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进行椎间镜下椎间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以摸球法作为依据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个组别,每组中66例。对照组以后路椎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治疗组以椎间镜下椎间扩大成形术的方法治疗,对比项为不同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进行治疗优良率的比较,其中治疗组者高于对照组者,差异上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镜下椎间扩大成形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且微创,安全可行,值得选择和借鉴。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扩大成形术 椎间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睑腺按摩在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前提实施睑腺按摩,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睑腺按摩落实后,患者的病情好转显著,睑腺功能评分(LMS)、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S)及泪膜破裂时间(BUT)呈良好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护理中,睑腺按摩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闭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 2014年 01月至 2019年 01月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50例为研究对象,以经阴道闭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并实施治疗前后的全过程临床护理。结果:患者接受治疗与护理措施后, 48例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2例患者有暂时性尿失禁情况。患者出院后接受随访, 3个月随访记录中, 2例患者暂时性尿失禁情况得到改善,且 48例恢复正常排尿功能的患者无复发情况,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经阴道闭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后接受临床护理措施,能够达到促进病情恢复的效果,提高患者排尿的自控能力。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闭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 2014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50 例为研究对象,以经阴道闭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并实施治疗前后的全过程临床护理。结果:患者接受治疗与护理措施后, 48 例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2 例患者有暂时性尿失禁情况。患者出院后接受随访, 3 个月随访记录中, 2 例患者暂时性尿失禁情况得到改善,且 48 例恢复正常排尿功能的患者无复发情况,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经阴道闭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后接受临床护理措施,能够达到促进病情恢复的效果,提高患者排尿的自控能力。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椎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单开门钛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单开门钛术治疗;观察组(n=43)患者采用全椎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脊髓损害情况、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的脊髓损害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颈椎总活动度降低较对照组大 (P<0.05)。结论:与单开门钛术治疗法相比全椎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在改善神经功能中具有明显优势,但术后颈椎总活动度降低较大,因而可对椎切除宽度适宜缩小从而降低轴性症状和C5神经跟麻痹的发生率。

  • 标签: 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钛板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自2018年10至2019年10月间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并针对这一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0例手术均顺利,经术前、术后精心专业的护理,100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镜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技术含量高,术后恢复快,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根据实验过程得到,骨科护理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 术前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创伤性半月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12 月时段内收治的 58 例早期创伤性半月损伤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 n=29 )和综合组( n=29 )。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疗法,综合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比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综合组膝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较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对照组 Lysholm 膝关节评分明显低于综合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早期创伤性半月损伤者,中医综合疗法既可增强治疗效果,还可帮助机体快速恢复膝关节功能,呈现安全、可靠等诸多优势,应引起重视。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颌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钛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本次所选 4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入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 2017年 06月份 -2019年 06月份,将所选患者采取抽样方式分组,对照组 20例实施常规的护理指导,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 1d、 2d、 3d时的 VA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 上颌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钛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配合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上颌骨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新发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切口感染、愈合情况以及咬合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68例患者切口均未发生感染,伤口愈合良好,咬合状态基本恢复。结论 微型钛坚强内固定术对新发下颌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有着创口小、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微型钛板 坚强内固定术 新发下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闭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方法: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4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观察组采用闭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对照组实施腰麻,两组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指标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闭神经阻滞联合腰麻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采用腰麻的对照组(P﹤0.05);可以从数据中得出,观察组患者的电切时间和出血量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患者的电切时间和出血量,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闭神经阻滞联合腰麻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采用腰麻的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用闭神经阻滞联合腰麻中能够帮助患者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减少疼痛,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闭孔神经阻滞 联合腰麻 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 ~2018 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盘状半月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 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采取常规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50例)采取膝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表现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表现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盘状半月损伤采取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并发症更少,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镜手术 盘状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采用 CT 与 MRI 两种诊断方式对膝半月和关节软骨损伤进行临床探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检查基础。