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西门子BN-(TM)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简称BN-(TM)Ⅱ)与西门子BNP特定蛋白分析仪(简称BNP)测定尿液中的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进行致性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GP29-A2文件要求分割试验样本,对室间质评不能提供能力验证的检测项目α1-MG分别在BN-(TM)Ⅱ和BNP上进行双份重复测定。选取当日新鲜尿液样本(测定前离心取上清液)40份进行测定,分析浓度尽可能分布于检测项目的整个检测范围内,计算各自检测结果的均值、均值的差值及允许差异值(D)。结果BNP上α1-MG检测结果均落在BN-(TM)Ⅱ允许D范围内。种检测仪器对α1-MG检测结果致性可以接受。结论BN-(TM)Ⅱ与BNP检测仪器对于尿液中α1-MG的检测结果基本致,临床检测过程中可选用任何种仪器进行α1-MG的检测。

  • 标签: 替代评估 一致性评价 Α1-微球蛋白 偏差评估
  • 简介:目的研究种钛合金-骨界面的力学及生物学特性,从力学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不同钛合金-骨界面对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钛合金内植物与骨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材料属性变化对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运用Micro-CT分析技术及组织切片观察不同钛合金-骨界面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结果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模型的理论推导和分析提示TAV-骨界面的相对位移约是Ti2448-骨界面的相对位移的1.8倍.动物实验结果提示:Ti2448-骨界面周围骨质骨矿含量及骨质量均优于TAV-骨界面周围骨质.结论对于钛合金-骨界面而言,相对位移可能是力影响骨细胞功能的作用因素,较小的相对位移更有利于界面骨细胞的增殖,通过降低材料弹性模量,能够有效减低钛合金-骨界面相对位移,是实现钛合金-骨界面的更好愈合的可行方案.

  • 标签: 钛合金-骨界面 力学生物学 相对位移 弹性模量
  • 简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种用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粒子加速装置,是肿瘤外照射治疗的主要设备。目前,中国国内进口加速器主要有种品牌:医科达和瓦里安。笔者主要探讨由瑞典医科达公司生产的医科达Precise机型,该机型在使用过程中以高压不能出束最为常见,此故障多为闸流管触发;随着技术的革新,逆向调强及容积调强技术的普及,多叶光栅(multi-leavecollimators,MLC)运动成为加速器最繁忙的部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医科达Precise加速器使用的是行波加速管.加速管较长.加速管真空的建立和维持都有较高要求,出现不少真空故障。笔者就上述医科达Precise机型常见例故障的维修经验作简要分析和归纳。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闸流管 多叶光栅(MLC) 离子泵
  • 简介:目的比较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其中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28人,动力髋螺钉组26人。比较分析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随访患者54例,随访时间为13-17个月,平均14.6个月。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作为种优先考虑的内固定系统。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 动力髋螺钉
  • 简介:目的观察前方经胸骨及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对上胸椎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T1-4)结核患者。经胸骨入路行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手术14例(A组),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13例(B组),术后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27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F-36量表的记分,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ODI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的记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之间上述项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手术方式治疗上胸椎结核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功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种手术方式无关。

  • 标签: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随访研究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显露桡骨头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采用肘前侧手术入路显露桡骨头并结合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12例,其中2例MasonⅢ型骨折的骨折块于前臂完全旋后时位于桡骨头的前侧。采用传统的肘外侧手术入路10例,显露桡骨头骨折并用微型空心螺钉埋头固定。结果前侧手术入路显露骨折时间平均为20.7分,外侧入路显露骨折时间平均为11.6分。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前侧入路组优良率为92%,外侧入路组优良率为90%,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肘前侧入路可有效显露并固定桡骨头骨折,降低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可能性,尤其适用于治疗前臂完全旋后时桡骨头前侧骨折这特殊类型骨折。种入路可视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 标签: 桡骨头骨折 前侧手术入路 外侧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对比撬拨复位跟骨骨折手术后的种固定方式:以改良外固定支具外固定和以管型石膏外固定,总结撬拨复位配合改良跟骨外固定支具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数据统计,分析该治疗方法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9月60例(60处)SandersII、III型跟骨骨折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半,组均采取同样的手术方法,对照组术后以传统石膏外固定,而治疗组术后以改良外固定支具外固定。随访记录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Maryland评分、并发症出现机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影像学分析Bohler角和Gissane角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治疗组跟骨宽度恢复要好于对照组(P〈0.01),术后Maryland评分对比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要低于对照组(23.1%)。结论撬拨复位手术后以改良支具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效果佳、操作简单、治疗费用少、住院耗时短、固定稳固、便于锻炼等优势,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说明该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较好,理论依据清晰。

