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总隐患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总隐患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周朝敏

兴义市人民医院 562400

摘要 目的 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总隐患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麻醉复苏室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110例患者入选试验,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在总结护理安全总隐患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组间满意度各项护理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满意度,技术和知识评分较对照组高,安全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麻醉复苏时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分析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发生安全事件的几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满意度

在麻醉复苏室中,在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以后,在一定时间内,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护,同时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1]。由于麻醉剂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进行麻醉手术之后的患者,需要在手术之后数小时逐渐恢复神志和机体功能,所以应该在麻醉复苏室内对这类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术施行全麻,人们越来越重视麻醉复苏时的安全问题[2]。为了进一步研究麻醉复苏室的护理状况,我院开展深入探究,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麻醉复苏室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110例患者入选试验,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有55例患者,其中包含男32例,女23例;年龄区间为12-83(60.67±2.44)岁。对照组共有45例患者,其中包含男31例,女24例;年龄区间为16-80(59.23±2.27)岁。所有上述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3]:(1)资料完整;(2)确定手术治疗,且行麻醉;(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4]:(1)其他脏器障碍;(2)无法配合调查;(3)神经障碍。

1.2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

(2)干预组。总结过去在麻醉复苏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分析各安全隐患的发生因素,并结合相应的文献,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完善及健全规章制度。按照卫生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麻醉复苏室的安全管理措施,完善麻醉复苏室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麻醉复苏室内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其防范风险的意识。使护理人员熟悉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懂法,依据法律处理各项事务。及时记录护理流程,定期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状况,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防范意识。2,提高对医务人员的培养。对麻醉复苏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其专业知识,还要培养护理技术以及护理知识,以及医务人员学习,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知识,不断提升护理者的沟通技巧以及意识,做到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主动沟通,及时有效的消除患者的焦虑心态,增强干预以及护理的效率。准备好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事件的演练,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对各种抢救措施进行学习。同时进行考核制度,只有及格之后才可以工作。3,重视管理抢救器械。设置专门的人员,管理抢救,药品以及器械。需要器械和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向上级报到并按时处理,保证抢救器械时刻在备用状态。 组织专门人员定期检查抢救车内的器械和物品,防止出现破损或过期,及时更换过期物品,对于将要过期的物品需要着重标注。4,规范记录。护理记录的书写必须规范,利于以后的查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一些医患纠纷。护理记录最主要的是记录护理措施以及患者的病情,可以真实反映患者在苏醒期间接受的护理措施,所以,务必加强对护理记录的管理,护理记录,必须要做到及时性、有效性、真实性。由护士长对护理记录本进行监督管理,若出现护理记有问题的情况,需要及时和护理记录者进行沟通,让他们能够及时完善和修改。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X±S,采用t-test,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认知功能

干预后,比较组见患者的满意度,干预组较对照组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病人满意度评分[X±S]

组别

例数

满意度

安全事件发生率

护理纠纷

对照组

55

46(83.63%)

10(18.18%)

3(5.45%)

干预组

55

53(96.36%)

2(3.64%)

0(0.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抑郁情绪

干预后,比较组见患者的抑郁状况,跟踪组间病人在出院之后4个月,2个月的状况,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较出院之后1d的患者,且干预组的抑郁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病人各项护理评分[X±S]

组别

例数

技术评分

知识评分

试验组

55

96.21±2.25

98.74±3.37

对照组

55

90.33±1.49

94.44±2.1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麻醉复苏室里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护理措施会大大提升患者机体的恢复状况,以及降低相应的安全问题[5]。可以在麻醉复苏室内对患者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到科室内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使患者对我院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大大提升,同时也能提升临床护士量,降低临床医疗纠纷。

本次研究证明,护理后,干预组的满意度,技术和知识评分较对照组高,安全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安全总隐患制定相应的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措施,可以提升病人的满意度,提升技术和知识评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严丽梅.麻醉复苏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1):110-111.

[2]周艳,赵京亚.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1):164+167.

[3]汉祖拉古力·牙生.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284+286.

[4]汤敏.麻醉复苏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2):131-133.

[5]罗颖丽,杨一兰,沈凯,李红,林义才.麻醉复苏室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0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