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据UngrinMD2011年12月2日(BiotechnolBioeng,2011Dec2.doi:10.1002/bit.24375)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技术从人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stemcell,PSC)中制造出医学上有用的数量足够的内胚层细胞(endodermcell),从而战胜开发糖尿病和肝脏疾病的再生性治疗方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障碍,为科学家们指引通往临床应用的道路。

  • 标签: 人干细胞 规模制造 内胚层 多能干细胞 研究人员 CELL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气冷却天线微波消融热的特性,探索计算机模拟预测气冷却天线微波温度的方法。方法在体模实验中精确布置测温点,获取微波温度的温升规律,在Pennes生物传热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建立气冷却天线微波消融的热作用数学模型,对3种加热功率作用时间下热凝固范围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和预测。并在离体猪肝上进行校正检测。结果①3种功率下dT/dt分布各不相同,且后向温升大于前向;②离体猪肝实验时温升曲线及凝固范围实测值与模拟值均有较好的吻合性;③气冷却式微波天线可有效降低杆温,且后向未出现冷区。结论肝脏体模、离体猪肝实验证明,气冷却微波消融在低杆温状态下可以形成较理想的类球体凝固。

  • 标签: 计算机模拟 热温度场 微波消融 内冷却天线
  • 简介:据2008年6月1日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前主席约翰·伯杰龙发起一项大规模的破译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目标是花费约10年时间将人体所有蛋白质归类并描绘出它们的特性.并揭示它们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及每种蛋白质与其他哪些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启动了基因组计划,并经过13年的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 标签: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破译 人类基因组序列 《自然》杂志 基因组计划 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在人工心脏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FDFluent6.1软件模拟不同状态下自制螺旋和轴流2种叶轮血泵泵腔、出人流口的流状态.内部流采用三维彩图显示。结果得到2种血泵在不同转速下压力流量情况和内部流及剪切应力分布状态。结论模拟计算结果与体外实验结果对照显示CFD分析结果很好地提示血泵实际工作状态。CFD方法可以有效地提示设计血泵的血液相容性能,是血泵研制的可靠手段。

  • 标签: 计算流体动力学 血泵 血液相溶性 人工心脏 流场
  • 简介:研究一种新型可植入式磁悬浮离心血泵的温度情况。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设计一种磁悬浮离心血泵,对血泵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后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温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负荷下电机约在开始运转后250s达到热平衡。血泵温升最高处为电机绕组,最高温度38.4℃,其次为铁心部分温度为38.3℃。血泵整体温升均不超过2℃。在设定的最大运转负荷状态下电机也在250s达到热平衡。温升最高处仍为电机绕组,局部最高温度为39.963℃。与血液相接触的泵壳最高温度为39.3℃。血泵在标准负荷下温升符合要求。在最大负荷状态下电机绕组与铁芯温升超过要求,但可以通过减少电机产热,改良为上下双电机及增加上泵壳下血流量来减少局部过热问题。

  • 标签: 心室辅助装置 磁悬浮 温度场分析 心力衰竭 离心泵
  • 简介:临床检验设备管理是指仪器设备购置、验收、作业指导书、标识、使用、维护、核查、存放、停用、记录、报废等各种活动。文章阐述临床检验设备管理员负责临床检验设备申购、使用、维护维修和检定校准及报废管理,并负责建立和保管临床检验设备档案、核查归口;各专业组管理员负责编制作业指导手册,保管该组所配置的临床检验设备;关键临床检验设备由检验科主任授权专人使用。严控临床检验设备申请购置制度,落实安全维护人员制,对临床检验设备维修、检定实行制度管理,各环节详细记录,保证临床检验设备正常运行。

  • 标签: 医疗设备 设备管理 临床检验 维护保养
  • 简介:目的比较自行研制的可显影HA-P软腭植入材料与Pillar软腭植入材料(即PET)的纤维效果。方法普通大白兔20只分为2组,第一组肌层内植入1根PET,另一组植入HA-P材料,于术后第7、15、30、60、90天2组分别处死实验动物2只,将埋植材料连同周围组织完整取出,制成标本并做石蜡切片行组织学检查,然后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材料纤维层厚度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早期PET纤维程度更好,术后90d实验组纤维层厚度为(16.7±4.4)μm,对照组为(17.9±4.1)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行研制的可显影HA-P软腭植入材料与Pillar材料有相似的纤维效果。

  • 标签: 软腭植入 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纤维化
  • 简介: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因此,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仿细胞膜磷脂改性成为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反应活性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用于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改性的几种主要磷脂分子并分析其改性效果,简要阐述了几种常用的仿生磷脂改性方法。同时,对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改性的应用做了展望。

  • 标签: 生物材料 仿生 细胞膜 磷脂化改性 生物活性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组织工程是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但其血管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于大体积颌骨缺损的修复。支架、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工程三要素在血管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各种体内外促血管策略如应用促血管生成细胞、复合促血管生长因子、优化支架的成分与外形及内部结构设计、采用外科手段等近来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化 颌骨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种子细胞 生长因子
  • 简介:牙体组织破坏的修复是口腔临床最常见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有复合树脂、金属、陶瓷等三大类材料,但一直存在着边缘微漏、材料的老化、金属的腐蚀性、断裂韧性不足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修复时可能切割大量的牙体组织,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因此,在牙体组织破坏部位能原位再生出新的牙体组织成为口腔学界的梦想。目前,牙体组织再生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应用仿生学的理论,通过设计有机基质调控生物矿的途径实现牙体再生;其二则通过组织工程的方法,

  • 标签: 硬组织修复 牙体组织 生物矿化 原位再生 口腔临床 复合树脂
  • 简介:对杂型肝辅助系统进行临床评价旨在了解其安全性和代谢功能.此辅助系统使用500g猪肝细胞另加富集的肝细胞进行共同培养.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使最初细胞的三维组织重组达到充分氧合,以使细胞功能达到长期分化.此系统可不必冷冻保存.经动物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由德国卫生权威机构和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了以下人体研究.被列为高危状态的A例暴发性肝衰患者经此种杂人工肝辅助成功地过渡到肝脏移植.

