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肺腺癌的高异质性且其病理性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识别驱动早期肺癌进展基因较为复杂。本团队根据Noguchi病理分类将246例早期肺腺癌组织分为A-F型,发现NoguchiC型存在C1和C2两种子分类,并指出C1型存在肿瘤进展为侵润性组织的关键性证据。本实验运用下一代测序技术证实了C1、C2病理子分类的存在且发现ERBB2,SMAD4,AKT1和TP53基因在早期肺部侵润性病变过程中具有驱动意义。

  • 标签: 驱动基因 肺腺癌 Noguchi分类 下一代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期炎症蛋白,它在生理情况下于血浆中的浓度较低,然而在急性炎症期间它于血浆中的浓度可上升1000余倍。大量研究证明,Toll样受体家族的TLR2和TLR4、FPLR1、CLA-1、CD36、ATP受体P2X7R能介导SAA的绑定及启动其下游信号通路。本文就一下六种受体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SAA TLR2和TLR4 FPLR1 CLA-1 CD36 ATP受体P2X7R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识别及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就诊的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为工具进行抑郁程度评定,连续观察8周。结果实施护理后4周、8周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临床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Zuekerkandl结节(ZT)与喉返神经(RLN)和上甲状旁腺(sP)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的130例甲状腺侧叶切除或全切除病例,在术中解剖和识别ZT,并观察其与喉返神经(RLN)及上甲状旁腺(SP)的关系。结果zT出现在多数病例在右侧为88.2%(115/130),左侧为82.4%(107/130),两侧同时出现的为76.5%(100/130)。RLN主要位于zT与甲状腺腺体之间,其右侧为91.7%(99/108),左侧94.7%(90/95)。SP右侧94.4%(102/108)在zT的头侧10点和11点钟方向,其左侧92.6%(88/95)在ZT的头侧1点和2点钟方向。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和识别zT,有助于识别和保护RLN及sP,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Zuekerkandl结节 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 解剖标志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由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王宪波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乙肝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分,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风险预警模型,可识别高风险患者;通过早期预警,在患者出现肝衰竭病变趋势时给予积极处理,可降低死亡率。相关论文在《世界胃肠病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总结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2例单侧及102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术后血钙测定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结果142例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无1例出现术后低钙血症,102例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术后并发暂时性低血钙3例(2.9%),出现暂时性低血钙症状(四肢及口唇麻木)1例(0,9%),永久性低血钙为0。结论通过甲状腺手术精细化操作及细心识别并保护,可避免手术后甲状腺功能暂时及永久性的减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手足口病重症早期临床特征。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提高对疾病进展预见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结果35例中,3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结论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征象,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管理工具对于降低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组织讨论,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活动计划、实施。结果通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由原来的57%降低到11、67%,此外,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的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应用能力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有效地降低了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的缺失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医科腕带及床头卡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随机问答方式。结果腕带使用愿意和不愿意有明显差异(x2=19.69,P<0.01),床头卡与腕带比较,不愿戴腕带者居多(x2=55.00,P<0.01)。结论中医科室大多数患者不愿佩戴腕带。

  • 标签: 腕带 床头卡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是内科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由于超急性期影像学改变不明显,常发生误诊并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旨在通过对误诊病例的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误诊
  • 简介:摘要手术病人的风险是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患者和家属无法回避的问题。正确识别风险的存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从而降低手术病人的风险,应该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加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并将此理念贯穿于围手术期的各个阶段。通过评估围手术期病人的风险因素,总结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加强术前访视,适度告知;“二对十查”、“三方核对制度”,防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先清后点”,防异物遗留;“体位体验”,防压伤;设专科小组,加强器械管理,防意外等。认为正视风险的存在,严格执行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才能使手术成功,确保病人安全。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植入癫痫病人颞叶的电极阵列,能以接近大脑形成认知的速度破译其脑电图信号,并进一步分析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反应,进而准确判定特定时间段的视觉刺激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反应抑制停止信号范式(Responseinhibitioninthestop-signalparadigm)所引发的反应抑制最简单最直接,可以准确的衡量人体的反应抑制能力,定位患者的反应抑制中枢。本文总结了反应抑制停止信号范式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讨人体抑制功能的神经机理及其实验范式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反应抑制 停止信号范式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习惯会在特殊脑线路中留下持久的标志,让我们不断满足它的渴望。这一发现有助科学家理解习惯在大脑中是如何表现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国外学者已经将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算法用于分析皮肤病理图片,并取得一些成果。我国皮肤临床应用图像识别算法起步较晚。目的为了使皮肤科医务工作者理解人工知识图像识别算法原理。方法本文从皮肤科医务工作者角度介绍了图像识别涉及到的反向传播、归一划算法原理及实现这些算法需要使用的工具。结果实际情况表明,皮肤科医务工作者在了解这些算法原理后,可以深刻理解图像识别算法。结论随着病理图像的积累,图像识别算法可以辅助皮肤科医务工作者完成日常工作。

  • 标签: 皮肤科 图像识别 人工智能 反向传播 归一化
  • 简介:摘要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检测方法历史背景的了解,进一步对ADR信号检测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并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其在实际数据库中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此外,针对经典ADR信号检测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对数据挖掘新方法的使用进行探讨,以期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有所启示。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 比例不平衡算法 新方法展望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Keloid,KD)是一种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性皮肤病,通常不会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K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多种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外基质等。本文对瘢痕疙瘩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信号传导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