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疫病(即传染)的发病因素、治疗原则和防治措施等各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经验。本文就从这些方面简要论述一下中医对传染的防治问题,主要针对预防。

  • 标签: 疫病 中医 因素 防治 原则 措施
  • 简介:摘要传染是一类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如果不能合理治疗极易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加强传染的防治与管理是摆在大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对本地区的传染的防治与管理工作进行论述。

  • 标签: 传染病 防治 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多,环境的变化,以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当今新发传染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迅猛发展,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各种新发的传染的发病特点进行的检测与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新发传染的消毒措施以及隔离现状,让新发传染地区的医院更好的完善对新发传染的检测以及隔离工作,增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的建设以及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处理,加大对于新发传染的研究力度,提高对付新发传染的相关意识,为了人民的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 标签: 新发传染病 特点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学生常见传染防控与管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四川南充市顺庆区城区某所小学校2014年5月进行传染增强管理前后各100名学生,对比分析传染防控的重点和管理措施。结果强化组学生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比例、发生传染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学生,差异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传染性疾病的学生均得到较好的治疗。结论对于学校学生较多,疾病传播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应给予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杜绝传染扩大,爆发流行,对保证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学生 常见传染病 防控
  • 简介:摘要流行传染的基本特征是流行快、危害大,范围大,进而给社会和人们造成极大的麻烦。结合相关资料,人们一直致力于流行传染的预防和控制的研究中。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传染早已超越了某个局限地区或国家,甚至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例前些年SARS人们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本篇文章着重研究分析了流行传染的预防和控制途径。

  • 标签: 流行传染病 预防 控制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流行传染的预防以及控制流行传染的控制途径。方法选择干预前某地区健康成年人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患者300例。观察组实施传染预防控制管理,对照组实施普通的控制管理。比较两组人员流行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结核、乙肝、其他流行传染的发病率为(3.33%)、(1.00%)、(4.0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结核、乙肝、其他流行传染的发病率为(42.00%)、(30.67%)、(33.00%)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核、乙肝、其他流行传染进行预防控制管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且能降低传染的发生率,这项控制管理值得广泛推荐与运用。

  • 标签: 流行传染病 控制途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疫情早期预警指标,建立传染疫情早期预警模型。方法我县2010年1月起建立传染早期预警模型,对我县传染患者早期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寻找传染的疫情预警指标,将疫情指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目标传染的相关信息资料,评估事件发展趋势与危害程度,在事件发生之前或早期发出警报,使相关责任部门及事件影响目标人群及时做出反应,预防或减少目标传染的危害。结论对传染疫情早期预警的主要模型分析,能够有效的控制传染的发生,提高了传染疫情管理质量。

  • 标签: 传染病疫情 早期预警 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多年在传染房护理的临床相关资料,从心理护理方面探讨对传染患者的护理工作;不断总结对传染患者的进行全方位护理的经验,使得传染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心理护理在传染患者的治疗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护理效果具有不可替代性,不断加强对传染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提高患者认识疾病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护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 标签: 传染病 心理护理 传染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疹性传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观察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出疹性传染患者,对症进行预防及治疗。结果出疹性传染包括45例病毒感染患者、31例过敏性患者及4例猩红热患者。全部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对于不同类型的出疹性传染,根据其特点进行预防和控制。结论出疹性传染的病情复杂多样,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及生活习惯,按时接种疫苗予以预防。对发病者进行隔离,控制感染源,在确保对症治疗的同时注重疾病传播的控制。

  • 标签: 出疹性疾病 临床诊治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传染医院手术室护理缺陷发生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发生的100例手术室护理缺陷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案例的临床记录资料,总结分析本组案例发生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原因。结果传染医院手术室护理缺陷原因主要为医疗器械准备不足(占总体的40.0%),医疗器械消毒清洗不合格(占总体的18.0%),手术室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包括护理技术,责任心,护理知识等)欠缺(占总体的42.0%),此外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工作时段均有关。结论传染医院手术室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具有多样性,采用合理的处理对策包括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工作时段,重视术前准备等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在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对提高院方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手术室 护理缺陷 发生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呼吸道传染的控制手段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确诊患者36例,所有受试者接受呼吸道传染控制措施以及相应的药物治疗,研究呼吸道传染的控制与治疗方法。结果通过控制措施与药物治疗后,36例呼吸道传染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所有受试者经护理后全部恢复健康,且3个月内复发率为0,同时36例患者中无1例成为传染源。结论对呼吸道传染患者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正确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同时降低患者成为传染源的概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道传染病 控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常规传染项目检测对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500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HBV、HCV、HIV、TP检测,统计感染阳性率。结果500例患者中,常规传染四项总阳性率为14.65%。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T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2.90%、0.40%、0.20%、1.20%,HBV感染率显著高于HCV感染率(P<0.05);TP感染率显著高于HIV感染率(P<0.05)。随访1年,均无其它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及医疗纠纷发生。结论通过对术前常规传染项目检测,可以有效预防术中术后意外情况发生,并且可减少医务工作者或其它患者的感染,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传染病项目检测 手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石屏县传染网络直报质量和网络运行情况,探讨影响传染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原因,提高传染疫情报告质量。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石屏县传染报告卡,导出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石屏县2009~2013年报告及时率分别为81.66%、84.59%、85.18%、96.99%、98.24%。结论石屏县传染网络直报及时率逐年提高,认真落实传染疫情报告制度,坚持节假日报卡和审卡,可维持和提高石屏县传染报告质量。