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并了解关节软骨损伤以及半月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 60 例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CT 检查措施,观察组则为 MRI 检测,分析检出率。 结果: 从 检查 上看,观察组 的关节软骨的检出准确率 为 96.8% ,对照组为 87.1%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膝半月的检查上,也以观察组的检出率更高,为 96.6% ,对照组则为 86.2% ,由此,我们认为 MRI 检查成果更为准确。 结论: 采用 CT 与 MRI 诊断策略能够更好地对疾病进行鉴别,帮助患者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朝着正确的方向改进,并可以通过影像学数据规划治疗方案,对早日开展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膝半月板 关节软骨损伤 CT诊断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干眼症用中药熏眼加睑腺按摩治疗时结合延续性护理方法护理,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干眼症12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延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复发率对比中,一组为11.11%,二组为30.15%,(x2=18.24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干眼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以推广。

  • 标签: 干眼症 睑板腺按摩 延续性护理 中药熏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操作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17年9月到2020年9月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观察组接受单操作胸腔镜手术,研究分析两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于微小单操作胸腔镜技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 将 14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 74例, 在胸腔镜治疗术后,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再进行疼痛干预、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护理, 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能够起到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 胸腔镜;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综合护理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一般是由先天性肺组织发育不全, 胸膜下面存在的肺小疱或者肺大疱破壁之后导致的, 很容易复发, 是常见的肺病 [1]。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 对患者的损伤很大, 再加上治疗费用高昂, 所以一直没能得到普及。但是近年来, 这种病的新治疗方法就是利用微小单操作胸腔镜来治疗, 效果显著, 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14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 74例, 对他们实施微小单操作胸腔镜技术进行手术, 然后根据组别不同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干预组患者年龄 23~ 51岁, 平均年龄 33.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 22~ 52岁, 平均年龄 34.1岁。手术完成之后, 对照组有 1例患者发生肺泡漏气,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周, 病情均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 2年, 没有出现复发情况。     1. 2 护理方法 干预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简单的常规护理即可。     1. 2. 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一般患者没有接触过胸腔镜手术, 难免会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手术之前将该种手术方法的优点告知患者, 让他们从心底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 从而能更好的配合, 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过程。②术前指导, 在手术开展以前, 护理人员应该引导患者进行肺部锻炼, 比如腹式呼吸、吹气球等;同时对于术后的床上坐卧和下床的基本动作进行指导。     1. 2. 2 术后护理 ①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之后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绝对平躺休息, 以利于呼吸的顺畅, 不能进食和饮水。②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出血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一定要固定牢靠, 防止脱落, 术后超过 12 h之后, 每 30分钟将引流管挤压 1次, 保证引流管的畅通, 不能出现扭曲或堵塞, 引流瓶的摆放高度要低于患者的胸腔,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果发现胸腔的引流量连续 2~ 3 h>100 ml/h, 颜色显示为鲜红色, 且引流液中有凝血块, 经过测量发现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 尿量很少, 且心率很快, 这表明患者血容量不足, 必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胸腔内活动性出血, 若是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2]。③加强肺功能锻炼, 促进肺复张。在胸腔手术过程中, 手术一侧出现肺萎缩, 倘若肺的膨胀受到影响, 容易造成手术后低氧血症状和肺部不复张的情况。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这时应该保持患者处于半卧状态, 在患者痛感不强烈时尽量让他排痰, 每天进行 4次超声雾化吸入, 若自行排痰有困难则要利用气管镜进行吸痰, 主要目的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完成了这个步骤之后, 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指导他做呼吸运动, 等到术后 2~ 3 d左右就可以利用吹气球的方式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 以便肺部功能早日恢复, 通过这一系列治疗, 该组患者只有 1例出现肺不张并发症。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肺泡漏气是微小单操作胸腔镜技术治疗肺大疱结扎后的并发症之一, 如果胸腔的引流管中连续出现气体, 那么就证明发生了肺泡漏气, 此种情况则叮嘱患者将喉中的痰咳出, 尽量不要咳嗽, 与此同时要严密注意患者肺部膨胀情况和呼吸音的变化 [3]。     1. 2. 3 健康教育 首先让患者了解气胸的基本知识, 然后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 积极地配合治疗。在饮食方面进行指导, 敦促患者科学饮食, 合理分配营养物质的摄入, 从而增强抵抗力, 促进早日康复。最后在患者出院之际, 要教会患者或家属自我保健的方法, 从休息、活动、饮食等方面出发, 同时及时进行病情复查, 以保证完全康复。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资料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3%, 经过 2年随访, 有 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占 2.7%, 对症治疗后痊愈, 均未出现复发现象, 患者满意度为 98.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1.1%, 经 2年随访, 有 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对症治疗后也全部痊愈, 未出现复发情况, 患者的满意度为 79.7%。两组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 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