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的分析,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为该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这名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血、尿串联质谱和气相质谱检查结果、X光胸片、彩超、头颅MR、脑电图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患儿3岁,主要临床表现初期以腹泻、呕吐为主,后来出现嗜睡、意识障碍,气促、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等。头颅MRI显示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张,脑沟、脑裂稍增宽。脑电图检查结果为界线性幼儿期脑电图,额、中央区尖波数次发放。血串联质谱检查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升高,尿气相质谱2-甲基-3-羟基丁酸明显增高,但未发现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和2-甲基乙酰已酸的异常,基因检测结果为hadh2基因第4外显子p.R130C突变。结论: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极为罕见,对有不明原因的难于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或不明原因的精神萎靡、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应警惕该病,可送血或尿标本进行串联质谱、气相质谱及基因分析,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 串联质谱技术 气相质谱技术
  • 简介:对102例21/2~7岁幼儿园儿童进行锌、铜、铁营养状况的调查。每日锌摄入量仅达供给量标准的52%,发锌均值为83、33±33ng/g,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报导值。但本组身长、体重多数超过9省市标准。服用微量元素制剂组的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提

  • 标签: 铁营养状况 幼儿园儿童 制剂组 缺锌 贫血率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ozin,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分别在糖尿病第1、3、7天测定肾脏肥大指数,并以RT-PCR技术检测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糖尿病早期血糖显著升高,肾脏肥大,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袁达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的一个因素.

  • 标签: K^+-ATP酶 Na^+ 糖尿病 亚单位 皮质 早期
  • 简介:本文采用乙酰胆硷的量效曲线法求其PD2及其拮抗阿托品、樟抑碱、山莨菪碱,红占豆醇及千里光B藏的PA2。结果显示:阿托品的PA2值最大,为9.9,其后依次为樟抑碱,PA3为8·92,山莨菪硷PA2为8·53,千里光B硷PA2为8.14,红古豆醇呈现部份激动效应。用红古豆醇处理后,豚鼠回肠肌对乙酰胆碱的Po2值为5.7,用红古豆

  • 标签: 受体拮抗剂 拮抗剂药效 药效比较
  • 简介:左旋咪唑具有驱虫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进行剂型改变后,作成左旋咪唑搽是否仍保持原有的药理作用,为此我们作了左旋咪唑搽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搽对特异性炎症反应,如肉芽肿,蛋清性炎症及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没有抗炎作用,与生理盐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中的原发性炎症没有抗炎作

  • 标签: 左旋咪唑 搽剂 巴豆油 特异性炎症 小鼠耳肿胀 免疫调节
  • 简介:一、资料与方法2例为门诊就诊病人,均为儿童男性,既往史有头部外伤.例1,孙某,男,11岁,发作性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持续5或20分钟不等近1年,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电图示:基本节律为α波节律,混有多量θ波,HV2分钟后,短程阵发4~6Hzθ波及散在尖波.例2:张某,男,8岁,眩晕伴头痛,惧动每日发作1~2次,发作后嗜睡,无神经系统阳性征.脑电图示:基本节律为α波,混杂多量θ波及少量δ波.HV2分钟后高幅θ波,δ波阵发.

  • 标签: 眩晕型癫痫 脑电图 诊断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DEM对内皮细胞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活性的影响,探讨内皮细胞NO通路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在内皮细胞培养中加入不同浓度DEM、作用不同时间,以求出能明显降低细胞内GSH浓度、但却不明显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最适DEM剂量和时间.以最适DEM剂量和时间顸处理内皮细胞后,继续培养24小时,检测各时间段的GSH含量、DDAH活性及NO产量.细胞存活率检测用MTT法;细胞内GSH含量用荧光测定法;DDAH活性用酶反应后分光光度法检测L-瓜氨酸的生成量;用NO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MTT结果显示DEM最佳的作用浓度为0.6umol/L,时间为半小时,该浓度DEM处理内皮细胞30分钟后,GSH含量已明显降低,但内皮细胞生存率仅比对照组轻微下降,未明显影响细胞存活率;GSH浓度的检测显示,经DEM预处理后半小时细胞内GSH含量已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降低28.7%,p<0.05),随后逐步回升,12小时反超正常水平,随后回落,至24小时时恢复至正常水平;DDAH活性的检测显示,经DEM预处理后DDAH活性随之降低,至2小时时达最低值(降低80.07%,p<0.01),以后DDAH活性逐渐恢复,24小时后亦出现反超,呈类似于GSH改变的趋势,但时间略滞后;培养液中NO含量在DEM预处理后持续下降,同样于2小时时达最低水平,随后逐步回升,变化趋势与DDAH基本相似.上述三者相似的变化规律提示,DDAH酶活性中心-SH受损可能是内皮细胞NO通路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结论:氧化应激造成NO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DDAH巯基的损伤密切相关.提示保护DDAH的巯基、修复巯基损伤应是对抗各种NO通路损伤因素、包括氧化应激损伤的重要途经之一.

