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对 N-甲基 -D-天冬氨酸( NMDA)诱导的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以终浓度为 1.2mg/ml的灯盏细辛预保护 12h后,用 NMDA(100μmol/L)诱导损伤,并设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和地卓西平 (MK-801)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NMDA可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与单纯损伤组比较,灯盏细辛预保护组可提高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 P<0.05)。结论 灯盏细辛可抑制 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神经元。

  • 标签: 灯盏细辛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甲基 -D-天冬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神经苷脂作为治疗措施,分析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5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属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100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为神经苷脂,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从 治疗 上看,观察组 新生儿 NBNA 评分 为( 20.3±2.5 )分,对照组为( 14.6±2.1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炎性因子水平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 IL-18 、 IL-1β ,以及 TNF-α 指标上均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不良事件调查上,观察组发生率为 6.0% ( 3/50 ),对照组则为 16.0% ( 8/50 ),观察组安全性好。 结论: 采用 神经苷脂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新生儿病情的康复,炎性因子结局更好,安全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造影及选择性栓塞术在颈部副神经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样本选择为本院于 2017 年 4 月到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2 例颈部副神经瘤患者,其中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 4 例仅接受颈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剥离肿瘤与颈动脉的治疗措施,对比术前接受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与未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颈动脉副神经瘤均处于颈部之上,下颌之下,胸锁乳突肌前缘。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在完成颈动脉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出存在着明显的异常血管 团 ,且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较大。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较短; 4 例选择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患者出血量较多,手术用时较长。 结论: 在颈部副神经瘤的诊治中通过将颈部血管造影与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使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颈动脉造影 选择性栓塞术 颈部副神经节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造影及选择性栓塞术在颈部副神经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样本选择为本院于 2017 年 4 月到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2 例颈部副神经瘤患者,其中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 4 例仅接受颈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剥离肿瘤与颈动脉的治疗措施,对比术前接受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与未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颈动脉副神经瘤均处于颈部之上,下颌之下,胸锁乳突肌前缘。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在完成颈动脉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出存在着明显的异常血管 团 ,且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较大。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较短; 4 例选择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患者出血量较多,手术用时较长。 结论: 在颈部副神经瘤的诊治中通过将颈部血管造影与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使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颈动脉造影 选择性栓塞术 颈部副神经节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苷脂 联合高压氧 应用于治疗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的用药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中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4 月中收治的新生儿缺氧 缺血缺氧性脑病 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 25 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苷 脂 作为治疗药物,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苷脂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21 ( 84.00% ),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14 ( 56.0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 < 0.05 )。 结论: 神经苷脂是一种临床上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药物,其临床效果良好 ,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高压氧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月神经射频热凝术中针尖裸露长度和射频温度对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4组,均行半月神经射频热凝术,各组针尖裸露长度、射频温度:甲组5mm、75℃;乙组5mm、70℃;丙组2mm、75℃;丁组2mm、70℃。比如四组疗效、并发症。结果:四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半月神经射频热凝术中针尖裸露长度和射频温度对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并发症无影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针尖裸露长度 射频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对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脑出血的有效率。方法:在2017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脑出血患者共有46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3例。给予参照组开颅手术,给予实验组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相比于参照组,优势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AD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脑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小骨窗微创手术明显具有优势,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都较好,建议在临床上优先选择。

  • 标签: 开颅手术 高血压 小骨窗微创手术 脑出血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MSCT在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22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扩张症患者的CT图像,综合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出现椎-基底动脉管径≥4.5mm,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均高于鞍背层面,20例患者出现血管偏移,18例患者出现脑干或延髓受压。结论:MSCT可以有效显示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扩张症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扩张症 MSCT
  • 简介:摘要:目的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和眼部感染者使用抗感染治疗和 针对性 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9 年 1 月到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并发眼部感染及颅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 :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治疗后,一周内 10 名患者疼痛程度、面部红肿和口腔粘膜溃疡都获得缓解。患者症状缓解后采用有氧治疗和针灸治疗,一个月内患者全部康复,没有留下后遗症。 结论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和眼部感染者使用抗感染治疗和 针对性 护理方法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颅神经损伤 眼部感染 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邓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5-13
  • 出处:《大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
  • 机构:达州市华康医院,四川省达州市,635000,在医学手术、疼痛管理中,神经阻滞麻醉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麻醉方式。麻醉师将麻药注射到患者神经周围或鞘内,以此来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的目的。神经组织麻醉属于局部麻醉的一种麻醉技术,相较于全身麻醉减少了较多的副作用,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同时还降低了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程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置入PICC导管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患者46例,均置入PICC导管,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统计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差异明显(P

  • 标签: 神经内科 PICC导管 全程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臭氧大自血联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36 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成参照组 、实验组,各 18 例。予以两组常规治疗,同时参照组行神经阻滞疗法 ,实验组行臭氧大自血联合神经阻滞疗法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相比参照组,实验组 VAS 、 ES 评分及每日爆发痛次数均更低, P<0.05,比较有差异性。 结论:予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臭氧大自血联合神经阻滞疗法效果确切,利于患者疼痛缓解 ,可予以推广 。

  • 标签: 臭氧大自血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