  • 标签: 传染病 网络直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9-2014年攀枝花市东区法定传染疫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4年东区共报告法定传染21种12465例,死亡46例,年均发病率539.61/10万,病死率0.37%。各类传染发病构成肠道传染6602例,年均发病率285.80/10万,占52.96%;呼吸道传染3230例,年均发病率139.83/10万,占25.91%;血源及性传播传染2594例,年均发病率112.29/10万,占20.81%;虫媒及其他传染39例,年均发病率1.69/10万,占0.31%。结论2009-2014年法定传染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应继续加大肠道传染、肺结核及乙肝的防治力度。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疫情分析 发病率 构成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在传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璧山区人民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54例传染患者的病历按就诊时间、确诊时间及就诊科室等分类汇总制成表格,分析医院在传染防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传染患者当天诊治比例较低;儿科和妇产科是分布传染较多的科室;呼吸道传染是在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在传染防治管理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医务工作者防范意识淡薄、传染防治隔离设备落后等问题。结论建立健全传染防治管理机制,提高医务工作者的防范意识,提高传染防治隔离设备水平,对传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传染病 存在问题 防治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在近几年内,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出现了较为重大的传染,这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空间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预防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医院的大力配合,准确的上报传染的患者人数,为治疗的开展争取更多的医疗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针对偏远地区综合性医院而言,常常出现传染的迟报,这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会增加地区感染率。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 标签: 偏远地区 综合性医院 传染病 迟报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红河州2004-2013年乙类传染发病前五位病种疾病谱分布特征,为制定红河州传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河州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乙类传染发病前五位病种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2013年,除2005年伤寒发病数位居乙类传染第二位,乙类传染发病位居第一、二位的一直是肺结核或病毒性肝炎,仅是排位顺序的不同;2004-2007年发病在3-5位之间波动的是伤寒、疟疾和痢疾;自2008年开始疟疾退出前五位病种,淋病2008年进入前五位病种第五位,2009年淋病退出前五位病种,艾滋病进入第五位;2010年艾滋病退出,梅毒进入第五位;2013年痢疾退出前五位病种,艾滋病和梅毒同时进入前五位病种。从传染传播途径构成中可以看出,10年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在2013、2014年占乙类传染传播途径构成的50%以上,成为传播途径构成的第一位;下降最明显的是自然及虫媒传染,从2004年占乙类传染传播途径构成中的13.83%,到2013年下降到0.39%;肠道传染自2006年开始较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传播途径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呼吸道传染在传播途径构成中维持在30~35%之间。结论乙类传染的前五位病种是主导全州传染发病的主要病种,农民是乙类传染发病的主要人群,学生、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为乙类传染高发的重点人群,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是今后我州传染防控的工作重点。

  • 标签: 乙类传染病 病种 疾病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7785例住院患者输血前传染病原体感染的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输血前患者传染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27855例病患进抗-HIV、抗-HCV、抗-TP三项指标进行检测,对HBsAg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结果检测阳性患者一共2940例总阳性率为10.55%,其中抗-HIV初筛实验阳性32例(0.12%),抗-HCV阳性139例(0.5%),抗-TP阳性496例(1.79%),HBsAg阳性2273例(8.18%)。结论通过对住院病人血样进行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可以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减少输血后纠纷。

  • 标签: 传染病指标 经血传播疾病 医疗纠纷 院内感染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1年—2013年法定传染中儿童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方法对2011年—2013年我院法定传染疫情报告中儿童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占总食源性疾病的百分率为97.5%,高发季节为第4季度;伤寒、细菌性痢疾占总食源性疾病的0.13%、0.93%,高发季节均为第3季度。结论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季节性发病明显,健康指导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防范意识,起到预防作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