  • 标签: 马来酸二乙酯(DEM)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 一氧化氮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了“W2H2”思维网络法模式进行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W2H2思维网络 病理生理学 教学
  • 简介:SLP-2(Stomatinlikeprotein-2)是Stomatin基因超家族的一员,其蛋白分子定位及功能目前还没有被完全的了解。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LP-2蛋白分子可能定位于细胞线粒体中,并且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将对SLP-2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 标签: SLP-2 线粒体 肿瘤
  • 简介:目的:对国产司帕沙星颗粒的体内外抗菌作用进行试验考察.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颗粒对临床分离290株革兰阳性、阴性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体内保护作用,并与司帕沙星原料及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司帕沙星颗粒体内外均具有其原料药相同的抗菌作用.对所试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菌株及表皮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均具有较强抗菌活力,MIC50依次为0.125、0.125、0.06,0.06mg·L-1;本品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MIC50<0.5(0.03~0.5)mg·L-1.司帕沙星颗粒口服对金葡菌98192,铜绿假单胞菌98212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是0.30mg·kg和7.1mg·kg-1与原料药的0.29mg·kg-1与7.2mg·kg基本相同.结论:国产司帕沙星颗粒和司帕沙星原料有相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 标签: 司帕沙星 颗粒剂 药效学 最低抑菌浓度 半数有效量
  • 简介:脑电图(EEG)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多年,对各类癫痫、脑炎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脑瘤、脑损伤及肝、肾性脑病等也能有EEG的异常反应,但对于过敏反应导致的EEG异常改变报道不多。笔者将见到的两例药物过敏导致EEG异常改变病例报告如下。病例1王××,男,19岁,建筑工人,1992年6月1日下千因齿龈肿痛口服复方新明磺导致过敏反应,阴囊水肿,两大腿内侧大片荨麻疹。给予停服新明磺,口服息斯敏片治疗。第二天早8点,患者以头痛、呕吐而二次就诊,经检查除过敏反应外无其它异常表现,但EEG却显示异常,顶区、枕区见到散发或短程阵发的5—6Hz,中或低波幅慢波。继续抗过敏治疗,并加服维生素B1,C片剂口

  • 标签: 药物过敏 过敏反应 脑电图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 变态反应 病例报告
  • 简介:为了探明尿3-甲基组氨酸(3-MH)作为人体肌肉运动损伤的检测指标的实用价值,我们连续测定了成人在无肉饮食和定量有肉饮食条件下尿3-MH的排泄水平(各36次),结果发现:1.存在明显的外源性3-MH排泄的昼夜节律,其中值为21.92mg3-MH/次,振

  • 标签: 甲基组氨酸 人体尿 饮食条件 运动损伤 检测指标 人体肌肉
  • 简介:1.1对象本法选择口腔门诊中经X线片诊断为根尖周炎,有自发痛、叩击痛和渗出液,且单用煤酚醛或碘仿、CP等封药,自发痛及叩击痛不能消失者92例,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从15~68岁不等,根尖炎病程从2周到3年半,有瘘管者64例,无瘘管者28例。

  • 标签: 治疗 糊剂 叩击痛 根尖周炎 瘘管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正电子显像2-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临床应用,对制备的18F-FDG进行无热源试验研究.结果:18F-FDG对肿瘤的早期诊断、良恶性的鉴别及检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18F-FDG对肿瘤的诊断、神经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和研究其有极高价值,其制剂无热源试验为阴性,显示可用于临床.

  • 标签: ^18F-FDG 肿瘤 诊断 内毒素检测 正电子显像剂 临床应用
  • 简介:例1,男,13岁。发作性眩晕1年,每次发作先嗅到一种怪味,开始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历时1—2分钟。间歇期正常。发作间隔1周1次,有时1日3—4次。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电图两颞中高幅尖波,棘波散在。每日服卡马西平300毫克,发作性眩晕消尖,脑电图恢夏正常。例2,女,15岁。93年9月一天突发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站立不稳而跌倒,

  • 标签: 眩晕型癫痫 发作性眩晕 临床脑电图 卡马西平 嗅觉 神经系统检查
  • 简介:目的:评价氟康唑胶囊治疗肺部真茵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氟康唑胶囊口服开放治疗肺部真菌病38例.氟康唑200mg,每日一次,首加倍,疗程2~4w.结果: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5.79%与86.84%,真茵清除率为8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腹痛等,多为轻度,勿需处理可自行缓解.结论: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肺部真茵病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为安全有效的抗真茵制剂.

  • 标签: 氟康唑胶囊剂 治疗 肺部真菌病 临床观察
  • 简介:IMB—86001系我所合成室新研制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我们对合成样品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本文报道了IMB—86001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IMB—86001是一个广谱强效喹诺酮类抗菌药,其对革兰氏阳性(G~+)及阴性(G~-)菌均有胶强的抗菌活性,对G~-菌的抗菌作用更强,如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

  • 标签: 体外抗菌活性 IMB-86001 喹诺酮类药物 合成样品 抗菌药物 抗菌剂
  • 简介:目的:对在LPS、TNF-α刺激下,人β-防御素-2基因5'-端转录调控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HBD-2基因5'-端上游序列连接入无启动子的pEGFP-1质粒,构建了系列5'端缺失的pEGFP-1/HBD-2报告质粒.pEGFP-1/HBD-2质粒转染细胞后给予LPS、TNF-α刺激,用RT-PCR检测pEGFP的mRNA浓度.结果:显示HBD-2基因上游-241段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LPS、TNF-α刺激后,即使上游序列缩短至-241位点时,报告基因pEGFP的mRNA表达量仍明显增高.说明HBD-2基因上游-241区域含有LPS、TNF-α刺激后激活的转录因子作用位点.计算机分析表明-232/-222区域有一同源性极高的NF-kB结合元件,提示NF-kB结合元件可能调控HBD-2的增强表达.

  • 标签: 人β-防御素-2基因5-端 转录调控 序列分析 NF-kB结合元件 LPS 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