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motor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一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之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管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 简介:目的:寻找电生理指标中对肘管综合征尤其是早期肘管综合征诊断中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52侧经临床及电生理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电生理检测的指标有: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小指腕尺神经感觉电位、前臂段及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电极肌电图测定。结果: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的阳性率达到98%,是所有检测指标中最敏感的。结论: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是早期诊断肘管综合征最敏感可靠的指标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电生理指标 阳性率
  • 简介:患者女性,47岁,94年3月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一年”为主诉入院。体检:体温36℃,血压13.3/8.0Kpd,曾查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临床诊断:功血。即日活动后感心悸,气短,心脏听诊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心电图可见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PS—T波群,每一早搏后的T波前可见一逆行P波,与窦性心博交替出现。

  • 标签: 室房传导 室性早搏 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 例分析 心电图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明确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56例冠心病患者(A组)、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35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心率变异性进行线性及非线性分析。结果:A组、B组与C组比较,心率变异性线性时域参数下降,B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非线性散点图正常“棒球拍状”图形减少,异常的其他图形增多,以短“棒状”多见。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应尽早检测心率变异性,早期识别高危患者,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心率变异性 时域指标 散点图
  • 简介:目的:探讨P波离散(Pd)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以40例阵发性(含特发现性)房颤患者为观察1组,40例频发房早伴或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为观察2组,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量三组的同步12导联常规心电图上P波最大时间(Pmax)、P波离散,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Pmax、Pd明显大于对照组(P〈O.05),Pd三40ms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

  • 标签: P波离散度 房性心律失常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恩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卵巢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共4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3例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联合恩腹腔灌注,对照组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并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腹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客观有效率(RR)为82.6%vs52.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后腹水VEG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VEGF检测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恩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恩度 腹腔灌注 卵巢上皮癌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