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全文报告了30例安置同一公司生产的心脏起搏器患者,12例使用药囊电极,18例使用非药囊电极。术中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其起搏阈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中测得的两种电极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测定结果发现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明显低于非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

  • 标签: 起搏阈值 药囊电极 非药囊电极
  • 简介:针对视觉假体关键部件视网膜微电极阵列的结构特点和植入要求,我们设计制作了基于Parylene-C柔性直径为200μm的圆形视网膜金电极,用于视网膜表层刺激微电极,用三电极测试系统对微电极阵列进行体外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和眼内植入的柔韧性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微电极,在降低成本、简化工艺的基础上,无论柔韧性还是电学特性均符合视网膜植入的要求,可用作动物实验的视网膜植入电极

  • 标签: 视觉假体 视网膜微电极 电化学特性 电化学阻抗 表面形貌 柔韧性
  • 简介:为在记录肢休导联(LL)高频心电图(HF一ECG)时有效排除肌电干扰,用6组不同部位组合对40例健康人、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HF一ECG检测。计量各组合HF一ECG基线上0.5秒内的肌电干扰值,与标准部位的对照,发现将上肢电极从腕部移至腋前线内侧锁骨下,下肢电极从踝部移至腋前线内侧腹股沟上,记录HF一ECG肌电干扰值最小,而且除电位稍增高外,ECG和HF一ECG基本形态不变。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肌电干扰 导联电极
  • 简介:本研究采用模型的方法,研究了电极配置对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检测的影响.根据肌肉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从细胞内动作电位开始,仿真了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序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极的配置对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波形和统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寸较小的电极选择性较好;差分电极的选择性优于单电极,适当调整其电极间距离和角度,可提高检测质量.

  • 标签: 肌电信号 仿真 细胞内动作电位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电极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次性使用高频手术器回流电极的结构和原理,重点论述了导电胶的合成及影响因素、产品制造工艺。临床使用比较满意

  • 标签: 一次性 高频手术器 电极
  • 简介: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分析,对神经元脉冲电位信号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对原始信号进行峰电位检测,获得脉冲电位信号样本,以主成分进行预分类,选取与类中心方差小的典型脉冲电位集合作为径向基网络的训练样本,让神经网络进行自适应学习,以实现对原始信号的分类。仿真结果表明,在对模拟的脉冲电位信号进行分类时此方法的错误率比主成分聚类法和形状聚类法小。多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电活动信号应用此方法分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脉冲电位分类 多电极阵列 主成分分析 海马神经元网络
  • 简介: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微创外科方法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1头中华小型猪,雌雄不限,体质量22.0~26.4kg,平均体质量24.6kg。以快速心室起搏诱发心力衰竭造动物模型,其中6头(实验组)接受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5头为对照组,接受左心室单点冠状静脉窦植入电极。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左心室心肌同步性治疗进行影像获取。对术前与术后的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局部心肌旋转进行分析。结果CRT后,实验组左心室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局部心肌旋转分别为11.76±1.32、12.52±1.31、6.44±1.81,对照组分别为8.97±1.47、10.68±2.64、4.61±1.37;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17.47±2.94vs17.96±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更能提高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对左心室同步性进行准确评价。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外膜 多点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