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处方中脑供血不足的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门诊处方中脑供血不足的用药分析

郝丽云

郝丽云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药剂科太原山西030053)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78-02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继恶性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发病人数日渐增多,产生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根据本院每月的处方点评结果发现脑供血不足成为神经内科门诊诊断的多发疾病,脑供血不足是人脑某一局部血液供应不充分,从而引起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是导致老年痴呆、脑中风的高危因素,因此本文通过探讨脑供血不足的发病机理及常用药物,目的是促进医师进一步合理用药。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规定,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工作,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本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的处方点评结果,发现在每月抽取的一百张,共计800张门诊处方中,神经内科的门诊处方有93张,其中临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的为26张,约占神经内科门诊疾病的28﹪,尤其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的处方中,脑供血不足的诊断逐渐增多,高达神经内科门诊疾病的45﹪,成为门诊中继脑梗死之后的又一多发疾病。因此本文通过探讨脑供血不足的病理学特征以及总结门诊处方中医师所开具的药物,对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些药物的合理使用信息,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利用。

一、材料与方法

每月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处方一百张,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所抽取的所有处方资料,将所得资料按照科室分类统计后,再将神经内科的处方资料按照临床诊断进行整理,得出神经内科门诊处方总数、脑供血不足占神经内科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以及医师常用的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

二、结果

1、神经内科门诊疾病种类及比例

经过统计八个月的门诊处方共计800张,神经内科门诊处方数为93张,疾病涉及脑梗死、高血压、面神经麻痹、神经官能症、脑供血不足等十四个病种,其中脑梗死和脑供血不足所占比例较高(表1)。

表1神内门诊涉及疾病种类及比例

临床诊断处方数量(张)所占比例(﹪)

脑梗死2830.0

脑供血不足2628.0

高血压1010.8

面神经麻痹77.5

神经官能症77.5

心率失常55.4

带状疱疹33.2

右上肢麻木11.1

耳神经痛11.1

颈椎病11.1

过敏性皮炎11.1

冠心病11.1

低钾性麻痹11.1

肋间神经痛11.1

合计93100

2、脑供血不足常用的治疗药物

总结神经内科门诊处方中临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的用药,可得出医师经常开具的药物及用法用量分别为:复方麝香注射液20mlivgtt.Qd.;长春西汀注射液20mgivgtt.Qd.;注射用乙酰谷酰胺0.6givgtt.Qd.;疏血通注射液6mlivgtt.Qd.;红花注射液30mlivgtt.Qd.;银杏叶20mlivgtt.Qd.;脑蛋白水解物90mgivgtt.Qd.。

三、讨论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可表现为运动神经功能失灵、感觉功能障碍、精神意识异常,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不灵、恶心呕吐、血压波动等一系列症状。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毛细血管狭窄、气虚、血瘀等有关。

脑供血不足常见的治疗方法首先应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其次应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选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抗凝血药物等,以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如颈动脉严重狭窄(超过70﹪),可进行手术治疗[1]。

复方麝香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人工麝香、郁金、广藿香、石菖蒲、冰片、薄荷脑等物质,可豁痰开窍、醒脑安神,用于痰热内比所致的中风昏迷。

长春西汀为脑血管扩张药,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的信使c-GMP的作用,选择性的增加脑血流量,此外还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人体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促进脑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加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主要用于改善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诱发的各种症状[2]。

注射用乙酰谷酰胺用于脑外伤性昏迷、神经外科手术等引起的昏迷、肝昏迷及偏瘫、高位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头痛和腰痛。乙酰谷酰胺为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后分解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γ-氨基丁酸能拮抗谷氨酸的兴奋性,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改善脑功能。

疏血通的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塞瑟。适用于急性脑梗塞见上诉表现者[3]。

红花注射液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拴形成,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另外,它还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稳定血管内膜,治疗血管增殖性疾病。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脉管炎;对高脂血症、糖尿病并发症、月经不调、类风湿关节炎等亦有辅助治疗作用。

脑蛋白水解物为猪脑组织提取、分离、精制而得的无菌制剂,内含16种游离氨基酸,并含少量肽,可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脑内蛋白质的合成,影响呼吸链,具有抗缺氧的保护能力,改善脑内能量代谢,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和其他激素系统,提供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及辅酶前体。主要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伴有记忆减退及注意力集中障碍的症状改善。

综上所述,本院处方中医师所开具的一些药物如乙酰谷酰胺、脑蛋白水解物主要为改善脑功能的药物,在治疗脑供血不足时宜与一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的药物联合使用。开具的药物有一部分为中药提取制剂,使用时应严格遵守适应症,密切观察使用情况,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红花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一次15ml,一日一次,且首次用药特别是老年患者宜用最小或减半剂量,慢速滴注,本院医师开具的红花注射液一次30ml剂量过大。另外,在开具处方时也应考虑病人的依从性,优先考虑口服药,如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养血清脑颗粒[4]、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钙拮抗剂尼莫地平[5]等。

参考文献

[1]刘东.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危害和治疗.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199-200.

[2]江保卫.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2):174-175.

[3]李玉芹.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河北医药.2012;34(6):937-938.

[4]封茂燕,李爱民.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中国药房.2012;23(20):1875-1876.

[5]赵涛.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5):57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