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负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疗法在Ⅲ期~Ⅳ期压疮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5年5月—2017年4月院外带入Ⅲ期、Ⅳ期压疮3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换药,观察组运用自制负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换药,对比两组患者创面面积愈合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创面面积愈合率和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负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有利于加速伤口床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湿性敷料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负封闭引流(VSD)治疗小腿狗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98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腿狗咬伤致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患者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VSD组和普通换药组,其中VSD组20例,普通换药组2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VSD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后至二期手术时间少于普通换药组,VSD组患者伤后第1、2、3、4、5天血清CRP低于普通换药组,VSD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低于普通换药组。结论VSD引流技术在小腿狗咬伤致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治疗中较普通换药更有优势。

  • 标签: 狗咬伤 小腿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 VSD 普通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伤口护理中负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负吸引联合湿性敷料护理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0%,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0%,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伤口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负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减少了患者换药次数,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 标签: 慢性伤口护理 负压技术 湿性敷料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持续负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25例,应用持续负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方法)和对照组(25例,应用传统换药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慢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创面缩小程度、平均住院天数、换药频数、抗生素使用费用、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抗生素使用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愈合时间、换药频数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负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慢性软组织缺损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封闭引流技术在普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36例普外科创面感染患者,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均在实施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且对36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36例普外科创面感染患者经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明显控制创面感染现象,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22%,其中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且进一步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除此之外,新生肉芽组织于5~7天开始生长,创面愈合。结论普外科创面感染患者在实施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控制创面感染的基础上缩短病程,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普外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难治性深部感染创面中负封闭吸引技术(VS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间接诊的难治性深部感染创面病患29例,对所有病患都施以VSD治疗。观察每例病患治疗后创面大小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本组病患的创面大小为(20.3±7.6)cm2,明显比治疗前的(35.2±8.7)cm2缩小,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7±4.1)d。结论VSD疗法具有操作简便以及治疗期间无需换药等特点,将之积极用于难治性深部感染创面中,可取得比常规换药疗法更显著的成效。

  • 标签: 难治性深部感染创面 应用价值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负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加快创面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深Ⅱ度烧伤 创面植皮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降低老年高危疮患者发生疮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高危疮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另外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后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疮发生率(2.17%)明显低于对照组(13.04%),且观察组疮分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有效降低老年高危疮患者的疮发生率,对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 高危 压疮
  • 简介:摘要志愿服务活动是奉献爱心、服务他人、提升自我、推进基层治理的公益活动。通过价值观引领、组织化规范、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支撑、阵地化扎根,开展机制创新,注重平台搭建,让职工在志愿服务的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技术能力的双提升。

  • 标签: 志愿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引流技术的价值。方法将本院骨科接收的54例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前者使用骨科感染常规治疗,后者采用封闭式负引流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愈合天数为(15.27±3.8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03±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引流技术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平均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 创伤感染 封闭式负压引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负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患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引流技术,研究组接受VSD负封闭引流技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94.29%VS74.29%),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中予以VSD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加快创面愈合,值得临床骨科广泛推广。

  • 标签: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 开放伤 感染创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6例乳腺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乳腺超声诊断仪检查证实120个性结节。分别采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评分方法对乳腺性结节良恶性质进行评价。结果常规超声诊断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诊断方法,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评分对乳腺性结节良恶性质的鉴别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评分的诊断效果最佳,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对常规超声诊断的一种有益补充。

  • 标签: 乳腺 实性结节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愈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已及治疗效果。方法将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诊治的50例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诊治时间均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所有患者均实施负封闭引流技术,观察负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50例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中42例患者经过一次负封闭引流术即创面修复,肉芽组织新鲜、平坦、无水肿以及渗出物的出现;另其余8例患者在经过第2次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成功修复创面。50例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治疗时间为15~20天,平均治疗时间为(17.22±0.25)天。结论负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能够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及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疼痛感值得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VSD 难愈性创面 修复 临床应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封闭式负引流技术预防骨与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开放性骨折患者64例,顺利进行骨折复位手术(外支架固定或内固定)。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封闭式负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经过30d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总感染率为28.1%。观察组患者总感染率为12.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封闭式负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与软组织的感染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预防骨与软组织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综述了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俯卧位通气时疮的预防进展,分别从俯卧位通气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预防护理等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展开综述认为在俯卧位通气患者疮的护理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预见性的护理,做好皮肤的保护,防止疮的出现。

  • 标签: 俯卧位 通气 压疮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将其按照数字分配法均分为2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换药治疗,视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视为观察组。对比2组骨创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创伤软组织损伤患者进治疗后,Ⅱ期手术治疗时间、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组间数据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骨创伤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骨创伤 软组织损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研究新进展。方法通过一位胰腺性假乳头状瘤的病例,搜集关于此疾病相关的文献进行汇总复习。结果通过影像学、分子标记物进行诊断及鉴别,但均需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现复发。结论胰腺性假乳头状瘤是一个罕见、低度恶性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社区”联合疮护理小组在脑卒中合并疮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即将出院的脑卒中合并疮患者选取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和随访措施,实验组实施“医院-社区”联合疮护理小组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采用疮愈合评价量表对出院前后的疮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疮愈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出院后不同时间点的愈合情况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合并疮患者在出院后对患者实施“医院-社区”联合疮护理小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有效的促进了疮创面的愈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压疮 延续护理 &ldquo 医院-社区&rdquo 联合压疮护理小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贴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患者269例,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止痛的对照组135例与再给耳穴贴止痛的观察组134例,对比治疗后24h、72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h、72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5%)低于对照组(5.2%),P<0.05。结论耳穴贴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肛肠疾病 术后疼痛 耳穴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