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躁动的预防。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90例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护理。结果: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苏醒躁动评分优于对照组,且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躁动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苏醒的躁动,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麻醉复苏护理 综合保温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应用在麻醉复苏室中的效果。方法:于院内麻醉复苏室收治的1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组分别采用手术室护理、常规护理,详细对比两组各项数据,随后加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而麻醉苏醒时间则短于对比组,具有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麻醉复苏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总隐患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麻醉复苏室于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间收治的 110例患者入选试验,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在总结护理安全总隐患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组间满意度各项护理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满意度,技术和知识评分较对照组高,安全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 0.05。结论 在麻醉复苏时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分析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发生安全事件的几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安全隐患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Steward 评分、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躁动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对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苏醒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有较好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 高血压手术患者 麻醉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科护士参与麻醉门诊术前教育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选取时间段均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由麻醉医生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和麻醉术前准备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1名麻醉科护士配合麻醉医生,对麻醉科护士进行培训,并由其与麻醉医师配合完成麻醉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拔管配合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估时间以及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4.348,P<0.05)。结论 护士开展麻醉门诊术前培训可以缩短患者的疼痛评估时间与复苏时间,促使患者在气管插管耐受度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 标签: 麻醉科护士 麻醉门诊 麻醉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麻醉复苏患者术后疼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2024年2月在本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以术后24小时内有无疼痛症状分为无疼痛组(48例)和疼痛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学历比较,P>0.05;两组切口大小、SAS评分、镇痛泵使用时间、切口感染比较,P<0.05。切口大小、SAS评分、镇痛泵使用时间、切口感染是妇科恶性肿瘤麻醉复苏患者术后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麻醉复苏患者术后疼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手术切口大小、患者的焦虑程度、镇痛泵的使用时间以及切口感染情况,而为了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我们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据此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独特的镇痛策略。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麻醉复苏 术后疼痛 影响因素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髋部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尤其在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更为普遍。由于髋部骨折与高龄、慢性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通常伴有较多合并症,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对于髋部骨折的治疗,手术干预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老年患者特殊需求认识的深化,髋部骨折围手术麻醉管理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不仅需要有效地控制术中和术后的疼痛,还要兼顾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麻醉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将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后护理管理中,观察患者的麻醉复苏效果。方法:研究所用病例来自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我院手术室全麻治疗的88例患者,对8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精细化组各44例,常规组患者在手术麻醉之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精细化组则采用精细化管理进行复苏后护理。结果:精细化组的清醒程度、呼吸道通畅程度、肢体活动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手术室 麻醉 苏醒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麻复苏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70例采取全麻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对比组(传统护理)各35例,比较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术前血压及心率指标优于对比组,呈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实施,可降低患者出现躁动情绪,能够加快患者血压及心率指标的恢复,实现最终的治疗效果,可予以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麻复苏期 手术室护理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妊娠高血压孕妇接受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以硬膜外麻醉辅以七氟醚吸入麻醉效果。方法:试验者是2021.04至2022.04在医院行剖宫产术的妊娠高血压孕妇数量共计78例,采取随机信封法均分2组,分别以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及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实施麻醉,比对组间麻醉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病患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病患,P<0.05。结论:以硬膜外麻醉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利于提升麻醉效果,对稳定病患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起着积极意义,适宜基层医院借鉴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七氟醚 妊娠高血压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麻醉方法对妊娠糖尿病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2021年9月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糖尿病单胎初产妇120例纳入研究,按照麻醉方法分为参照组(硬膜外麻醉)和研究组(腰硬联合麻醉),各60例。对比2组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趋化素及不良反应等变化情况。结果 T1-T3时段,研究组、参照组的MAP及心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MAP高于参照组,心率低于参照组(P<0.05)。T2时研究组趋化素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参照组15%(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产妇行剖宫产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趋化素的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麻醉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 剖宫产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针对麻醉复苏室小儿低体温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后对自主呼吸时间的影响及分析。方法:挑选我院儿科在本年度接受麻醉手术治疗的101例患儿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按照奇偶平衡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即参照组(50例),研究组(51例)。并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不同的低体温护理,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患儿苏醒情况、患儿体温、寒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麻醉室恢复时间(42.15±1.1)分,清醒时间(18.7±1.4)分,自主呼吸时间(11.8±2.3)分,均比参照组时间较短,且术后10分钟及30分钟的患儿体温均高于参照组,患儿寒战发生率对比参照组较少,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结论:对术后患儿的体温护理采取循证护理后,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的提高患儿苏醒速度,并促进患儿增强自主呼吸能力,同时维持患儿的体温保持正常,减少了患儿寒战发生率,使家长对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麻醉复苏室 小儿低体温护理 自主呼吸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