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钉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来,所诊断的50例患者,这些患者用骨折复位钉钳治疗,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工作,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在随访的一年中,这些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发现骨折再次移位。依据Bostman的评分,恢复优秀有40例,良好有6例,一般有4例,优良率为92%。结论新型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钉钳治疗骨折时,固定比较稳定,不应用外固定,操作简便,减少骨折手术中的危险及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患者骨骼复位成功率,有效地该少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

  • 标签: 新型骨伤科 复位打钉钳 骨钉孔 复位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餐前胰岛素漏率。方法2014年7月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QCC的步骤及品管圈手法,对本病区糖尿病患者漏胰岛素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进行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餐前胰岛素漏率由品管圈活动前25%降低至活动后5.3%,进步率78.8%。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胰岛素漏率,提升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胰岛素 漏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髁钢板手术方法对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作出指导。方法将2010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倒髓内钉固定手术和股骨远端髁钢板固定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对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倒髓内钉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性低于股骨远端髁钢板组(P<0.05);对倒随内钉组患者和股骨远端髁钢板组患者和愈合时间合治疗疗效等级评定发现,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和疗效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髓内钉和股骨远端髁钢板对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倒髓内钉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方面与股骨远端髁钢板固定方法相比有优越性。在临床使用时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法,以期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倒打髓内钉 股骨远端髁钢板 股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跌后活血化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门诊收治的跌患者7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不良反应10.53%显著优于对照组71.05%、28.95%,且疼痛各项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跌倒患者实施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并及时改善患者症状,缓解一定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跌打 活血化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TDP配合跌酊湿敷治疗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硬结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2016年4月,筛选长期注射胰岛素导致的皮下硬结患者90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对象45例,对照组给予33%硫酸镁外敷,观察组TDP配合跌酊湿敷治疗,TDP每隔1日治疗1次。持续30日。结果20日后、30日后两组均未见无效例;观察组与对照组20日、30日疗效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疗效稳定时,观察组痊愈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慢性状态下疼痛水平、弯腰状态下疼痛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肿消失、疼痛消失、硬结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P配合跌酊湿敷治疗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硬结疗效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持续治疗并不能增进疗效,20日后疗效较稳定。

  • 标签: 胰岛素 皮下硬结 TDP 跌打酊 湿敷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叶复烤生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现在,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防治重点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法等方法对生产企业进行评价。结果该新建项目的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施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梗包装岗位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叶风分机和除尘室噪声强度超标。结论该烟叶复烤生产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可行、有效,但部分作业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 标签: 烟叶复烤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