  • 标签: 跟骨骨折 改良外固定支具 撬拨复位
  • 简介:1例故障例1:每天透析2h以后,百特透析机集体出现卡泵现象,而其他机器无此现象。除钙后透析正常,大约2h后又出现此现象。经多方查找,发现系水处理设备反渗膜破膜,造成水质变差。当透析用水Ca2+达到定浓度时,与透析液中的CO32-结合为CaCO3沉淀结晶,造成卡泵现象。由于百特比例泵泵头最精细(活塞的紧密程度可以拉出真空),是所有机器中唯可以在产生微量钙结晶而发生卡泵报警的。

  • 标签: 透析液 透析机 故障 水处理设备 隐患 配制
  • 简介: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48例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夹板组)54例,比较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0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参照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钢板组优良率为93.75%,夹板组组优良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较小夹板外固定法更佳,可提供坚强内固定,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在合理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小夹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对食管狭窄的实用价值,着重比较X线和内镜下种置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40例患者置入41个支架,其中X线法27个,内镜法14个。结果 支架置入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明显改善,由术前平均3.4级降至1.03级。X线法置入的27个支架位置全部准确,而内镜法置入的14个有4个发生位置偏差。结论 食道支架治疗食道狭窄安全有效。种置入方法各有优缺点,在狭窄段通过方面内镜法有优势,在狭窄段扩张和支架定位方面X线法更安全和准确。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支架 介入性放射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维超声对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已临床确诊的130例子宫畸形患者,年龄26~42岁,平均年龄33岁。单角和/或残角子宫均经过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确诊,双子宫、双角子宫、鞍形子宫均经过MRI检查确诊,纵隔子宫经过宫腔镜检查确诊。回顾分析其经阴道二维和维超声图像资料。结果经阴道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或残角子宫11例,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7例,纵隔子宫80例,鞍形子宫25例。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或残角子宫5例,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6例,纵隔子宫73例,鞍形子宫5例。经阴道维超声诊断与宫腔镜结果符合率99.2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诊断73.08%;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阴道维超声图像可以显示不同子宫畸形的宫腔结构及宫底的外观形态,是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无创性可靠方法之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经阴道二维超声 子宫畸形
  • 简介:比较分析本课题组原创的急性、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炎症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分别将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模型各1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急性血栓模型组采用直接钳夹股静脉+双后肢石膏固定,亚急性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式造模。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生物学状态,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创伤即刻、血栓形成初始期、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消退、血栓不消退和血栓不形成7组。采用GenechipRatGenome4302.0芯片,动态测定股静脉RNA表达情况,运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倍数变化分析),筛选出差异性表达基因。重点分析和比较2种模型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种模型中共有28个(急性模型中23个,亚急性模型中24个;其中2种模型中均出现差异性的基因19个;仅出现于种模型中的8个)炎症相关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但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Z=-2.513,P=0.012〈0.05)。说明炎症相关基因的变化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参与血栓形成。

