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神经生长因子的多功能王廷华,吴良芳,廖德阳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研究室成都610041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作为一种靶源神经营养因子维持着特定类型神经元的存活和发育,这一点已有诸多的实验证实[1,2]。然而现今将N...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多功能性 神经系统 炎症 免疫系统
  • 简介:人脐血管细胞中几种生物活性肽发育的初步研究姚忠祥,李泽桂,蔡文琴,孙榆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最近蔡文琴等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足月胎儿脐血管细胞中含有心钠素mRNA和神经肽YmRNA,说明人脐血管细胞具有合成这类生...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发育
  • 简介:1精原干细胞的一般特性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stemcell,SSC)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上,细胞及核大,多呈圆形,核仁位于中央;胞质中有核糖体,线粒体丰富靠近核膜,呈圆形或椭圆形,内有板层状线粒体嵴,其余细胞器并不发达。它可分为A、B两型。在体内,A型精原细胞有3种命运:一是保持为A型精原干细胞;二是分化为中间型和B型精原细胞;三是发生凋亡。非灵长目哺乳动物的As(Asingle)精原细胞是干细胞,它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两个新的干细胞,也可以胞质不完全分裂形成通过细胞间桥成对存在的Apr(Apaired)精原细胞.

  • 标签: 干细胞增殖 影响的研究 生长因子 分化 A型精原细胞 精原干细胞
  • 简介:人脐血管细胞中的生物活性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研究蔡文琴,姚忠祥,李泽桂,孙榆等第三军医大学1.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证明在人脐血管细胞中存在六种生物活性肽,其分布区别于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含量明显多于脐动脉内在细胞。...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 简介: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能增殖成恰当数量的细胞,在脑部各个区域按正确顺序排列组合,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这是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众多研究提示细胞外因子参与此过程的调控并影响NSCs的分化启动和分化方向.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对血管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安全及有效进行前瞻的研究。方法共30例患者,均于伤后12h内行血管降温治疗,体内温度控制在33℃~35℃之间,持续4~7d平均(21.5±13.7)h。患者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经6个月随访,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本组患者没有出现与血管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结论血管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管内亚低温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了解降钙素原(PCT)与常见晚期妊娠并发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S)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关系。方法对190例妊娠晚期合并并发的孕妇和50例晚期健康孕妇的PCT、WBC、NEU%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DM、PIHS、ICP患者PCT检测值均显著升高(P〈0.05),而WBC、NEU%检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GDM患者和单纯PIHS患者比较,GDM合并PIHS患者PCT检测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常见晚期妊娠期并发患者PCT检测值显著增高,应引起临床关注,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降钙素原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混合痔手术方法及对并发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3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155例。对照组采纳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纳PPH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手术可有效改善混合痔患者病情,加快切口愈合,且并发较少,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混合痔 并发症
  • 简介: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血管功能活动失调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脑血管功能活动可为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奠定基础.迄今为此,关于脑血管功能活动的确切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其调节机制主要有四种学说:肌源学说、代谢学说、神经源学说、内皮细胞学说[1].本文就从神经源学说的角度,对脑血管的神经支配的形态学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脑血管性疾病 血管神经支配 神经源学说 功能活动 形态学研究 主要疾病
  • 简介:对12只家兔下颌骨的血管进行造影,铸型,墨汁灌注及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下列结果:(1)下颌骨体的颊侧粘骨膜由面动脉分支供应,舌侧粘骨膜由颏下动脉和舌下动脉的分支共同供应,下颌支表面的粘骨膜由局部肌动脉供应,这些肌动脉分别来自面动脉,颞浅动脉,下颌动脉,下牙槽动脉的分支。(2)下颌骨的体接受来自其粘骨膜动脉的供血,但主要是接受下牙槽动脉供血;下颌支接受局部肌动脉和粘骨膜动脉的供血。(3)下颌骨皮质内和骨孔内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向内与骨内牙周膜和骨髓腔内的血管有丰富的交通,向外与骨外粘骨膜的血管有丰富的交通,这些血供特点为下颌骨截骨术后移动骨块能从粘骨膜蒂得到血运代偿提供了形态基础。

  • 标签: 下颌骨 血液供应 血管构筑
  • 简介:利用多点分压插管灌注、均衡灌注量与压力、高低浓度填充剂合理选择、多种铸型剂搭配使用、混合腐蚀(自然、碱、酸)结合等方法,全身整体管道铸型研制技术已日趋成熟,已由单一的全身动脉管道铸型发展到多管道全身整体铸型;由保存骨骼全身整体管道铸型[3]发展到保存骨关节全身整体管道铸型。腐蚀用时从以往自然腐蚀1年多缩减到2-3个月,碱腐蚀仅需2~3d。因高浓度碱腐蚀强,全身整体腐蚀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极高,既是及时采取有控制腐蚀措施,对骨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往往难以制作出高质量标本,故现多采用自然腐蚀法或混合腐蚀法。

  • 标签: 血管铸型 骨关节 全身 研制 腐蚀性 多管道
  • 简介:利用45只经墨汁与乳胶混合液灌注的大鼠脑标本,观测大脑中动脉的起始,行程及表面投影,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可分三段,中段较长,分支较少,表面为蝶骨大翼覆盖,著者认为制作局灶脑缺血模型血管的最佳阻断部位是大脑中动脉中段,经蝶骨大翼行颅骨开窗可达此部位。

  • 标签: 大鼠 大脑中动脉 蝶骨大翼 脑缺血
  • 简介: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血小板治疗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然而,随着血小板治疗人群基数加大与之相关的消化道损伤出血事件也有增多的趋势,因此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不容忽视。如何合理评估每个患者的获益和风险,正确选择血小板治疗方案,在有效预防消化道损伤的同时,避免可能由血小板药物治疗引起的出血事件增加,使更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从血小板治疗中获益,也成为了临床医生面临的新问题。

  • 标签: 抗血小板治疗 阿斯匹林 氯吡格雷 消化道出血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血管疾病是21世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致死敛残卑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脑缺血后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神经元的进行损伤,从可逆变性、不可逆变性、坏死、凋亡、梗塞成熟的进行发展。神经元功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在机体遭遇外环境改变或病理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被称为突触可塑性。其中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等多种神经元有广泛的神经营养作用,以前的大量实验表明GDNE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机制抵抗缺血性损伤,本文就GDNF与突触可塑性方面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突触可塑性 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血管疾病 进行性损伤
  • 简介:本文用6只成年家兔的基底节,分别制取连续切片、垂直切片和各向同性均匀随机切片,估计节内毛细血管的体积分数、表面积密度和长度密度。结果显示,在不同切片厚度及不同放大倍数下的估计值有显著差异,而在同样切片厚度及同样放大倍数的条件下,用不同切片方法所得估计值之间无显著差异。本文对该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切片方法 基底节 毛细血管密度 体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