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糖联合钙剂治疗特发性矮小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儿保科进行身材矮小治疗的患儿80例,采用随机、双盲将患儿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除常规钙剂治疗外,服用乳糖。对照组给予常规钙剂治疗。治疗后每个月比较两组的生长速度,3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3个月用药治疗后,治疗组促进身高生长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骨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糖可改善和增加特发性矮小儿童的肠道吸收能力,具有促身高生长的作用。

  • 标签: 乳糖酶 特发性矮小 身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及继发性乳糖缺陷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我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收治新生儿腹泻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测定,对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采用醋酸铅加氢氧化氨法检测粪便中乳糖、pH值。对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继发性乳糖缺陷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去乳糖饮食干预治疗。结果46例新生儿腹泻患儿中,经检测,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36例。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继发乳糖不耐受者32例。应用综合治疗同时结合去乳糖饮食干预治疗的患儿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好于仍维持以前饮食习惯的患儿组。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新生儿腹泻的最常见病原,而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很高。在新生儿腹泻的治疗中,应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对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检测粪乳糖及pH,早期发现继发性乳糖缺陷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去乳糖饮食干预治疗。

  • 标签: 新生儿腹泻 轮状病毒性肠炎 继发性 乳糖酶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乳糖配方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方法选择60例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抗病毒和口服蒙脱石散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停用普通配方奶粉辅以低乳糖配方奶粉,对照组以原方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显效率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低乳糖配方奶对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够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低乳糖配方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0年间收治的73例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患儿,其中,男孩38例,年龄在7个月-3岁之间,女孩35例,年龄在10个月-4岁之间。对所有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所得数据进行记录。结果经过一系列治疗,所有患儿的病情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73例患儿中治愈34例,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1.8%,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在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疾病时,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对患儿的效果较为显著,帮助较大,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联合抗病毒等治疗,观察组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咳嗽、咯痰、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8.03,7.9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ⅹ2=13.02,P<0.05)。结论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支气管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一例81岁女患者因社区获得性肺炎注射乳糖酸阿奇霉素,于第二天输液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予停药、吸氧、静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肌注非那根等抢救后好转。现将抢救过程级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乳糖酸阿奇霉素 过敏性休克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按年龄服用嗜乳酸杆菌片,并给予无乳糖奶粉喂养,治疗五天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迁延性腹泻 益生菌 无乳糖奶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糖酸阿奇霉素、莫西沙星联合用于淋球菌感染性淋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淋球菌感染性淋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予以治疗,观察组采取乳糖酸阿奇霉素、莫西沙星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乳糖酸阿奇霉素、莫西沙星联合疗法可以显著地提升疗效。

  • 标签: 淋球菌感染性淋病 乳糖酸阿奇霉素 莫西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患有支气管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炎疾病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红霉素对对照组患儿实施药物实施治疗;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气管炎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小儿支气管炎疾病的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患有支气管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乳糖酸阿奇霉素 支气管炎 小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以乳糖酸阿奇霉素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病房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患小儿支气管炎的100例患儿,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确诊后以红霉素用药治疗;试验组共50例,确诊后以乳糖酸阿奇霉素用药治疗。治疗完毕后对2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估分析,且详细记录患儿的症状恢复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咳嗽、哮鸣音及湿罗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短(P<0.05);试验组患儿用药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以乳糖酸阿奇霉素用药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支气管炎 红霉素 乳糖酸阿奇霉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两组患儿均先进行常规治疗,然后给予试验组患儿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青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儿不良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和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乳糖酸阿奇霉素 小儿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罗汉果甜苷(Mog)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延缓衰老作用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Mog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D-半乳糖(0.05g/kg)造模。各给药组连续给药6周后测定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脑组织中SOD、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OD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Mog各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和血清中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罗汉果甜苷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有延缓其衰老的作用。

  • 标签: 罗汉果甜苷 D-半乳糖 抗衰老 SOD MD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低渗补液盐、无乳糖配方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2年至2014年于我院就诊的,年龄5~23月,病程3天以内,以配方奶喂养为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3组。所有患儿均常规予抗病毒、补充锌剂等治疗。A组继续配方奶喂养+口服补液盐Ⅱ;B组继续配方奶喂养+口服补液盐Ⅲ;C组无乳糖奶粉+口服补液盐Ⅲ。观察疗效,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B、C组患儿治疗总体有效率均优于A组(F=18.462,P<0.05),C组优于B组(P<0.05)。止泻时间(指大便成形,每日小于3次)三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87,P<0.05),B、C两组均短于A组(P<0.05),C组短于B组(P<0.05)。脱水纠正时间B、C两组均短于A组(P<0.05),C组短于B组(P<0.05)。退热时间A、B、C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补液盐联合无乳糖配方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

  • 标签: 低渗补液盐 无乳糖配方奶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和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Receptor4,CXCR4)蛋白的表达在胃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75例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Gal-1和CXCR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75例胃癌组织标本中59例(78.67%)Gal-1蛋白表达阳性,54例CXCR4蛋白表达阳性(72%)。胃癌组织在Gal-1蛋白表达与CXCR4蛋白表达之间密切相关,所有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织其Gal-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Kaplan-Meier分析显示Gal-1阴性和CXCR4阴性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为57.94±4.11个月;Gal-1阳性、CXCR4阴性患者的OS为55.60±6.94个月;Gal-1阳性、CXCR4阳性患者的OS为41.17±2.86个月(χ2=6.57,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Gal-1和CXCR4蛋白是胃癌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Gal-1和CXCR4有望成为胃癌靶向治疗的新靶标。

  • 标签: 胃癌 半乳糖凝集素1 趋化因子受体4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糖酸红霉素二元手性选择剂混合体系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协同效应。方法以乳糖酸红霉素和羟乙基-β-环糊精作为二元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拆分3种药物,考察了乳糖酸红霉素和羟乙基-β-环糊精的浓度和缓冲溶液的pH值对对映体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对考察的手性药物,在选定的条件下,乳糖酸红霉素和羟乙基-β-环糊精组成的二元手性选择剂混合体系相比单一乳糖酸红霉素体系显示了更好手性选择性。结论乳糖酸红霉素和羟乙基-β-环糊精组成的二元手性选择剂混合体系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呈现正协同效应。

  • 标签: 乳糖酸红霉素 羟乙基-&beta -环糊精 毛细管电泳二元体系 手性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