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乳房按摩的护理方法在减轻患者乳房胀痛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从2010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这一时间段内,到我院前来就诊的120例出现产后乳房胀痛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的患者在传统宣教模式基础上给予了专门的产后乳房按摩,而对照组中的患者仅仅是给予了一般性的健康教育和有关指导。结果观察组中产后乳房肿痛的患者进行上述护理措施2-5d后,患者乳房胀痛的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出现产后乳房肿痛的产妇给予健康宣教的同时采取专门的产后乳房按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疼痛消失速度,而产后乳房按摩对于减轻患者的乳房肿痛问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 标签: 产后 乳房肿胀 乳房按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从而选择最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产妇的乳房进行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产妇精心、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精心、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并且能够将已发生的胀痛逐渐控制并好转,有利于产妇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 乳房胀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乳房胀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7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乳房乳房胀痛程度和硬结发生情况。结果乳房疼痛情况在无和轻度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在中度和重度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乳房硬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乳房硬结发生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25.0%),组间差异(P<0.05)。结论产妇产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控制乳房硬结情况,有利于顺利完成母婴喂养。

  • 标签: 护理 产妇 产后期 乳房胀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84例产妇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乳房胀痛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无疼痛和轻度疼痛发生率多于对照组产妇,而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减轻乳房胀痛症状。

  • 标签: 乳房胀痛 产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对产妇生后减轻乳房胀痛以及泌乳效果。方法将本院13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采用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胀痛程度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生产后乳房胀痛分疼痛级别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在生产后24H~72H乳汁分泌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产妇生产后乳房胀痛情况,乳汁分泌明显,满足婴儿需要。

  • 标签: 乳房护理 乳房胀痛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产后乳房按摩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以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治的200例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200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每日两次的按摩及常规的护理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热敷、按摩以及护理干预等方式来进行治疗,在其进行治疗的5天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乳房的硬度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而疼痛的程度亦有明显的减轻,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进行生产之后,对其乳房进行热敷、按摩机护理干预等对于产妇的乳房疼痛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非常的安全和简便,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 乳房按摩 临床应用 护理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产后乳房胀痛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依据产后发生奶胀的首发时间和不同的临床表现,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确定临床预防产后奶胀以及发生产后奶胀患者的正确护理方法,提高产妇分娩后的生活质量。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分娩结束后产后宣教特别强调1半小时内予早接触,早吸允,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2首次下奶前频繁吸允乳头,2到3小时一次,夜间坚持哺乳,保持乳腺管通畅3奶胀的首发时间及时排空乳汁,排空乳汁的时间控制在一天内,减轻奶胀的疼痛程度以及缩短奶胀持续的时间。并在三个关键期(产后半小时内,下奶前期,首次下奶期)加强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在分娩结束后六小时即开始对乳房进行护理,首先采用抓抖法,其次采用挤奶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模式,如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的手法,优点以及相关知识,未在关键期加强健康宣教。对照组患者进行乳房护理时,应用温度为40至45摄氏度的热毛巾将患者整个乳房覆盖,对患者做螺旋式按摩,其次采用挤奶法。结果研究组产后奶胀患者进行上述护理措施后,其疼痛持续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其疼痛每日减轻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发生产后奶胀的产妇给予抓抖法和挤奶法相结合的护理措施,并在关键期加强健康宣教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疼痛消失速度。在对产妇进行护理时,应给予产前教育、产后饮食、心理以及母乳喂养等全面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产后奶胀的发生。

  • 标签: 产后 奶胀 预防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顺产产妇实施乳房分期护理对其产后哺乳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顺产的产妇12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研究组60例行一般护理,对照组6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分期护理,对比两组间哺乳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提高,降低人工喂养占比,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乳房分期护理后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乳房 分期护理 顺产产妇 哺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为初产妇产后正常泌乳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5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初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采用乳房护理,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4%,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4%,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第二个月泌乳量充足人数明显较多,占71.6%,与对照组的59.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护理能够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泌乳量,值得推荐。

  • 标签: 产后乳房护理 初产妇 产后泌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催乳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5月~2010年11月192例初产妇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产后乳房按摩治疗30分钟,每天两次,连续治疗3天,另随机选择192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开始泌乳时间、96h内泌乳量、乳房舒适度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提前,乳汁分泌明显增加,乳房舒适度增加,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增加。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催乳疗效好,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减少乳腺炎的发生,有利于纯母乳喂养,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经济实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产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 乳房按摩 催乳 疗效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下乡医院2014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产妇分为两组,年龄18~47岁。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0例。两组换成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乳房按摩。结果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泌乳佳、泌乳一般例数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产妇哺乳时,可采用产后乳房按摩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更好的促进乳汁分泌。

  • 标签: 乳房按摩 泌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乳房护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66例初产妇患者分成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33例患者,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疗法,B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疗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产妇的开始泌乳时间、产后48小时泌乳量进行观察。结果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B组患者开始泌乳时间明显早于A组,B组患者产后2天泌乳量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疗法应用于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疗法,促进了产妇泌乳,增加了产妇泌乳量,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此种护理疗法。

  • 标签: 综合护理 初产妇 乳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催乳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生产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乳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乳房按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乳房舒适度和产后24h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少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舒适度为90.00%,对照组为6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小时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采用产后乳房按摩护理对促进产妇催乳具有很好地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乳房按摩 产妇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初产妇实施产后乳房护理对泌乳及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按产后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5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乳房护理,对比两组间泌乳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产妇分娩后一个月、两个月及三个月泌乳量充足人数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所好转,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胀痛发生率30%、脓肿发生率20%、乳腺炎发生率2%相比于对照组74%、40%、14%有所降低,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产后乳房护理后,有效增加了泌乳水平,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乳房护理 初产妇 产后泌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产后乳房按摩,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产后3天对比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能满足正常新生儿的需求。结论产后乳房按摩能有效促进产妇乳汁分泌。

  • 标签: 产妇乳房按摩乳汁分泌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仪治疗对乳房肿胀、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足月顺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仪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观察两组产妇乳房肿胀改善情况和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的治疗有效率、各时段的泌乳量和产妇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产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仪治疗可以明显减轻产妇的乳房肿胀症状,增加乳汁分泌,提高产妇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程度,适合分娩后产妇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产后康复仪 乳房肿胀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应用乳房按摩治疗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产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乳房按摩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乳房各项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产乳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各项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乳合格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产妇在分娩后采用乳房按摩治疗的方式,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乳汁分泌质量,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 乳汁分泌不 乳房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乳房按摩对乳汁分泌影响。方法将500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0例,对照组25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产后6小时开始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的实施、指导与督促,观察产妇产后3~5天乳房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第3、5天泌乳多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果明显。结论产后6小时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能预防乳房胀痛,促进泌乳,从而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 标签: 产妇 乳房按摩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仪在产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产后出现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微波治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乳腺按摩法相比较。结果实验组有效率达95%,对照组有效率达55%。结论微波治疗仪在产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疗效好,安全,方便,无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微波治疗仪 产后乳房胀痛 乳腺按摩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穴位按摩同时配合乳房按摩(胸部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方式,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常规产后护理以及乳房按摩(胸部穴位按摩)方式,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则同时增加少泽、合谷、脑中三个穴位按摩。对两组研究对象产后24h、48h、72h的泌乳始动时间以及泌乳量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24h内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明显提前,其48h内泌乳量显著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穴位按摩和乳房按摩,可以有效提前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泌乳量、缓解产后疲劳,对于新生儿的哺育及产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 乳汁 穴位按摩 乳房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