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雀斑患者采用强脉冲光子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2例雀斑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强脉冲光子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77例,所占百分比为75.49%,有效22例,所占百分比为21.57%,无效3例,所占百分比为2.94%,有效率为97.06%;患者治疗后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所占百分比为1.96%。结论对雀斑患者采用强脉冲光子效果显著,能有效祛除雀斑,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强脉冲光子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率 雀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治疗烧烧创面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烧伤措施,观察组运用光子治疗仪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治疗烧伤创面,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操作简便,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光子治疗仪 烧伤创面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伸肌腱侧重建治疗陈旧性中央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例陈旧性手指中央损伤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将一侧侧自止点处切断,从对侧侧下穿过对侧侧,并向回翻转,调整张力,使双侧侧向中央靠拢,折返断端与自身缝合,铝板外固定。术后2周拆线,3周去除外固定,患指主动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后住院15d、出院前1d、随访4个月时近指间关节屈曲度与近指间关节背伸度比较。结果本组20例术后随访6个月,20例均伸指功能恢复,钮孔畸形矫正。按Caroli评定标准评定优15例,占75%,良5例,占25%,优良率1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住院15d、出院前1d、随访4个月时近指间关节屈曲度与近指间关节背伸度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伸肌腱侧重建治疗陈旧性中央损伤操作简单,恢复关节屈曲和背伸功能较好,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伸肌腱侧束重建 陈旧性中央束损伤 屈曲度 背伸度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NewTomVG锥形CT的几例故障,并阐述了查找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故障过程。

  • 标签: 锥形束CT 扫描 图像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间歇性支阻滞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ECG/DCG检出的间歇性完全性左支、右支阻滞病例48例,并对其进行分类、观察。结果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支传导阻滞共20例,其中左支6例,右支14例;3位相支阻滞有26例,其中左支7例,右支19例;4位相支传导阻滞2例,其中左支1例,右支1例。结论间歇性支传导阻滞中以快频率依赖型多见,其次为非频率依赖性,慢频率依赖性少见。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BBB及3位相BBB均多见于右支。

  • 标签: 间歇性束支阻滞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对促进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愈合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16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术后第1天开始采用光子治疗仪照射,照射距离20~30cm,照射时间30min,每日1次,3~4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口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4天内不同观察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用光子治疗仪理疗会阴切口,可减轻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有利于切口愈合,促进其产后恢复。

  • 标签: 会阴侧切 光子治疗仪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子治疗仪辅助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在给予肛肠科常规的治疗、护理和换药前中药熏洗坐浴清洁肛周皮肤创面外,同时使用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arnation光子治疗仪进行局部创面照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和换药前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在疼痛、创面渗液情况和创面颜色情况上比较,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周脓肿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外结合使用光子治疗仪辅助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缩短了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光子治疗 肛周脓肿术后 辅助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光子治疗应用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治疗之中的效果,探究光子治疗在临床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30日—2018年3月30日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盲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以患者治疗前后顺序纳入,常规组40例进行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40例进行光子治疗,对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症状评分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后三天、治疗后一周,实验组和常规足的症状评分并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周和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治疗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接受光子治疗,可保障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光子治疗 糖尿病足溃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应用于会阴侧切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取90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450例,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分别为光子治疗仪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切口愈合情况及疼痛评分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会阴侧切术后患者实施光子治疗仪治疗可以保证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后患者预后更好。

  • 标签: 光子治疗仪 会阴侧切术后 临床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齿正畸治疗中锥形CT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进行牙齿正畸矫治的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锥形CT检测(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曲面体层片检测(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前牙根吸收率为%34.00%,观察组患者冠状断层面的牙根吸收率为14.00%,矢状断层面的牙根吸收率为30.00%,观察组二者之间且二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齿正畸治疗患者来讲,采用锥形CT检测不仅可以对治疗后前牙冠状面牙根吸收状况的判断存有较高的假阳性率,而且更能精确地从三维方向上反映牙根的吸收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牙齿正畸治疗 锥形束CT 曲面体层片 矢状断层面 牙根吸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病(GERD)患者临床症状、反症状程度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消化科门诊收治的因反酸、反食、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的年满18周岁的经反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诊断为GERD的患者(经过内镜检查)患者34例临床资料,均填写Zung自评量表,同时记录反症状积分。结果A组焦虑计分、抑郁计分、焦虑状态发生率、抑郁状态发生率均低于B组,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症状严重程度与躯体生理健康、精神心理健康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5和-0.306,P<0.05);与焦虑积分、抑郁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2和0。361,P<0.05),与药物疗效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值-0.069,P>0.05)。结论胃食管反患者反症状、精神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NERD发病机制中精神因素起一定作用,GERD患者需整体治疗。

  • 标签: 胃食管返流病 反流症状 程度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选择45例关节镜下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所有器械、认真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术中精心配合,术后统计手术时间,患者住院天数,患者满意率。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0min,,患者平均住院4天,患者满意率100%。未发生与手术配合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护士认真评估患者身心状况,精心准备器械,术中巡回护士的精心配合,是保证手术质量的保证1。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反治疗胃食管反性咳嗽的疗效、不良反应、费用及其复发率。方法选择诊断为GERC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反(奥美拉唑钠、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抗反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消失时间、复发率及费用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例出现一过性恶心、呕吐及腹泻,复发4例(14.3%),对照组2例出现一过性腹痛、腹泻,复发9例(40.9%)。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反治疗胃食管反性咳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社区推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半夏泻心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CT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58例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锥形CT、螺旋CT予以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正畸治疗前后的锥形CT扫描结果。结果锥形CT对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出高于螺旋CT(P<0.05),并能清晰显示患者正畸治疗效果。结论锥形CT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疾病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膀胱测压检查时的尿率与自由尿率的比值在尿道狭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0例患者行自由尿率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非梗阻38例患者自由最大尿率和测压检查最大尿率分别为17.4±8.1ml/s和16.7±5.5ml/s(P>0.05);BPO患者分别为9.4±3.4ml/s和8.5±2.7ml/s(P>0.05);而尿道狭窄患者则为11.0±4.5ml/s和5.0±2.8ml/s(p<0.001),即尿道狭窄患者的测压检查的最大尿率仅为自由最大尿率的45%。结论当尿动力学检查时尿率值明显低于自由尿率值时应考虑尿道狭窄的可能。并且在梗阻判断时应结合参考自由尿率。

  • 标签: 尿动力学 尿流率 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8例患有胃食管反疾病的患儿,对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和体位干预护理。结果38例患儿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5天后,患儿呕吐的发生率为48%,吸入性肺炎患儿发生率为52%。结论胃食管反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且复杂,所以对婴幼儿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细心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以及对患儿家属进行喂养指导和该种疾病的相关知识普及,是提高小儿胃食管反病救治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幼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食管反病(GERD)的临床特征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本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消化科门诊诊断为胃食管反病273例,并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5岁)与老年组(年龄≥65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2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炎(洛杉矶标准)程度。结果两组比较,老年患者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而典型烧心,反酸、症状轻;重度食管炎(LC+LD级)比例高。结论老年GERD患者典型反症状教少见,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高。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老年人 食管炎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4例胃食管反病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38~65岁。结果44例胃食管反病患者中出现2例并发症,剩余患者皆恢复良好。结论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已明确诊断是对症治疗的良性选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