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混合痔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切断肛门括约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肛肠动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1例表示治疗后排便良好,肛肠动力未受到影响,4例表示排便较好;对照组患者有5例表示良好,6例表示有所改善,4例排便还有不适。观察组有效率100%,两组良好率对比度115。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的影响较好,能够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较好的缓解肛肠压力,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切断肛门括约肌 痔手术 肛肠动力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流动力检查常见并发症并分析其预防的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尿流动力检查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并且分期其出现的原因。结果在本次研究的患者之中有10例出现了并发症,占总人数的6.67%。其中血尿1例,严重膀胱痉挛1例,置管失败2例,发热4例。结论在进行尿流动力检查时,应该谨慎使用,操作切记轻柔勿粗暴操作,并且进行严格的消毒等操作,对于可能出现的发热、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要提前做好预防的准备,并且在出现后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够让尿流动力检查更加有价值。

  • 标签: 尿流动力学检查 并发症 研究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有效成分及其药代动力。方法用复方血栓通制成溶液对雄性大鼠进行灌胃后取血,经仪器检测后与对照品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1、丹参酮I、黄芪甲苷对照液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总结其药代动力规律。结果经检测,5种主要成分均可于三种不同样品中在相同的保留时间被检测出,口服后可入血。结论中药复方内容复杂,需要深入研究与分析。

  • 标签: 复方血栓通 有效成分 药代动力学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应用缩宫素对其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10U与20U缩宫素行肌肉注射与静脉滴注。对比两组产妇用药前、用药5分钟与用药后10分钟血流动力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并无明显差异(P>0.05),从用药5分钟开始,应用缩宫素较多剂量的对照组产妇血流动力变化程度更大,用药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缩宫素会对产妇血流动力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在达到缩宫效果时应采用小剂量用药,在安全性上更高。

  • 标签: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莫唑胺白蛋白纳米粒(TMZ-BSA-NPs)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物动力特性。方法制备TMZ-BSA-NPs和TMZ-Sol,给药后HPLC测血药浓度并计算、比较二者的药动学参数,研究TMZ-BSA-NPs的药代动力特性。结果经药动学参数计算,TMZ-Sol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Z-BSA-NPs的代谢过程符合单室模型。结论经药动学参数分析,TMZ-BSA-NPs的生物利用度好于TMZ-Sol,TMZ-BSA-NPs能够发挥更好的药效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替莫唑胺 白蛋白 纳米载体 血浆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动力检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盆底器官脱垂者80例,Ⅲ度及以下者和Ⅳ度者各40例,对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者进行尿动力检查,记录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积、最大逼尿肌压,了解腹压漏尿点。结果存在Ⅲ度及以下盆底器官脱垂者最大尿流率大于Ⅳ度者(P<0.05),平均尿流率大于Ⅳ度者(P<0.05),最大膀胱容积大于Ⅳ度者(P<0.05),最大逼尿肌压低于Ⅳ度者(P<0.05),腹压漏尿点压力大于Ⅳ度者(P<0.05)。结论尿动力检查可作为盆底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一种辅助评判标准。

  • 标签: 尿动力学 盆底功能障碍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的药物动力与生物等效性,进而促进临床用药质量的提升。方法选择21例健康男性作为观察对象,单剂量口服200mg头孢克肟,并在服药0、30min、1h、2h、3h、4h、5h、6h、8h、12h、16h、24h时采集受检者血清样品,采用RP-HPLC法对血清中头孢克肟浓度进行测定,并计算出药动学相关参数。采用双单侧t检验方法,比较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AUC、Cmax、Tmax等参数之间的差距。结果头孢克肟混悬剂与头孢克肟颗粒剂在健康人群中体内药-时曲线符合单室开放模型(一级吸收),且两种制剂药物动力AUC、Cmax、Tmax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头孢克肟混悬剂对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107.4%。结论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在健康人群体内具有相同的生物效应。

