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药剂科管理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据单双号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3例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63例实施药剂科管理,评比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上两组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其中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剂科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保证患者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医院药剂科管理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抗菌药物过程中进行药剂科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2020年2月使用抗菌药物患者88例进行研究,其中2018年1月-2019年1月44例患者的资料为参照组,不进行任何的管理干预;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44例患者的资料设为研究组,由药剂科管理干预,

  • 标签: 药剂科管理 抗菌药物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前中国 医疗机构存在着 不合理甚至滥用抗生素 的现象,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抗生素 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做出初步分析,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预防对策。

  • 标签: 抗生素 临床 不合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师对于中药临床合理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中医门诊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中医药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不采取中药师干预措施)和实验组(50例,采取中药师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实验组观察对象不合理用药率为4.0%,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为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和14.0%,两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中药师 中药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药剂师在医院合理用药中所发挥的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进行医院就诊的患者 140 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进行用药治疗,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应用药剂师进行指导干预,对比两组 出现不合理用药的例数 。 结果: 观察组出现的用药不合理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临床用药指导中,药剂师发挥了积极的干预价值,可显著提升用药安全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

  • 标签: 药剂师 合理用药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肠炎治疗中阿奇霉素的合理的效果 。 方法: 选取本院在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内收治的 急性肠炎 患者 13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65 例采用阿奇霉素直接静脉滴注,实验组 65 例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不同方式的阿奇霉素给药方式实施之后,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根据病情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该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临床效果较好 ,就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肠炎 阿奇霉素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药学干预在抗生素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6 月 -2019 年 4 月 期间收治的 84 例患者 , 利用抽签法 ,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42 例;参照组 给予常规抗生素管理,实验组给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结果 。 结果: 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情况更好,合理使用率更高,组间对比 ( P<0.05 ) ,统计学 存在 意义。 结论: 对于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在其中加入药学干预措施,可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效果十分显著 。

  • 标签: 抗生素 药学干预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并探讨药物的合理。方法 对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89%、5.00%、6.45%、8.33%和10.81%。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其临床用药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情况以及身体条件等,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高血压 常见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这篇论文主要是探讨中药师干预对中药临床合理的影响。我们会把中医治疗的典型患者分成两个方块,对照组是采用普通治疗法,观察组将会是中医师介入治疗。观察组的结论是中医师干预。结果是患者在中药师的干预治疗下病症得到了缓解,并且临床药品的使用效果较为安全。

  • 标签: 中药 合理应用 中药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接受的32例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规范化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分析。结果:规范用药后的不合理用药几率和医院感染几率分别是6.3%和9.4%,相对比规范用药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和对比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分别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和其他类型,比例分别是50%、37.5%、6.25%、6.25%。结论:在临床的呼吸内科,合理的采取抗生素有重要的作用,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优化选择,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临床选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药注射液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200例中药注射液发生 ADR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结果:200例中药注射液ADR的病人中,男性比女性多,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 ADR的发作时间以0.5-24小时为多;ADR的发生部位以局部用药、皮肤和消化系统为主;以七叶皂苷钠、炎琥宁和血塞通为主的中药注射剂较为常见。结论:老年人在服用中药注射剂后,容易出现副作用,副作用出现的时间是0.5-24小时,出现副作用的部位多是局部用药,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是最常见的剂型,应当强化有针对性的管理,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生素用药指导,观察组则给予临床药学干预。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学干预 抗生素 临床合理应用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患者术后应用心电监护,对其安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7 月 -2018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200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定时采用体温计、血压计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和观察组(心电监护仪监测),每组各 100 例。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术后应用心电监护,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手术安全,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电监护 安全 效果 术后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价与证明合理用药措施实施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性对照法,以 2012 年和 2014 年为两个区段,选取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瘤 +附件手术共 180例,设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进行干预对照研究。 结果: 平均抗菌药费占平均药费的比例由干预前的 43.95 %下降为 34.72% ( P<0.01)平均抗菌药费占平均总费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 14.23 %下降为 10.90 %( P<0.01)。 结论: 实施的合理用药措施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最终为医院降低单病种药费提供了一个有效和可行的模式。

  • 标签: Ⅱ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干预对照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的临床措施。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间来院治疗的 242 例抗生素治疗患者。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121 例,行合理用药干预和常规用药管理,对比不良反应率。 结果: A 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 B 组( P < 0.05 )。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药物类型,无差异( P < 0.05 )。 结论:为抗生素药物治疗患者行合理用药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 2017.12 到 2019.10 时间段收治的抗生素治疗患者,共 100 例,随机划分为甲组( 50 例)和乙组( 50 例)。即甲组为常规用药,乙组为督导用药,对比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结果: 甲组住院时间为( 7.33±1.24 ) d ,乙组为( 17.37±4.28 ) d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8.00% ,甲组为 24.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倡导督导用药原则,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住院时间 督导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