  • 标签: 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动物模型 炎症 基因芯片
  • 简介:基于真实心脏二尖瓣腱索结构,利用仿生学类比方法提出整体螺旋人工腱索等效替代模型,应用ABAQUS对其进行模拟拉伸测试,并与真实拉伸试验下猪心二尖瓣腱索(边缘腱索、基底腱索与支撑腱索)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此等效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与实际试验中的平均最大应力致,且相应腱索种类的拉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相符。本研究提出的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接近于真实腱索特性,可缓解二尖瓣膜上应力集中现象,为人工腱索材料的结构改进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仿真过程对有限元模拟生物软组织拉伸性能模块提供了参考价值。

  • 标签: 三螺旋结构 人工腱索 ABAQUS有限元分析 心脏腱索拉伸试验
  • 简介:根据螺旋CT二维图像,建立可供有限元结构仿真分析的人股骨维有限元模型。应用螺旋CT对人股骨进行扫描,对扫描图像应用AdobePhotoshop9.0提取密质骨、松质骨的边缘,形成坐标数据库后,再应用UGSNX3.0调用坐标数据建立人股骨上段维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通过UGSNX3.0剖切和隐藏技术分别显示人股骨密质骨、松质骨和骨髓腔以及各结构间的界面的维几何形态和有限元模型。利用CT、Photoshop、UGS、数据库等工具和方法,能方便地和较真实地重建复杂的骨骼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 标签: 股骨 密质骨、松质骨 骨髓腔 三维重建 有限元分析 螺旋CT
  • 简介:应用小波转换的维频谱分析技术,对40只兔心电QRS波进行分析,观察其维心电频谱的特征。结果显示:正常兔心电QRS波的维频谱形态呈双侧对称的山坡状,频谱宽度约为240Hz,高频成分主要分布在QRS波的中部,能幅随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100—1000Hz与60—100Hz的能量比约为10,150—250Hz与60—100Hz的能量比约为035,并证明性别和体重对心电QRS波维频谱各参数不产生严重影响。

  • 标签: 小波转换 三维频谱 QRS波
  • 简介:届上海足踝运动损伤高级论坛将于2016年9月7日-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举行。本次论坛将以"足踝运动医学"为主题,关注足踝运动损伤的精确诊断、微创治疗及个体化康复等方面的临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踝关节不稳定、踝关节骨软骨损伤及跟腱损伤等运动医学关节镜微创外科及足踝外科领域中的大难点和热点。诚挚地希望和您相聚在上海,携手共进,共同学习和探索足踝运动医学的未知领域,促进中国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发展!

  • 标签: 运动损伤 足踝外科 运动医学 华山医院 微创外科 关节骨
  • 简介:据ShenBW(Blood,2007Oct26;Epubaheadofprint)报道,凝血因子Ⅷ结构域有5个,并明确了维结构的形态。Ⅷ因子(Ⅷ)是种血清蛋白,当血管受损时,在激活的血小板表面构建膜结合蛋白复合物,参与凝血过程。血友病A的病因是Ⅷ因子基因发生多种突变所致,需要纯化的蛋白进行替代治疗。

  • 标签: 凝血因子Ⅷ 三维结构 结构域 Ⅷ因子基因 血清蛋白 蛋白复合物
  • 简介:肱骨近端骨折是种常见骨折,60~80%为轻度移位和无移位,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但对不稳定的和难以复位的、四部分骨折需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目前比较致的看法.我院从99年至今应用改良叶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15例,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改良三叶钢板 治疗 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疗效观察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建立坐骨神经损伤维有限元模型,以维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吻合口处应力和位移,为坐骨神经损伤移植提供生物力学实验基础。建立5、10、15、20mm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移植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各受力模型施加10N拉伸载荷,以有限元软件(PROE5.0)计算吻合口周围各测点的应力和位移值。在相同载荷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5mm移植组最大应力大于以自体神经移植10、15、20mm移植组。在10kf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20mm移植模型组最大位移大于以自体神经15、10、5mm移植组。以维有限元法对坐骨经损伤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是可行的。

  • 标签: 坐骨神经损伤 自体神经移植 三维有限元模型 应力 位移 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