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和幼年期大鼠(P20~P38),受强电刺激刺激后形成兴奋性,上传至海马,前皮层;方法检测受电刺激前后脊髓背角,海马CA1区和大脑前皮层的LTP;结果相同伤害性刺激条件下,新生和幼年大鼠表现与成年期比较,其LTP以A类纤维兴奋我主,给予ifenprodil后明显抑制。结论在减轻新生和幼年期大鼠受外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亦抑制NMDA受体中NR2B单位为主。

  • 标签: 新生期和幼年期大鼠 长时程增强 中枢神经系统 NR2A/NR2B
  • 简介:摘要医学本科生早期临床实践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与拓展临床思维能力,为未来临床工作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目前带教教员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矛盾等原因,减少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的机会;加之医学本科生多选择考研、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实践落实不到位,实习兴趣差,以及带教积极性不高,教学管理不严格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医学本科生的临床能力。探索新的护理带教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员素质,保障临床教学工作的落实。

  • 标签: 本科医学教育 护理带教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1期肾癌腹腔镜下行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7例T1期肾癌患者,其中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partialnephrectomy,LPN)36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性术(laparoscopicradicalnephrectomy,)21例,对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在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漏尿发生率等方面高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及术中胸膜、肝、脾等脏器损伤的发生率等均低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在治疗T1期肾癌中各有优缺点,都是目前较好的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癌根治术 T1期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治疗脑保护在颅脑重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住我科的100例颅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低温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于常规药物治疗;低温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于伤后24小时内接受低温治疗,根GCS评分、神经功能缺省程度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低温治疗颅脑重症患者能降低神经功能缺省程度评分(P<0.01)。结论低温具有减轻颅脑重症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提高颅脑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甲亢患者的骨代谢变化情况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临床甲亢患者10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对患者的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促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骨密度等实施检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骨代谢、骨密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男性患者的骨密度、血磷指标的Z值与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骨丢失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钙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甲亢患者存在明显的骨密度降低、血钙值下降的情况。

  • 标签: 亚临床甲亢 骨代谢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应用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急诊行心肺复苏术后应用低温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患者心肺脑复苏情况,分析总结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7例患者病情好转、神志转清20例,放弃治疗2例,并发心律失常2例,肢体抽搐2例,冻伤1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复苏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从低温治疗颅脑颅脑损伤起源、研究结果争议、降温监护、复温监护、并发症监护进行综述,总结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监护技术进展,对低温治疗及监护进行展望。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1+1+1签约服务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12月在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长期在该院就诊配药的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时间>6个月)86人进行1+1+1签约管理,作为观察组,与未签约或者拒绝签约的慢病患者62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的慢病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慢病健康管理效果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1+1+1签约服务有利于社区慢病管理,提高服务评价及依从性,可对1+1+1签约的宣传,正确引导患者积极签约并做好科学管理。

  • 标签: 全科医生 1+1+1签约 慢病管理
  • 简介:摘要分析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1”签约人群中老年人占比、签约组合内二三级医院明细、区域内预约转诊、延伸处方和慢病长处方、满意度测评,提出可行性建议,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质量。

  • 标签: 1+1+1签约 社区卫生服务 分级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24小时内实施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35℃,持续3-8天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胃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病人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患者满意度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发现明显差异(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结论让急性胃炎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急性胃炎 护理干预 患者满意度 住院天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科手术专业化护理配合效果,探讨提升其护理效果的重要手段。方法笔者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的80例病患,于其围术期予以专业化护理配合,观察划分专业以前和划分以后病患手术情况、医师满意情况以及护理人员满意情况等。结果结果表明划分以后护理配合效果更佳突出,医师满意率、护理人员满意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P<0.05)。结论骨科手术专业化护理配合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以及配合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亚专业化 护理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孕妇在出现前置胎盘现象的同时还可能合并胎盘植入,在分娩过程中极易引发大出血的状况,需要通过保守性的治疗方式进行预防,部分产妇还需要将子宫切除,这会对产妇造成极大的创伤。本研究从临床角度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进行了分析,探究具体的危险因素,分析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强化早期诊断工作,做好临床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鳞癌目前治疗方式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及放化疗,探究新的治疗方向极为重要,分子靶向基因的研究可能为肺鳞癌治疗带来突破。ROS1阳性肺癌绝大多数为肺腺癌,肺鳞癌阳性者罕见,基于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ROS1阳性肺鳞癌患者,同时检索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对肺鳞癌患者进行ROS1检测的必要性及靶向药物克唑替尼治疗ROS1阳性的肺鳞癌的可能进行分析,为肺鳞癌的靶向治疗探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肺鳞癌 ROS1融合基因 克唑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治愈1例,有显著效果20例,好转12例,缓解5例,无效2例。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基础治疗上ICU的呼吸循环管理和营养支持已成为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急性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中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初步探讨2型病与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二者潜在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内分泌科因2型糖尿病收治入院的180名患者及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80名进行甲状腺相关病史收集、血清甲功三项(FT3、FT4、TSH)的检测。结果入选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甲减患病率高于健康体检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较高,临床上应该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检测。

  • 标签: 糖尿病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患病率
  • 简介:摘要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HI)具有肯定的疗效。目前,在低温保机制、降温方法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安全有效的降温方式,合理的降温时限,简便准确的测温方法,势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低温治疗SHI的疗效。探究能够直接降低并监测病灶区温度的低温治疗方法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