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响指的治疗。方法对130例早期响指患者采用超激光和中药浸泡治疗。结果经20天的治疗,85%以上的患者痊愈,其余的患者症状也得到了缓解。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早期响指治疗的关键。

  • 标签: 弹响指/治疗 超激光/中药浸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小针刀治疗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小针刀治响指患者236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于局部侵润麻醉后进行小针刀治疗,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中治愈219例,占92.80%,好转15例,占6.36%,无效2例,占0.85%,总有效率高达99.15%。结论行小针刀治疗响指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且具有操作简便,伤害性较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小针刀 弹响指 狭窄性腱鞘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血不足心电图并探讨临床诊断原因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收取怀疑为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冠状动脉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心电图正常30例,异常7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都异常30例,都正常20例,37例正常的静息心电图但却是冠心病患者,13例异常静息心电图且阴性动脉造影。结论研究分析这100例冠状动脉血不足的心电图可知,冠状动脉血不足不单单由冠心病引发,也存在其他病因。

  • 标签: 冠状动脉 供血不足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本市临床成分血液需求及不同血型红细胞比例构成,发现本市临床用血规律,为血液采集、合理备血依据。方法对本站2014-2016年临床血液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4—2016年临床血总量呈下降趋势与上一年相比增长-0.65%,-9.0%和2.18%;红细胞供应占总量的60.09%~67.0%,手工浓缩血小板占8.3~11.95%,分别较上一年增加了20.74%、14.43%和16.87%,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血浆占19.19~27.97%,分别较上一年降低了12.78%、25.92%和13.77%,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各年份不同血型红细胞成分比例均O型>A型>B型>AB型。结论应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血计划和血液库存警戒线,保证临床血。

  • 标签: 临床供血 血液成分 血型 血液库存
  • 简介:摘要一体化管理可以整合资源,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效能。医院手术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供应室)的一体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优势,从而整体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对医院手一体化管理实践的探索和研究,试图使人们对手一体化管理的模式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更好地发挥这一管理模式的优势。

  • 标签: 手供一体化 管理 前提 具体做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泡沫床垫对截瘫患者预防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截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使用高泡沫床垫,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预防压疮方法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包括皮肤发红范围及消退时间、潮湿、硬结、水泡、破损等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翻身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高泡沫床垫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皮肤压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弹泡沫床垫 截瘫 压疮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脑血不足的头晕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慢性脑血不足头晕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脉络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长春西汀治疗。结果在有效治疗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血不足头晕,临床疗效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脑血不足头晕患者共6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依从性和满意度等进行比较,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34例患者中24例治愈,占70.59%;对照组34例患者共治愈16例,占47.0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脑血不足时,对慢性脑血不足进行护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护理 效果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积极探索血一体化的路子,保证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方法统一设立血库,为济源市24家医疗机构储血、配血、发血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人员设备及工作流程符合规范,且资源共享。结论血一体化管理体制是我市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 标签: 供血一体化 供血库 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血不足(VB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VBI患者行TCD检测,观察椎基底动脉流速,并对流速与潜伏期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150例中130例为异常,总异常率为86.66%,血流速度减慢102例,异常率为68.0%。结论椎经颅多普勒的检测为椎-基底动脉血不足提供了一个无创伤性、简便又准确的诊断方法,并能了解血管的血流情况,有利于对轻度椎-基底动脉血不足作出诊断。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TC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治疗前对氧装置氧气插孔消毒的必要性。方法分别对急诊科抢救室、观察室、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氧装置氧气插孔随机采集样本50份,分为消毒前、消毒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消毒前被采样的25份氧气插孔的阳性率为88%,消毒后阳性率为4%。结论每次安装氧气流量表前,先用0.5%碘伏消毒氧气插孔,再为患者吸氧,可降低因污染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对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供氧装置 氧气插孔 消毒
  • 简介:摘要血液对于人体而言尤其重要,在机体维持生命的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临床资源。血液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命,但在目前的血科血液储发管理过程中,往往无法较好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这也造成了目前医疗事故发生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解决血科血液储发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需要对实际的血科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探讨。

  • 标签: 供血科 血液储发 管理工作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脑血不足患者应用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成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84例脑血不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临床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A量表评分和HAMD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不足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3例慢性脑血不足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在早期在我院接诊并接受常规护理的52例慢性脑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89.32±4.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6±4.31)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脑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临床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干预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与急性关节绞锁症状如急性的疼痛、急性的运动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3年中门诊随访诊疗的6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疾病进展,并对此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早期均发生一侧或双侧无痛性响,其中仅3名患者出现急性关节绞锁症状,疼痛且运动受限,5名患者存在急性关节绞锁史,经医师专业干预指导后3年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急性症状。结论关节响不一定会为进一步引起颞下颌关节疼痛与运动障碍。早期就诊,根据专业意见进行干预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 弹响 急性关节绞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机构退药现象,权衡所退药品安全性与患者经济利益。方法统计药房2013年一季度的退药处方39张,对退药原因、所退药品的质量及二次销售去向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部分所退药品存在药品质量问题。结论一、由患者带出医院的药品依法拒绝退药;住院病人经主管大夫且开退药处方并按规定填写退药申请单,药品经药剂人员仔细检查后方可退药,医疗机构应通过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减少退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 标签: 退药 药品安全 法律法规 患者利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慢性脑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脑血不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片(尼莫同)30mg口服,3次/天;治疗组接受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医用臭氧治疗1次/日。治疗时间为10天/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血液流变学以及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为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MCA的Vs与Vm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第一次治疗后出现一过性头晕,休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医用臭氧治疗慢性脑血不足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用臭氧治疗 慢性脑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