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我院收治的 66例缺氧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前后神经行为评分及 12个月时智能发育商各项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入院时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 12个月时智能发育商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新生儿的护理中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神经行为的改善及智力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缺氧缺血;新生兒;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是由于妊娠期意外导致新生儿产生宫内窒息的病症,在新生儿期较为常见。常造成患儿脑部严重后遗症,如脑瘫、癫痫及智力低下等,对患儿智力及躯体功能等发育均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研究显示,尽早采取积极治疗并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脑部的损伤,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神经行为,促进其智能发育 [1-2]。采用常规护理对患儿的个体化干预不强,效果不理想。相关研究显示,给予患儿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缺血缺氧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儿科中进行治疗的68例缺血缺氧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n=34)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组(n=34),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PDI评分、MDI评分、Gesel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PDI评分、MDI评分、Gesell评分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法其护理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肢体、智力等发育情况,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缺氧缺血新生儿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行循证护理的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45例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缺氧缺血新生儿予以循证护理,可消除治疗期间安全隐患,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缺氧缺血性新生儿 循证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新生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缺氧缺血新生儿的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03±0.8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8.21±1.3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缺氧缺血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18.7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实验组患儿的智能发育指数(106.41±9.74)明显优于对照组(93.46±7.63),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恢复效率,使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能够健康的发育,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循证护理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实施神经节苷脂作为治疗措施,分析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5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属于新生儿缺氧缺血,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100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为神经节苷脂,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从 治疗 上看,观察组 新生儿 NBNA 评分 为( 20.3±2.5 )分,对照组为( 14.6±2.1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炎性因子水平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 IL-18 、 IL-1β ,以及 TNF-α 指标上均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不良事件调查上,观察组发生率为 6.0% ( 3/50 ),对照组则为 16.0% ( 8/50 ),观察组安全性好。 结论: 采用 神经节苷脂作为缺氧缺血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新生儿病情的康复,炎性因子结局更好,安全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应用抚触联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本院纳入的36例缺氧缺血病患儿,尝试分组对照干预,每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抚触联合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MDI指数、PDI指数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抚触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缺血缺氧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措施,得出体会。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8月至 2018 年 8月收治的 51例缺血缺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程度分为重度组( n=21)和轻度组( n=30),给予所有患儿科学专业的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患儿均取得十分显著的疗效,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重度还是轻度的缺血缺氧新生儿,给予他们专业的临床护理就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儿强化风险护理的实际作用。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1月--2021年3月纳入的56例缺血缺氧病患儿进行分组观察,其中常规组28例普通护理,研究组28例强化风险护理。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显著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强化风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脑血管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诊疗的 20 例缺血脑血管病患者,将其纳入试验组;同期抽取健康体检者 20 例,纳入参照组。均对患者施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的前提下,评估颈总动脉血流速度。 结果: 参照组颈动脉狭窄总发生率为 10.00% 、颈动脉粥样硬化总发生率为 5.00% 、内中膜厚度增加总发生率为 15.00% ,试验组依次为 40.00% 、 30.00% 、 50.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试验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较差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缺血脑血管病患者,有效且科学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保证诊断数据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还可为后续诊疗工作的施行创造条件。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新生儿联合应用基础护理、循证护理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新生儿77例为研究对象,32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基础护理+循证护理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智力发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基础护理的同时,予以缺血缺氧性新生儿循证护理,可刺激患儿感官,促进大脑神经生长,激发智力发育,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 基础护理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对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养生干预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09-2019.09期间所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 80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未对照组( 40例,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 40例,中医养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医养生干预对缺血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中医养生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 运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颈部血管B超诊断缺血脑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B超与TCD诊断,比较颈部B超与TCD诊断缺血脑血管的价值。结果:66例缺血脑血管病患者中,血管正常16例,血管狭窄39例,血管闭塞11例;颈部血管B超诊断中,血管正常37例,血管狭窄25例,血管闭塞4例;TCD中诊断血管正常36例,血管狭窄27例,血管闭塞3例。颈部B超与TCD诊断血管狭窄、闭塞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血管诊断中应用颈部血管B超诊断与TCD诊断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两种方式检出血管狭窄与闭塞效果相当,但TCD还可作为治疗后复查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B超 经颅多普勒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对缺血缺氧性脑子在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近两年收治的缺血缺氧新生儿共 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控制状况以及并发症控制效果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与 MDA(丙二醛)分均变化更为明显。症状改善方面,对照组总改善率为 88%,观察组总改善率为 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方面,实施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颅内高压、呕吐、低血糖、惊厥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病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 缺血缺氧;新生儿;护理干预;并发症    缺血缺氧在新生儿阶段出现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或胎儿由于血流减少或各种因素造成的脑缺氧状况而导致的疾病,属于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 [1]。临床上除了积极治疗之外,还需在护理方面加强干预,避免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出现影响到疾病控制效果 [2]。该文主要采用对比的方式研究了加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控制状况以及并发症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缺血缺氧新生儿共 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 50例。对照组中男患 23例,女患 27例;剖宫产 18例,顺产 32例;症状程度: 24例为轻度, 19例为中度, 7例为重度; Apgar评分: 11例 3分以下, 39例 4~ 7分。观察组中男患 22例,女患 28例;剖宫产 19例,顺产 31例;症状程度: 22例为轻度, 20例为中度, 8例为重度; Apgar评分: 13例 3分以下, 37例 4~ 7分。两组患者在性别、症状程度、 Apgar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用药实施基础护理,护理期间注意无菌操作以及消毒隔离。每日为患者清洁病房并采用灭菌灯照射方式消毒 [3]。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小儿惊厥的护理 患儿在病床上需确保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可采用侧卧位,将其服解开,必要时可给予吸氧。镇静剂的使用需快速而准确,将患者每日发生惊厥的时间、次数以及程度详细记录,当患儿抽搐不止、持续性惊厥时需做好复苏操作,避免由于外界刺激加重惊厥程度,影响其疾病控制效果。     1.2.2 加强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须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状态、心率以及体征,采用呼吸自救仪监护其心电状况及呼吸状况,若发现其呼吸节律异常,应注意对呼吸道的观察,确保呼吸畅通。缺血缺氧病患儿容易发生抽搐,在抽搐时需警惕患者无意识活动咬到舌头 [4]。仔细观察抽搐前兆,发现抽搐前兆后及时处理,对患儿尖叫、烦躁、上下肢抽动、眼球偏斜等症状加强预防性观察,若患儿在抽搐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程度加重、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紊乱状况时需警惕脑水肿,应立即监测颅脑内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曲美他嗪在缺血心肌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方案的临床推广价值,为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和快速康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间我部门诊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老年科收治的100例缺血心肌心力衰竭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则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统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诊疗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缺血心肌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诊疗服务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缺血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此类患者应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后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全部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各有50例患者,对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情况,同时明确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比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可以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对比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后,并没有发现具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经过治疗后进行对比,可以明确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优秀很多,产生的差异也较为明显(P<0.05)。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优秀很多,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缺血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应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同时以此方式治疗后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着很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复方治疗 缺血性脑中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