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苯扎联合熊去氧胆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中发挥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2月~11月诊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组间数据对比P

  • 标签: 苯扎贝特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氟喹酮属于喹酮类,又称吡啶酮酸类,属化学合成抗菌药。临床用于治疗尿路、肠道、呼吸道以及皮肤软组织、腹腔、骨关节等感染,取得良好疗效。氟喹酮类药物因其药物成分中都具备喹酮结构而得名,是临床运用于急、慢性感染治疗的主要药物,随着药物研发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新型药物,本文通过简单介绍了氟喹酮类药物的种类,对相关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概述,以便全面了解其优势,拓展其应用前景。

  • 标签: 氟喹诺酮 诺氟沙星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 简介:【摘要】在最近几年中,食源性疾病高发,饮食成为了人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在食源性疾病传播中,病毒有着重要地位。如病毒(Norovirus,NoV)是一种杯状病毒,是导致急性病毒性肠胃炎发作的重要因素,容易在一些集中的场所爆发,比如学校、医院、餐馆等。在本文中,分析了如病毒主要的检测技术,同时分析了技术使用的优点和缺点,希望给如病毒之后的研究带来参考。

  • 标签: 食品 诺如病毒 检测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再提出整改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8 月时段内接收的 60 例喹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 结果: ① 60 例喹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包括皮肤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全身损害症状、肾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骨骼系统症状、其他系统症状。②喹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中,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帕珠沙星、莫西沙星。③在患者年龄思考中,可知男性低于女性,且 55-85 岁为喹酮药物不良反应高发年龄段,其次在 31-55 岁、 20-30 岁群体中。④于喹酮类药物治疗期间,因静脉滴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 75.00% ,口服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 25.00% 。 结论: 于喹酮类药物给药期间,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疗应高度重视此类问题,预防躯体损害,确保机体用药安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对策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喹酮类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分析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观察,共100例接受喹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50例,对比组患者50例。研究组在患者服用喹酮类药物治疗时进行药学干预,对比组在患者服用喹酮类药物时不进行任何干预。收治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耐药率、不合理用药率以及不良反应调查。结果:研究组服用喹酮类药物的患者在进行药学干预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学干预 临床应用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卡缩宫素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08月-2022年08月到本院治疗产后出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预防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30min、产后30min-2h、产后2h-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项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卡缩宫素药物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运用。

  • 标签: 卡贝缩宫素 预防 治疗 产后出血 出血量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丁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风险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过敏性结膜炎患儿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川椒方治疗,观察组采用美丁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美丁滴眼液用于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体征,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埃美丁滴眼液 过敏性结膜炎 症状体征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治疗中喹酮类药物的使用作用。方法:将2019年03月 ~2020年04月来我院就医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57例研究组肺结核患者和57例对照组患者,并将上述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数据作为此次研究的对比分析参考依据,研究组采用喹酮类药物与常规疗法相结合的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止咳、护肝、化疗等常规性疗法进行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具体疗效和病灶吸收率,分析肺结核治疗中喹酮类药物的作用。结果:57例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7%要高(P<0.05);研究组病灶吸收率为88%与吸收率82%的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牙周病患者中采用替硝唑联合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 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替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硝唑联合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每组各 51例,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牙周病患者中采用替硝唑联合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可有效降低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替硝唑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牙周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维生素D联合厄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对比。方法 此次研究共选取40例IgA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访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2月间,并将这4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给予其中20 例厄沙坦进行治疗,给予其余20例患者维生素D联合厄沙坦进行治疗,将前者设为参照组,将后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从治疗前的相关指标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上看,两组对比结果为(p>0.05);从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果为(p

  • 标签: 维生素D 厄贝沙坦 联合治疗 IgA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中采取厄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的具体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开始于2019年6月,在2020年6月结束,参与研究的是我院接收的高血压患者,患者总数量为80例,基于患者治疗药物的不同来进行分组,运用厄沙坦氢氯噻嗪片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运用厄沙坦片治疗的患者作为比对组,观察两组CRP水平、舒张压与收缩压。结果:对比两组CRP水平、舒张压与收缩压,研究组更具优势,p

  • 标签: 高血压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厄贝沙坦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拉洛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5例,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拉内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水平和治疗满意度。结果:给予两组妊娠高血压患者不同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P

  • 标签: 拉贝洛尔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干眼症治疗中采用玻璃酸钠与复舒滴眼液联合方式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符合干眼症症状,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单一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舒滴眼液,对比两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实验后相关数据来看,观察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临床疗效显著提升,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对于干眼症患者而言,在治疗期间给予玻璃酸钠与复舒滴眼液联合用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症状表现,同时安全性相对较高。

