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暴力行开展分析研究,探究最为科学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病区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出现暴力行的案例开展分析,研究暴力发生的原因和应急处理。结果精神病住院患者出现暴力行的原因,与患者的精神状态、环境、药物和其他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应当针对其特点开展针对性处置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暴力行,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暴力 原因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病人暴力行的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对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原因并进行护理。结果病人暴力行较前减少。结论对精神科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明显提升病人治疗顺应性和护理质量,对病人暴力行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神科病人 暴力行为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分为两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8例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暴力行的评分。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暴力行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护理干预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入院一周发生暴力行52例(74.3%),4周后患者发生暴力行17例(24.3%),住院8周发生暴力事件4例(5.7%),随着预见性护理时间的延长,暴力行发生率随之不断下降。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了暴力行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持续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内发生暴力行及护理干预基本情况,为后期开展院内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共120例,分组观察四组因子。结果住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与心理、生活、精神症状等有密切关系,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其研究组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因子、心理应激因子、暴力因子和精神病性症状因子这四项护理干预对暴力行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暴力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首住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入住我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62例进行研究,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按精神科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自入院初即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暴力行发生情况、保护性约束总人次及人均约束时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首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及因暴力行造成的损失,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首住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有暴力行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80例有暴力行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以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预见性护理,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暴力行发生情况与IPROS相关指标。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暴力行发生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少,且IPROS相关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暴力行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预见性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暴力行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暴力行为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促胃肠动力药物是目前国内外治疗FD研究较多、运用较广泛的一类药,也是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药物,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节前神经元5-羟色胺受体(5-HT)、兴奋剂及具有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双重作用的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几类促胃肠动力药物。

  • 标签: 促胃肠动力药物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伊托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案管理对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年-2018年接收的76例仍然存活的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随访模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随访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干预半年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频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在采取两种不同模式的管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和服药依从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可明显的提高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防控HIV/AIDS的意识,降低了HIV/AIDS的传播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个案管理 男男性行为 HIV/AIDS患者 行为方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用DHS治疗的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据骨折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1例患者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对护理行为规范的要求越来越严,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旨在对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规范行为,从保障护患合法权益,强化护理人员业务知识、技术操作、法律意识、服务态度培训、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完善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运用技巧化解风险等方面,以期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 不规范行为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导医工作以提高护理工作管理水平,使患者满意。方法充分发挥导医护士的导向、咨询、宣传、健康教育等作用。结果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缩短了时间,并了解和掌握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结论通过进一步完善导医工作,提高了就诊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社会认可度。

  • 标签: 导医护士 就诊服务
  • 简介:摘要光动力学疗法能有效地破坏脉络膜新生血管,而对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几乎无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封闭典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我科为接受眼科光动力学疗法的患者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治疗前制定了输注维速达尔的标准流程,确定固定的医护合作小组,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治疗中需要配合与注意的事项,保证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在治疗中严格地执行输注维速达尔的标准流程,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密切观察、配合,保证顺利进行。在治疗后采取电话回访的形式,观察患者在光敏反应期的表现,并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有效地促进遵医行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形成了良好的医护合作模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光动力学 眼科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对胃肠动力影响很大,外科手术后,尤其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造成的应激状态,以及手术所导致的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改变,术后常可发生各种消化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论不同部位的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障碍。

  • 标签: 普外手术 胃肠动力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淮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为在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研究对象,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及丙肝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54%;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共231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2.42%,年龄较小、一年内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干预服务、最近一年接受HIV抗体检测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共183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6.94%;HIV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为5.47%。结论淮安市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知识和行为相分离的现象,可能会成为艾滋病向普通人传播的桥梁,应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扩大检测,加强HIV阳性MSM的随访干预,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流行。

  • 标签: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行为 知识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