  • 标签: 人工肝系统 辅助系统 杂化 安全性 临床评价 冷冻保存
  • 简介:一体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MRI设备是PET/CT设备之后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成像设备。文章简要介绍一体PET/MRI设备基于磁共振的衰减校正(MRAC)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临床上常用的利用MRI信号进行图像重建时PET数据的衰减校正方法,重点介绍最新的MRI超短回波时间(UTE)技术和零回波时间(ZTE)技术实现MRAC的精准定量化衰减校正方法,不仅可以提高PET的扫描速度,而且可以获得精准定量化的PET图像,从而大大提高图像质量。随着新的MRI序列的研制和序列的优化配合新算法和软件的使用,有可能促进PET衰减校正量化方法质的飞跃,成为辅助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决策的有力工具。

  • 标签: 一体化PET/MRI 基于磁共振的衰减校正(MRAC) 超短回波时间(UTE)技术 零回波时间(ZTE)技术
  • 简介:瓣膜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抗凝有关的出血是机械瓣替换天然心脏瓣膜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发生涉及瓣膜本身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和材料特性、患者罹患的疾病状态,以及个体抗凝强度的控制水平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不同个体、不同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维持不同的抗凝强度,是预防瓣膜相关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

  • 标签: 并发症 瓣膜 机械瓣 血栓形成 国际标准化比率 抗凝强度
  • 简介:探索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心肌组织神经支配研究模型的可行性。用含0.04%EDTA的0.25%胰酶分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然后与NGF诱导的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在液态的Ι型胶原中共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等对其进行评价。在三维共培养模型中,NGF诱导的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长出神经突起,突起及其上的膨体能够到达跳动的心肌细胞表面,神经突起随心肌细胞一起跳动。说明采用神经元样PC12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心肌神经支配的模型是可行的,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可能有支配关系。

  • 标签: 组织工程 心肌细胞 PC12细胞 共培养 神经支配 神经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DR)在患儿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DR腹部检查的650例患儿,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94例,年龄12h~10岁。对其腹部平片的质量及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在650张DR腹部平片中,有595张甲级片(占91.54%),55张乙级片(占8.46%),0张丙级片。病变显示情况:通过DR数字调节,不典型小气液平影101例,急性假性肠梗阻87例;机械性肠梗阻35例。肠套叠21例;小肠疝气8例。消化道穿孔13例。食管裂孔疝2例。膈膨升48例。胃扩张5例。先天性脐膨出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例。腹腔积液13例。腹膜炎2例。消化道异物151例。消化道畸形57例。脊柱发育畸形69例。泌尿生殖系异常影像5例。膈下区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膈下肋骨骨折9例。结论腹部DR平片是大部分腹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只要腹部摄片质量优良,诊断医师充分利用DR的优势,认真仔细观察分析后,对腹部各脏器疾病尤其是空腔脏器的疾病就能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十分重要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小儿腹部 婴幼儿 腹部疾病
  • 简介:  组织工程神经是运用组织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神经再生的生物学特性,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载体物质与有活性细胞(Schwann细胞等)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复合体,用于桥接神经断端,达到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目的.……

  • 标签: 中生物 工程化神经 支架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手术治疗方案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盆骨折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3D组和对照组,3D组病例采用3D打印技术建模,术前模拟手术,定制个体化解剖钢板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所有病例记录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和内固定物的长度、弧度、螺钉数量和方向,术后应用Matta评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8月,Mata评估标准均为优,3D组手术时间为(60±12)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为(218±63)m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一致,内固定位置与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完全一致。结论3D打印个体治疗方案治疗骨盆骨折,可以给每一位骨盆骨折患者设计个体化解剖形内固定物,制定个性手术方案,并且具有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3D打印 个体化治疗 骨盆骨折
  • 简介:为探索有效分离两样品间差异甲基片段的方法,以DNMT1(DNAmethyltransferase1,DNMT1)表达抑制前后的肝癌细胞系7721-sMT1和7721-pMT1为研究对象,结合消减杂交和磁珠分离的方法,在两细胞系全基因组DNA范围内进行扫描差异性甲基片段;将这些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所获38条差异甲基片段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但集中于重复序列、基因的启动子区,此特点符合DNA甲基位点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证明消减杂交结合磁珠分离的方法,能筛选出两样品间的差异甲基片段,该方法的建立为筛选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差异甲基片段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消减杂交 DNA甲基化 差异甲基化片段 表观遗传学 CPG岛 DNMT
  • 简介:目的目前基因治疗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基因转运体系可以足量、安全地将治疗基因(无论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运送至体内靶细胞并提高其转染效率,以得到基因的高效表达。心血管内基因治疗的特殊性还在于很难把基因专一递送至血管组织的病灶处而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携带质粒DNA的烷基壳聚糖纳米粒的血管内支架,可以有效地将质粒DNA递送至血管壁靶细胞并达到了高效转染的效果。

  • 标签: 基因支架 基因转运 壳聚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