  • 标签: 玻璃酸钠滴眼液 贝复舒滴眼液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2例。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 1个月,随访半年,而后对比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应性皮炎效果颇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应性皮炎;辨证施治;中药治疗    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因也相当复杂,病程较长,治疗也较为困难,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1]。据调查显示:中医辨证能很好地治疗应性皮炎,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 [2]。为此,本院随机抽取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2例。实验组男 28例,女 24例,年龄在 7~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4.52)岁,病程在 1~ 10 a,平均病程为( 5.5±4.07) a。对照组男性 29例,女性 23例,年龄在 6~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26)岁,病程在 1~ 11 a,平均病程为( 6±5.25) a 。排除标准:( 1)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 2)有心肺功能不全者。( 3)有严重自闭症的儿童。( 4)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应性皮炎属于中医 "奶癣 "、 "四弯风 "等范畴。病机有:孕育时期母亲过食肥甘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体内生湿,以致助湿化热;或是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遗热于胎儿,直接导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素体偏热;或因胎儿时期喂养不当,导致胎儿脾胃失调,湿热内蕴;或因湿热蕴久,血虚生风,致使肌肤失荣失养,进而发为此病;或是后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致使脾失健运,进而生湿化热发为此病 [3]。( 2)应性皮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中医辨证急性期为风湿蕴肤型,症见:皮肤潮红、瘙痒,抓之糜烂渗出,治法以“清热祛湿”为主,佐以健脾疏风。所选方药为胃芩汤(随症加减药物剂量):金银花 6 g,泽泻 6 g,白藓皮 6 g,藿香 6 g,滑石 9 g,茯苓 9 g,防风 3 g,黄连 3 g,木通 3 g,薏苡仁 12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中医辨证缓解期为血虚风燥型,症见:皮肤干燥、肥厚、瘙痒,舌质淡、苔白,治法以“养血润肤、祛风润燥”为主,所选方药为(药物剂量随症加减):生地黄 6 g,玄参 6 g,茯苓 9 g,泽泻 9 g,白藓皮 6 g,何首乌 6 g,当归 6 g,川芎 6 g,白芍 6 g,蛇床子 6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赛庚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1021372 生产厂家: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2mg×100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维生素 C(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3399 生产产家:北京春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0.1 g/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连续用药 1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皮疹消退,皮肤无瘙痒不适等症,有少许的色素沉着或减退斑;有效:患者的皮损变薄变淡,消退程度在 30%以上,瘙痒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的皮損消退程度不足 30%,皮肤仍旧瘙痒,其他临床症状仍旧存在。记录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乏力。记录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     2结果    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应性皮炎又被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的、较难治的皮肤性疾病,瘙痒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应性皮炎常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应性皮炎分为 3期:婴儿期(多发于出生后的第 2或第 3个月,皮疹分渗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剧烈瘙痒)、儿童期(多发于 5岁之前。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应性皮炎病需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为苔藓样变和多角形扁平丘疹,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史、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无血清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异常发现。据研究报道,应性皮炎在伦敦的发病率较高,可高达 20%,并且发病率继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球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食品添加剂日益增多的原因,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也相对增高,与此同时,患有应性皮炎的患者,皮肤剧烈瘙痒、慢性并且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采取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皮肤科的难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用于临床合理应用喹酮类药物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7月本院接诊喹酮类药物治疗病人(n=155)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80人采取药学干预,对照组75人行常规用药指导。对比不合理用药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不合理用药率,试验组数据0.0%,和对照组9.33%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8.75%,和对照组88.0%相比更高(P<0.05)。结论:喹酮类药物治疗用药学干预,不合理用药率更低,病人满意度也更高。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满意度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某院2021年11月~2023年10月的200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统计患者中有哪些人出现不良反应及具体发生在哪些系统,统计不合理用药的具体形式。结果:①2000例患者中,有100例出现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到40.00%,消化系统次之,达到28.00%,呼吸系统为10.00%。此外,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心血管等均出现不良反应,但总体发生率较低。②有200例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用法不合理占比最高,为48.50%;联合用药不合理次之,为19.50%;重复用药再次,为18.00%;超适应症用药再次,为5.00%。除此之外,另有9.00%的患者出现其他形式用药不合理情况。结论:喹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亟需优化用药指南和加强药物安全监管。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 药理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观察孟鲁司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8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哮喘患者中任意选取88例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个小组44例儿童哮喘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对照组儿童哮喘患者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为观察组儿童哮喘患者选择孟鲁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儿童哮喘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儿童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75%,观察组儿童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3.2%,两组儿童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孟鲁司钠用于儿童哮喘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有效治疗率,缓解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药剂 儿童哮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氟喹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用药指导。 方法: 选取 本院 2017.5-2019.5 期间 由于氟喹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患者 70 例,主要分析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 结果: 左氧氟沙星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静脉注射与单独给药方式,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以及皮肤和心血管病。 结论: 患者采取 氟喹酮类药物治疗时,需要坚持按照药物适应证与禁忌症等进行,保证给药途径的有效性, 同时 加强高危人群监护,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确保药物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