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壁横纵切口对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4年-2015年产科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其中有45例产妇初次剖宫产史采用腹壁纵切口,设为观察组,另45例产妇在初次剖宫产时为腹部横向切口,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粘连情况及开腹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开腹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术中粘连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初次剖宫产时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剖宫产的难度,并减少术中粘连情况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纵切扣 腹壁横切口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手术治疗肝胆道结石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肝胆道结石行胆道手术的63例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胆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98%(17/63),其中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就是切口感染、组织液化以及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术后结石残留率为11.11%(7/63);53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结果显示3例肝癌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1例患者出现胆道逆行感染,其余49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行胆道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而言,术前需要明确结石部位并把握手术时间,同时要选择科学的手术方式,而在手术过程中结合纤维胆道镜及B超定位技术,对于结石取尽、降低残石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二次胆道手术 肝胆道结石 结石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区别。方法8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期再选取80例非疤痕子宫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并对其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手术风险较高,应高度重视。

  • 标签: 疤痕子宫 再次妊娠 二次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接受剖宫产手术产妇产生的影响。方法目标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72例,所有产妇均行剖宫产术,将首次接受剖宫产术时选择横切口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纵切口作为观察组,所有产妇均按照原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重点就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等基本情况进行对比考察。结果从手术基本情况看,观察组产妇无论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或是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看,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56%)显著小于对照组(11.11%);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应首选纵切口,不仅能够大大减轻术后产妇发生盆腔黏连的可能,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产妇的出血量,加快胎儿的娩出,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对于保证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临床价值高值得推行。

  • 标签: 腹壁横切口 纵切口 二次剖宫手术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烧伤整形的患者实施早期整形修复的效果和对手术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78例烧伤整形的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早期整形修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整形修复,分析两组的修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皮肤恢复评分、功能恢复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DL评分、皮肤恢复评分、功能恢复评分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烧伤整形是对患者创面修复的一种方式,给予早期整形修复能够显著提高其整形效果,降低手术率,有效促进皮肤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整形修复 烧伤整形 疗效 二次手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整形修复对烧伤患者创面的疗效及对手术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经收治的烧伤患者138例患者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根据入院先后时间分组,参照组(70例,常规整形修复法)和研究组(68例,早期整形修复法),对两组疗效进行评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6%)高于参照组的(72.9%),P<0.05;且ADL评分、皮肤恢复评分、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4.2±3.5,5.6±1.6,9.3±1.5)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的(32.6±3.4,3.4±0.6,7.6±1.2),P<0.05;研究组手术发生率(1.5%)低于参照组的(14.3%),P<0.05。结论对烧伤患者开展早期整形修复,有利于皮肤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烧伤 早期整形修复 二次手术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风险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为非疤痕子宫(作为对照组),42例为疤痕子宫(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子宫先兆破裂发生率(11.9%)明显高于对照组(2.6%),研究组产妇的子宫破裂发生率(7.1%)明显高于对照组(0.0%),研究组产妇的前置胎盘发生率(19.0%)明显高于对照组(5.3%),研究组产妇的胎盘粘连发生率(11.9%)明显高于对照组(2.6%),研究组产妇的胎盘植入发生率(11.9%)明显高于对照组(2.6%),研究组产妇的盆腔粘连发生率(16.7%)明显高于对照组(2.6%),研究组产妇的手术时间(63.7±12.8)min明显长于对照组(42.4±10.2)min,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433.5±30.6)mL明显高于对照组(352.1±27.6)mL,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与非疤痕子宫相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不仅会延长手术治疗的时间和增加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且易引发患者妊娠期间出现多种不良的并发症,因此临床需严格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 标签: 疤痕子宫 二次剖宫产 非疤痕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复发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4例,其中2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吉西他滨灌注治疗(F组);26例首次TURBT后4~6周行电切治疗辅以吉西他滨灌注(S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复发的情况。结果F、S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4.3%和7.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和34.6%。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不良反应无增加。

  • 标签: 膀胱癌 二次电切 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提供借鉴。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9月(6个月)间的儿科多个专科门诊共计1400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中成药使用率高,平均使用率为65.0%;不合理率为3.64%,不合理项目包括用法用量、联合用药、诊断与用药不符、禁忌等。结论中成药的使用率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监控,加强对西医师使用中成药的指导,避免和减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

  • 标签: 儿科门诊 中成药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笔者在临证过程中,善于运用阳陵泉穴,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或针刺与中药口服配合,或针刺与中药散剂外敷配合,常获显效。本文选取临证治疗中的病例,对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进行简单剖析。

  • 标签: 阳陵泉穴 肩周炎 网球肘 腓肠肌痉挛 膈肌痉挛 风寒湿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步肝切除术(ALPPS)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步肝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对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步肝切除术患者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肝肿瘤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沙拉秦栓不同给药剂量和次数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于晚睡前便后置入1.0g美沙拉秦栓,观察组患者于早晚各置入0.5g/。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后头痛、恶心、腹胀、大便次数增多(>3/d)及腹痛的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美沙拉秦栓每日1与每日2给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一致,且安全性均比较高。

  • 标签: 溃疡性直肠炎 中度活动期 美沙拉秦栓
  • 简介:摘要一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为直接接触人体的Ⅱ类医疗器械。现根据2015年、2016年国家医疗器械的抽验,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本产品的不符合原因及监管的重点。

  • 标签: 医疗器械 扩张器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全层缝合用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2缝合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6例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缝合,每组各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全层缝合技术,观察缝合时间、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采用会全层缝合技术与对照组比较,缝合时间缩短,切口愈合快、炎性反应小、疼痛小,可减少阴道壁肉芽形成。结论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使用全层缝合,方法简单,时间短、效果好、减轻产妇痛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全层缝合 会阴切口 2次缝合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2015年住院病房的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限定日用剂量(DDD)、限定日用费用(DDDC)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相关指标,对药品的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第类精神药品应用量虽然呈现小幅增长趋势,但整体应用趋势仍较为稳定,临床中以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应用率最高,临床中所应用的类精神药物的DUI均小于1;结论我院目前临床中类精神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符合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

  • 标签: 二类精神药品 临床应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腺叶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结节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甲状腺全切术、腺叶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镇痛剂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腺叶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其安全性高,恢复更快。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腺叶 切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总结本院1例三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抢救与护理的经验。护理重点是产妇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有预见性的做好抢救准备,当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时,找准出血原因,积极对症处理,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抢救的关键;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默契合作,有条不紊是抢救成功的基石;术后转至重症监护室,经过救治康复出院。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DI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保留灌肠中应用一性输液器的体会方法选择医院妇产科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需行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灌肠,观察组35例采用一性输液器进行灌肠,对比观察两组灌肠保留时间以及不适反应、肠液外溢等发生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灌肠保留时间显著长与对照组,肠液外溢和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保留灌肠中应用一性输液器效果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 标签: 保留灌肠 一次性输液器 效果 体会
  • 简介:摘要舒芬太尼作为新的阿片类药物,其具有起效快、镇痛效应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消除半衰期较短、但其镇痛持续时间却较长的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分析并试验它在30分钟到2小时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一性给药达到平稳的手术,并让患者平稳舒适的复苏。在实验中对比统计了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循环稳定性和复苏期间患者状态。结果舒芬太尼实验组循环表现稳定,复苏舒适平稳。组证实舒芬太尼一给药就可以基本达到手术期间的循环稳定以及平稳复苏。

  • 标签: 舒芬太尼 单次给药 妇科手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40例我院收治的全子宫及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而言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所以针对能够保留宫颈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建议最好选择全子宫切除术。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