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尿管滑脱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对策,确保患者的安全。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 2016年 6月 -2016年 12月 50例尿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尿管滑脱原因,从患者的个人原因、尿管质量问题、家属陪护照料不周、护士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患者自行非计划性拔管为尿管滑脱不良事件中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尿管质量问题,紧追其后的是护士在护理尿管过程中不当的护理情况。结论 尿管滑脱不良事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临床上需提升对导管的管理重视度,促进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严格把控导管材质,同时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以降低非计划拔管护理不良事件

  • 标签: [ ] 尿管滑脱,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调查 2013年 -2014年上报护理部的 45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从涉事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职称、工作年限以及工作时间段等方面入手统计分析引起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 结果:学历为大专,职称为护士,工作年限<5年,工作时间段在夜间( 18:00-8:00)的情况下,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之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加强护理管理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途径。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输血患者血液管理 (PBM) 进行优化,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医疗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9 月在我院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210 例检验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PBM ,观察组则为优化 PBM ,分析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 患者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为 0.9% ,对照组为 5.7%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优化患者血液管理能够更好地规范医、技、护人员参与输血全过程,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为患者安全科学合理用血保驾护航,减少医疗纠纷,具有临床开展价值。

  • 标签: 患者血液管理 输血 不良事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的护理因素。方法以手术室患者为对象,共计10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事件 风险防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群体突发事件的特点及院前急救护理方式。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中心与所辖区域120网络医院接收的110例群体突发事件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编号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55)。参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对比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的急救成功率是85.45%,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是98.18%,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病患护理满意率是78.18%,研究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是96.36%,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群体突发事件患者多具有情绪焦躁的特征,患者数量较多。我中心与所辖区域120网络医院行综合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可提升急救的成功率,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群体突发事件 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4月所收治的122例中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7.9%,显著高于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8.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3.9%,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47.5%,总有效率为63.9%,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指导 不良时间 临床药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 方法:我院在 2018 年 4 月进行导管护理安全标识,因此将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收治的 500 例普外患者以及 20 名护理人员看做为对比组,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500 例普外患者以及 20 名护理人员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比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安全标识 普外科 导管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根因分析法对导管滑脱护理中的不良事件进行问题探讨,提出改善策略。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中 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2018年 5月时间段与 2018年 6-2019年 6月时间段作为试验阶段。观察 PDCA循环管理在实施前与实施后,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在实施后,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中有效实施 PDCA循环管理措施,能够使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更加规范与科学化,从而达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最终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管理规范 应用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染病医院的工作压力不断提升,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很可能造成医院工作失误。研究发现当前很多传染病医院在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能力的应对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本文就将对传染病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问题展开研究,希望对医疗体系的稳定发展提供必要帮助和指导作用。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消化内镜室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进一步减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4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 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既往 5 年我院消化内镜室接受内镜诊疗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病例,此阶段作为对照组 。前瞻性研究对象:应用 PDCA 循环策略后 1 年内在我院消化内镜室接受内镜诊疗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病例,此阶段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室近 5 年来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病例,明确其发生原因,评估 PDCA 循环策略的应用价值。 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2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9 例,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护理人员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共发生 4 例,其次是医嘱执行不正确、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不完善,均发生 3 例,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能力不足分别发生 2 例, 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未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分别发生 1 例。 结论:分析 消化内镜室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 PDCA 循环策略,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室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调查 PDCA循环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运用于消化内镜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以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采取抽签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来我院行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43例,给予采用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对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35%(41/43)例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39%(35/43)例,经过2值检验后,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良事件 追踪管理法 消化内镜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部门认识定位不清及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等方面。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要求,提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构建的方法。在全面且有效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下,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避免突发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持续增加,切实发挥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价值。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置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公立中医院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以公立中医医院为切入点,对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的相关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当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工作中还存在着缺乏正确认识、网络尚未健全、以及预警能力低下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结论: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信息报告管理质量与水平,面向受众提供科学且及时的防治决策信息,公立中医医院必须始终坚持以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为基本原则,明确具体权责内容,健全传染性疾病个案,重视培训,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实施细则。

  • 标签: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中医医院 网络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坠跌事件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将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 66 里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参与此次调查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接受一般护理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风险管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坠跌事件发生率与实验组相比更高,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低于实验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存在临床比较意义 ( P<0.05 ) 。 结论: 在呼吸科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坠跌事件,同时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效果显著。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科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耐受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经护理,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依从性,可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治疗 整体护理 不良事件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在重症监护室 患者的护理 过程中,采用对照和观察 的方法,分析采用护理标识的管理模式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本次实验需两组研究对象,从 2018年 5 月至 2019年 5 月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340 例,将其随机均分。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 式,观察组 患者采用护理标识管理 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结果:观察组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为 2.94 %,对照组为 15.30 %。观察组 满意度 为 95.88% ,对照组为 64.71% 。因此 观察组 总体结果优于 对照组,差异明显, P< 0.05,具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管理 过程中,如果对 重症监护室患者 采取护理标识管理 模式,则会有效降低 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加快康复进程,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具有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管理 护理标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安全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以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80例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n=40例),实施安全管理的患者为观察组(n=40例),从护理操作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安全管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操作与服务,从而让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安全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安全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