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中医内科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效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行中医内科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积极化疗后其治愈31例77.5%、治疗有效率9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26例65.0%、治疗有效率87.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在消化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愈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中药 消化内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要点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与观察护理后,9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临床治疗不佳,治疗有效率为98%。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切诊断和及时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外,还要注意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与措施,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 标签: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 出血 患者 临床治疗 确切诊断 要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以其感染因素及特点为入手点,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围绕2011年至2013年前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并出现院内感染的75例患者展开,对其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感染情况、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结果通过调查表明,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男性占比较大,男性49例,占比65.33%,女性26例,占比34.67%。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60岁患者、60~70岁患者(不包括60,包括70)、>70岁患者。各组别进行感染率分析,发现存在明显趋势,年龄越高越易出现医院感染。住院1~2个月的患者共29例,1个月以下为25例,2个月以上为21例。结论消化内科中,医院感染对患者临床治疗有严重危害,因此有效的预防十分重要。

  • 标签: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应用消旋卡多曲治疗急性腹泻消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15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8例急性腹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4)与参照组(n=44),对参照组患者使用蒙脱石散治疗,对研究组患者使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更高,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急性腹泻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急性腹泻 消化内科治 消旋卡多曲 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也在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药物不合理利用现象。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临床医生往往难于很好掌握和运用现代药物的综合知识,他们对治疗药物的选择大多遵循前辈指导,照搬经验处方。如果有临床药师为其提供专业的药学帮助,由医生和临床药师合作制定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就能使临床用药更加科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合理、有效。

  • 标签: 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药物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便及时治疗。方法通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00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对其病因统计分析。结果恶心呕吐常见病为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颅内占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论通过对恶心呕吐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均逐渐减轻或消失。

  • 标签: 恶心呕吐 方法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特点和内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来就诊的200例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四联疗法的案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5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愈合140例(93.3%),有效6例,总有效率97.3%;36例胃溃疡患者,愈合30例(83.3%),有效4例,总有效率94.4%;14例复合性溃疡患者,愈合10例(71.4%),有效2例,总有效率85.7%;200例溃疡中总有效率为96%。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奇效迅速,能够控制症状,又可以提高愈合质量,减少溃疡的复发,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特点和内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铋剂四联疗法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内科治疗100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7%。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起效迅速,能够控制症状,又可以提高愈合质量,减少溃疡的复发率,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点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消化内科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新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阿克苏兵团第一师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西药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的病症、体征、出血情况以及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总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总的有效率为69.7%,两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对比治疗之后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治疗可以总结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效果更好,安全性相比也比较高,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光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急诊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门脉高压组止血时间为(2.40±0.12)h、非门脉高压组为(2.32±0.10)h;住院时间分别为(6.31±1.72)d、(6.28±1.6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利于加快止血,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消化内科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的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1896例消化内科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结果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共发生402起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其中152起为药物使用量过大问题,约占总数的37.8%;114起为重复用药问题,约占总数的28.4%;87起为联合用药不合理问题,约占总数的21.6%;49起为使用药物不合理问题,约占总数的12.2%。结论在消化内科诊治工作中,不合理用药问题仍然存在,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有药物使用量过大、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使用药物不合理等,加强用药管理,有效解决问题,是保障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的基础。

  • 标签: 消化内科 不合理用药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中医诊治消化疾病急症的理论,既是对消化疾病急症临床诊断和治疗用药的归纳,也是对其病因、病理、病性、病位和病势的综合分析,具有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观,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理论特色,是探索和开拓中医治疗急症的临床基础。本文主要从中医方面研究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 标签: 中医 消化内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无差异性治疗采取不同护理方式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由此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方式比对照组的护理方式更有利于患者改善病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式对治疗效果更加有利,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应用中大力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恶心呕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回顾性分析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导致原因以及治疗的方法。结果导致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有内科疾病、胃肠道疾病、药物以及精神类疾病等因素,在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发病类型来展开,给予对症下药。本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并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较少,仅有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5.0%,患者对于诊治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为100.0%。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具体发病原因较多,在进行诊治时根据患者的发病类型来进行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并且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也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消化内科 恶心呕吐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灌肠是临床中一种特殊的给药方式,常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病、放射性肠炎等疾病治疗。实施灌肠时,器材选择、操作手法以及患者体位选择都会影响灌肠效果。本文先简要分析了灌肠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的应用进展,对灌肠技术相关操作进行综述。

  • 标签: 灌肠 消化内科疾病 结肠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55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患者110例,并将55例院内感染者作为研究组,55例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从一般资料分析、感染情况、感染部位、住院时间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患者的年龄存在差异(P<0.05),男女性比例无差异(P>0.05),55例感染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例数最多,有20例(占41.67%),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胃肠道感染。总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将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具有的差异性(P<0.05)。结论重视日常护理工作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及特点,探讨其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被我院消化内科收治发生院内感染的163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63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抗生素耐药性明显上升。结论有效预防消化内科患者呼吸道感染,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消化内科 院内感染 患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为以后临床上院内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我院消化内科于2011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58例,对于感染发生情况、原因和处理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58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体内分离出大肠杆菌等多种菌株。结论院内感染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为有效防止和控制院内感染的产生,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并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消化内科 院内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综合治疗。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方法是消化内科的综合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相关指标和治疗前进行对比,除了白蛋白(g/L)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采用消化内科的综合治疗方法,无效患者有1例,13例患者为有效,58例患者为痊愈,因此痊愈率为80.56%,治疗总有效率是98.61%。结论通过消化内科综合治疗干预,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指标达到正常水平有促进作用,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胰腺炎 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