  • 标签: 头孢克肟混悬剂 头孢克肟颗粒剂 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尿流动力检查意义。方法对38例BPH手术后排尿改善不佳的病人,按症状分为排尿不畅组和尿液不自主溢出组。均行尿动力检查,研究其结果。结果排尿不畅组30例,其中膀胱肌收缩力低下10例,膀胱颈口狭窄20例;尿失禁组8例,其中6例为急迫性尿失禁,2例为压力性尿失禁。结论BPH术后排尿症状改善不佳的主要原因为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肌功能损害,尿动力检查可予明确原因和对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CRRT对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行CRRT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变化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对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CRRT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患者血流动力的改善,而治疗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危重患者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流动力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我院6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心率、血压,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期间心率、血压变化更为平稳,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能维持手术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性,提高麻醉效果,减轻炎性反应。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及搏动指数(PI)。分别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流动力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研究组患者右侧大脑Vs、双侧PI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双侧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指标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且均对血流动力较稳定。

  • 标签: 不同麻醉方式 老年性 髋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快通道心脏麻醉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经快通道心脏麻醉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诱导,研究组麻醉诱导前加用右美托咪定,比对两组患者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变化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1min、插管后5min、10min心率、血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血流动力稳定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快通道心脏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硬化及脑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半年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脑血流动力相关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狭窄程度明显改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下降,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明显改善,对比差异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流动力,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脑梗死患者 脑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宫内缺氧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宫内缺氧胎儿,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50例正常胎儿作为常规组,两组胎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血流动力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检测后研究组胎儿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脐动脉血流动力阻力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宫内缺氧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变化的临床效果切确,能明显地改善宫内缺氧胎儿的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胎儿宫内缺氧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龄患者全麻插管期血儿茶酚胺及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4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2例。其中A组在气管插管诱导之前15分钟静脉慢注0.7ug/kg右美托咪定,12分钟注完。B组则注射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插管前1min(T1),插管即时(T2),插管后1min(T3)以及插管后5min(T4)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A组于各时点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B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A组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也比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抑制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高龄患者 儿茶酚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P组)缺血前30min泵注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DH组)再灌注即刻泵注右美托咪定30min。再灌注120min时,取血样,测定血清MDA含量、SOD活性,GSH-Px活性、TNF-α及IL-1β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缺血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DP组在预处理后心率明显下降。再灌注120min时,DP组、DH组平均动脉压高于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氧化应激参数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相似。与S组比较,各组MDA、IL-1β、TNF-α明显上升,SOD及GSH-Px明显下降(P<0.05);与IR组比较,DP组及DH组的变化趋势有所延缓。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及后处理均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心肌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动力系统及耳内窥镜在儿童腺样切除中的疗效及与传统腺样刮除术相比的优点。方法以我科在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腺样肥大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研究组儿童在耳内窥镜直视下采用耳鼻喉动力系统行腺样吸切术,对照组儿童行经口径路腺样刮除术。术后对36例儿童进行随访,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儿童18例,治愈10例,有效8例,总体有效率100%;对照组儿童18例,治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体有效率72.2%。两组比较,总体差异显著。结论耳内窥镜联合耳鼻喉动力系统在治疗儿童腺样肥大手术中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优势,手术操作在耳内窥镜直视下进行,视野清楚,开阔,有效防止了鼻腔以及鼻咽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耳内窥镜 耳鼻喉动力系统 腺样体切除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囊饮治疗囊卵巢综合征。方法观察组采用囊饮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激素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H、LH/FSH比值、T、E2均较对照组改善得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囊饮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促使血清激素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并可改善月经和排卵,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多囊饮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为确保心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稳定,避免护理人员会将血管活性药物与其他药物进行错误配伍;输液出现血管活性药物输药不及时,护理人员用药出现失误,将“音似”和“形似”用错,临床血管活性药通道报警阻塞。提高护士专业素养、规范血管活性药物标签、合理安排输液通道、正确处理报警故障情可有效避免病人心率失常、内脏缺血等不良情况出现。

  • 标签: 心外科 血管活性药物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