离出5种病原菌、204株细菌。183份标本分离出单种细菌,6份标本分离出2种细菌,3份标本分离出3种细菌。其中耐药菌共192株,革兰氏阳性菌81株,占42.2%;革兰氏阴性菌111株,占57.8%。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率较高,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氯霉素敏感率高。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曲南、磺胺类全部耐药。结论多重耐药菌所致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氯霉素敏感率高。MDRB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尿路感染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三级医院心内科多重耐药菌(MDRB)检出情况,并制定预防和控制MDRB的针对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心内科经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证实为MDRB的病例资料。结果103例感染有病原菌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分离出156株病原菌,其中有MDRB57株,占比36.54%;MDRB检出居于前四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6.32%)、肺炎克雷伯菌(24.56%)、大肠埃希菌(21.05%)以及鲍曼不动杆菌(15.79%);痰液、尿液标本中检出MDRB最多;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肺炎克雷伯菌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鲍曼不动杆菌为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结论心内科MDRB检出率相对较高,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提示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以及MDRB监测,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避免或降低MDRB感染。

  • 标签: 心内科 多重耐药菌 控制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卫生依从性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本次选取护理人员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6月1日—2016年9月3日,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性管理制度)。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手卫生依从性对比中存在较为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改进手卫生工作,并且还能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继而进一步促进医院质量,且减少医疗纠纷事件。

  • 标签: 手卫生依从性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的治疗疗效。方法抽取特定时段内我院接诊的3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用药差异按一定的比例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炎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高达93.3%,对照组仅为53.3%,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 米诺环素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11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细菌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有利于提高ICUMDR-AB患者感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隔离预防措施和护理工作负荷与ICU病房中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ICU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隔离护理组,对比两种护理在预防MDROs感染中的效果及护理工作负荷。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隔离护理组患者MDROs感染率降低(P<0.05),ICU患者的满意度得分更高(P<0.05),同时,护理工作符合评分也更高(P<0.05)。结论隔离护理在预防ICU病房中MDROs感染方面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MDROs感染率;虽然护理工作负荷会相对较大,但患者的满意度更高,综合而言,值得在ICU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 标签: 隔离护理 护理工作负荷 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