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经短暂接触,再移去抗生素后,细菌生长仍受抑制的现象。与药物敏感性试验不同,PAR研究侧重的并不是药物细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于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抗生素与细菌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信息。目前,测定PAE的方法报道较多,不同方法测定结果不完全不致,建立标准规范的测定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相关性,将为PAE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就PAE的方法学做一简要介绍。

  • 标签: 抗生素后效应 方法学研究 药物敏感性试验 测定方法 菌落计数法 计算公式
  • 简介:本实验观察比较Ⅲ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噻甲羧肟、菌必治、头孢氨噻肟、头孢氧哌唑)对BHK21细胞(叙利亚金黄地鼠肾细胞)的毒性作用。取贴瓶生长的细胞,用胰酶消化后,换培养液作成细胞悬液,按每瓶1×105个细胞/ml培养液接种,分装120瓶。随机分组,设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头孢噻啶),给

  • 标签: 头孢类抗生素 BHK 头孢氧哌唑 细胞生长 头孢氨噻肟 头孢噻啶
  • 简介:以16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临床分离产酶株(克氏肺炎杆菌2株、大肠杆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和6种标准产酶株(TEM5、SHV4、PSE3、OXA5、D31、K1)进行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显示:1.均对头孢唑啉(CEZ)、头孢哌酮(CPZ)耐药(MIC分别≥32、64mg/L).2.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的相对水解率(RR)均较高,而染色体介导的D31、K1酶对头孢类水解作用较强.

  • 标签: 克氏肺炎杆菌 鲍曼 头孢三代 药敏试验 青霉素类 产酶菌
  • 简介:肺炎链球菌是院外获得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鼻窦炎、败血症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自从1993年美国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院外获得性肺炎的一线药物以来,并因其耐受性好和抗菌谱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各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量用于临床和不合理应用,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肺炎链球菌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生素耐药性 肺炎链球菌 院外获得性肺炎 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3年9月~2004年3月间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肺炎克雷伯杆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及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定性筛选细菌的β-内酰胺酶;通过NCCLS2004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初筛ESBLs;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高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结果: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11.1%,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都达到了22.2%~44.4%;18株实验菌中有11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有9株产ESBLs和1株产AmpC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肺炎克雷伯杆菌 耐药机制 Β-内酰胺酶
  • 简介:选用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的耐药阴沟杆菌。用透析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与对酶稳定抗生素氨曲南和对酶不稳定抗生素头孢盂多的相互作用过程,以研究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酶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药物浓度用微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对头孢盂多,耐药株酶提取物在透析过程中可使之迅速降解为0,说明产酶株对头孢盂多的耐

  • 标签: 内酰胺酶 阴沟杆菌 耐药机制 药物浓度 透析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婴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符合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磷酸铝凝胶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分别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均完成规定的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5.38%,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婴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婴儿 磷酸铝凝胶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