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测验对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辅助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五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共120例,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根据康复期间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转归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自评值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更为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痊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测验 精神病 康复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服务质量。方法采用SCL-90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我院59名普通外科住院术前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其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普通外科术前患者心理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测试样本9个因子数据均值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F1、F2、F4和F5等4因子分别高于全国常模相关数据10%以上。结论普通外科术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显著

  • 标签: 普通外科 术前患者 心理测试 SCL-90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尤其是医院产科所面对的是痛与喜悦相伴的特殊群体——产妇。

  • 标签: 产妇 心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52例符合ICD-10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给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同时测验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患者组的测验结果进行自身前后比较、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后WCST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患者组治疗前WCST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但经过治疗可以改善。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认知功能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取收治5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胃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抑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的推广与运用。

  • 标签: 胃癌 个性化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眼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12月在我院诊治的600例眼疾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眼科护理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眼科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监狱行为对青壮年服刑罪犯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的影响及分析猝死可能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江苏某男性监狱服刑青壮年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某监狱青壮年服刑罪犯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主要发生于春节期间,平时有散发病例;春节期间猝死病例与平时有散发病例存在明显区别。结论青壮年服刑罪犯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可能由多种疾病所致,春节期间猝死病例和平时散发病例可能病因不同,饮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春节期间猝死病例数,猝死性胰腺炎可能是主要病因。

  • 标签: 青壮年服刑罪犯 夜间睡眠猝死 Brugada综合征 猝死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进行个性心理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之前SCL-90和GWB量表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GWB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CL-90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之前各项血糖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其心理状态和主观幸福感。

  • 标签: 糖尿病 个性化心理护理 主观幸福感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3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以下简称儿心量表)在评估婴幼儿智能发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儿心量表对4177例儿童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5个能区检测,并对各年龄段的5个能区原始得分及发育商(DQ)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通过儿心量表测试可以早期发现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儿童,可作为婴幼儿早期干预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心理护理对缓解肺癌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7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A组,n=39)和个性化护理组(B组,n=40)两组。比对其干预前后SDS及SAS评估结果差异。结果干预后,A、B两组不良情绪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其中B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予以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性化 心理护理 肺癌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对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个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服务。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抑郁、焦虑情绪状态变化,并评估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及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护理组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 个性化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贵州省仁怀市各学校6~16岁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智力测试结果进行探究并进行分析。方法从贵州省仁怀市各学校学习困难儿童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进行过心理调查的儿童中选取226例,经过初步判断后,应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判断的结果显示,男生所占的比例多于女生,且初步诊断结果中,学习困难问题比例较大的为MR,其次就是学习问题,再者就是言语和多动问题。智力量表的结果显示,评分小于70的儿童,属于存在智力问题,比例达到了82%。结论患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正常智力水平低,不患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保持在正常的智力水平,不存在明显的损害。

  • 标签: 儿童 智力测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性心理护理措施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16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加强个性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阴道撕裂情况、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84.52%VS60.71%),剖宫产率明显降低(15.48%VS3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阴道撕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VS32.14%、8.33%VS2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初产妇,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妇的产时损伤,新生儿情况良好,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介入手术病人对其心理及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择取在我院接受妇科介入手术治疗的22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围术期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纳入实验组与基础组,每组各组113例。实验组施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基础组施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心理及生活质量指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基础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妇科介入术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并有助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妇科介入术 个性化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中的效果研究。方法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平均分为传统护理模式组(对照组)和个性化护理模式组(研究组)。结果经过一周护理,研究组的HAD量表中两个方面≤7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中有较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个性化护理 不良心理状态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S)患者快速诊在急诊预检诊中的应用。方法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ACS预检诊的流程,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及用药,比较运用此方法后分诊的效果。结果ACS患者诊流程实施后分诊准确性、抢救措施和医护病情判断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ACS患者诊流程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使用ACS预检诊流程后,提高了护理人员诊此类患者的准确率,减少病人就诊时间。

  • 标签: ACS 胸痛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在额叶外伤后认知障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及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估量表(LOTCA)为120名健康对照组和104名轻中度额叶挫裂伤病例组治疗后3-6月时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比较2组测验结果。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2)除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动之外,实验组LOTCA、WCST各分项在与对照组比较时均有显著意义;(3)相关性分析表明,WCST中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与LOTCA各项呈负相关,概念化水平百数、完成分类数与LOTCA各项呈正相关。结论WCST可作为认知功能的检测工具应用于额叶挫裂伤患者,但其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额叶挫裂伤 认知功能障碍 WCST LOTC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的分针工具对急诊诊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性纳入2012年7月-11月共3890例患者进行非同期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1959例,试验组1921例采用新诊工具进行诊,比较诊护士判断两组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结果不同年资诊护士使用新诊工具后其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诊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的准确率。

  • 标签: 急诊分诊 分级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