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的病情对护理者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挑选112名直接照顾患者并愿意参与研究的护理者,通过改良护理者压力量表(MCSI)进行评估。结果112名护理者,12名不符合要求。大多数护理者的年龄在30-39岁(48%)且为男性(70%)。男性护理者,大多数为儿子。男性护理者没有护理陪护者。压力评分的平均分为13.8。性别、年龄、夫妻关系及照顾时间并没有对护理者的压力造成很大的影响(P=0.64,0.848,0.839,0.110)。男性护理者在情绪调节方面有更大的挑战(p=0.0075)。单身护理者在人生计划上的变化巨大(p=0.014),已婚的护理者更加包容患者(p=0.0425)。照顾时间的延长减轻护理者的睡眠障碍(p=0.026)、身体健康(p=0.05)、时间需求(p=0.044)。年迈的护理者会感到力不从心。结论发现评估护理者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预防护理者紧张的干预措施,对于维持护理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卒中患者,护理者,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音乐运动疗法对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仅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运动康复训练+音乐疗法,共治疗3周,疗法前后分别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HADM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运动疗法可缓解PSD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其睡眠质量。

  • 标签: 音乐运动疗法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运用医院版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对我院后失语患者进行测评,根据年龄是否大于75周岁,分为非高龄组和高龄组,并分析两组抑郁发生率及抑郁严重度。结果高龄组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8.42%,显著高于非高龄组44%。两组抑郁严重度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高龄组重度抑郁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结论高龄后失语患者更易发生抑郁。因此,对于高龄后失语患者应早期进行抑郁情绪评估,及时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失语 抑郁 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专科护理对社区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对苏州市东港社区进行康复调查后纳入筛查出的78位患者,对纳入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并随机分为专科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康复科专科护士每月一次对专科护理组进行专科护理,社区普通护士对常规护理组每月一次进行常规护理,一年后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首次生存质量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护理后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康复护理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社区患者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的疗效明显优于进行常规护理,应加强社区康复专科护理力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社区康复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9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201例未出现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标签: 卒中单元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进展性缺血性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患者各5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进展性缺血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进展性 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本地区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中注册系统,前瞻性登记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符合注册标准的1180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位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高尿酸、房颤。结论的所有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位居首位。高血压、饮酒是出血性脑卒中更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更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注册 危险因素 前瞻性登记
  • 简介:摘要目的患者早期气压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450例患者,发病24小时后予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双下肢气压治疗,观察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结论患者24小时后开始预防性治疗有效。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者肢体瘫痪康复实施康复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后出现肢体瘫痪的患者,将入选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接受中常规治疗及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程序,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升高,而实验组升高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对肢体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程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程序 肢体瘫痪 卒中患者
  • 简介:摘要中期,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的反应有脑功能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的失效。脑功能的退化会造成机体的反应逐渐的迟钝,机体的免疫功能的逐渐失效会使机体受到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增大。但是中后期免疫系统对机体不同器官产生的反应是双相的。中期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的失效,机体对于外界细菌、病毒的阻挡功能下降,病毒入侵机体,引起机体患各种炎症。其中尤以肺炎为主,肺炎加剧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破坏,这是造成机体死亡的关键。本课题研究机体中后期免疫系统产生的反应,机体因为免疫系统的失效产生的各种病症,以及对机体实施的救助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应用于社区后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方法118例高龄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日常的心理疏导;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采用腰椎X线检查、根骨超声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骨钙素、降钙素及ALP水平高于治疗前,PTH水平低于治疗前,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生化指标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治疗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应用于社区后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社区 卒中 高龄 骨质疏松症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选取所在科室70例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1)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情况参与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有27例因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情况,尿路感染率为38.57%(27/70);(2)老年男性患者尿培养病原菌检出情况有48例患者均检出病原菌,尿培养病原菌检出率为68.57%(48/70)。(3)老年男性患者伴有糖尿病、前列腺肥大以及尿路结石的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高。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有较高的发生情况比率,因此需要引起临床重视。结合老年男性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尿路感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 标签: 老年 男性卒中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狭窄程度,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缺血性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90例缺血性患者根据全DSA检查结果分为非狭窄组(狭窄<30%)与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30%或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清脂蛋白(Lpa)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1)本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67.78%,发生率最高为大脑中动脉,其次颈内动脉颅内段和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发生率最低为大脑后动脉。(2)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缺血性患者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3)颅内动脉狭窄组HDL-C含量(0.99±0.30)mmol/L比非狭窄组(1.30±0.30)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P=0.001)。(4)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史,脑血管病家族史,TC,TG,LDL-C,ApolA1,ApoB,Lpa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粗重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保护因素有HLD-C。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复性训练对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选取7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物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借助运动器械MOTOmedviva实施上肢重复性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训练前实验组患者的SIAS、MMT、Asworh等评分和对照组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实验组的各项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患者采用重复性训练进行改善,其有效的增加了患者的力量,使得关节的活动度也扩大,上肢痉挛的程度显著的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重复性训练 卒中 偏瘫 上肢痉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住院患者发生卒的可能原因和机制,提高院内的防范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院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院内中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院内的相关因素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外科手术、血液病、风湿免疫疾病等基础疾病外,多种医源性因素导致的脑部低灌注也是重要诱因。结论引起院内的病因众多、机制复杂,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入院后的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提高对发病因素的认识,对减少院内的发生,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院内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均成两组,即鼻-胃组(30例)和鼻-肠组(30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鼻-胃组经鼻插管至胃底,鼻-肠组在胃镜的引导下把营养管放入十二指肠的水平部以远10~20cm的位置;由床旁的X线片确定所置管的位置;营养剂经过营养泵泵入。观察比较两组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多项生理指标、不良反应及ICU的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鼻-胃组第4天的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低于鼻-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肠内营养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ICU的入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肠内营养 卒中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对小血管闭塞性(SAO)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SAO患者80例并进行CMB检测和认知评价。结果80例SAO患者,CMB患者34例定义为CMB组,无CMB患者46例定义为无CMB组。CMB组患者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以及注意等认知领域评分显著小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CA总分P=0.000;视空间与执行功能P=0.000;命名P=0.044;注意P=0.000)。结论CMB的数量和部位可导致SAO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 标签: 脑微出血小血管闭塞性卒中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患者踝臂指数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缺血性患者57例为观察组,非缺血性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踝臂指数测定,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踝臂指数、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踝臂指数、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均是缺血性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踝臂指数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