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痴呆病患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护理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70例,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随机性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5)。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结束后,整理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并且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两组老年痴呆患者接受干预治疗之后,其ADL、MMSE的评分治疗之前与相比均有显著的提高(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ADL、MMSE的评分分别为(45.63±8.34)分、(26.65±2.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8±7.14)分和(20.54±3.31)分(P<0.05)。结论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其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综合性护理干预非常值得重视,需要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痴呆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阐述中医肾病的定义,中医肾病的特征,中医肾病的治疗方法等三方面内容,以期为中医肾病诊疗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 标签: 中医肾病 特征 治疗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性;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乳头状核特征 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病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37 例,均采用 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活动情况与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 7.14±2.03 )周。术后 3 月,掌倾角( 10.92±2.04 ) ° ,尺偏角( 25.73±4.37 ) ° ,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数( 3.61±0.22 )分。术后并发症 11 例,发生率为 29.73% ( 11/37 )。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疗效理想,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可控,值得推广。

  • 标签: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及超声特征。方法:以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1年3月- 2021 年6月,均实施超声诊断,将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可见,48例良性,2例恶性,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8.00%。甲状腺良性结节影像学特征与恶性结节比较,差异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结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创面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104例慢性创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性55.77%,女性44.23%,60岁以上患者50.96%,创面的病因主要为糖尿病、压迫,构成比分别为39.42%、28.85%,且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分布存在差异;创面部位主要为足部、臀部,占比分别为35.58%、25.00%;专科化治疗率为26.92%。结论  慢性创面多见于老年人群,糖尿病、局部受压可能是导致慢性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临床诊治期间,需重视专科治疗与规范化治疗。

  • 标签: 慢性创面 住院治疗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1例布鲁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符合布鲁氏菌的临床检测标准。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7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10.2)岁。结果14~64岁为布病的高发年龄段;布病的高发季节为3-6月,养殖户是最主要的易感者;牛羊是布病的最主要的传染源;参与研究的患者89例均伴有流行病学史、另有12例患者感染原因不明。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共有98例,多汗52例,乏力42例,关节痛39例,腰痛19例,头痛13例,睾丸附睾疼痛8例,行走障碍9例,肝肿大24例,脾肿大33例。结论鲁氏菌病有较多形式的临床症状,患者的会在不同的科室进行第一次诊断,检验医生会根据长时间不明的高烧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的临床特征防止布鲁菌病发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核磁共振影像特征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120例符合卵巢肿瘤病理检查和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验准确率为93.9%,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70%;观察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实性肿块,呈“网膜状”,卵巢形态不规则,存在中等强度信号;而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呈“饼状”或“污秽样”,轮廓粗糙,加强CT呈现不定型钙化或不均匀强化。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卵巢肿瘤的应用价值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展开分析,提出对症治疗方法。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5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乙型肝炎肝衰竭,针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涉及的50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年龄区间18-68岁,平均年龄(38.92±11.07)岁,男性42人,女性8人,入院前,7名患者有过抗病毒治疗史(14.00%),5名患者合并急性戊型肝炎(10.00%),2名患者存在抗血吸虫IgM抗体阳性(4.00%),15名患者存在饮酒史(30.00%),20名患者存在吸烟史(40.00%)。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与患者的预后质量联系密切,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予以重视。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衰竭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儿科接收的12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引发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及临床表现,探寻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结果:16例感染后咳嗽,35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例心因性咳嗽,37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16例支原体感染咳嗽,6例胃食管反流型咳嗽,7例支气管异物型咳嗽,1例肺门淋巴结结核型咳嗽。结论:上述八种均为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的发病原因,我院应高度重视,借助相关检查认真评估患儿病情,根据发病原因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工作,并做好后期随访工作。

  • 标签: 儿童 慢性咳嗽 病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分别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之间收治的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伤椎固定给予对照组,经伤椎固定给予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均小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的分别治疗,经伤椎固定效果更好,患者恢复效果更佳。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采用综合诊断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回顾资料分析,获得患者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1)97例患者临床症状和疾病种类分析中,临床症状占比前三的是头晕31.95%,瘫痪19.58%,头痛16.49%;疾病种类占比前三的是脑血管类疾病48.45%,癫痫疾病13.40%,前庭周围性玄晕9.27%。(2)对97例患者治疗效果统计中,有效率为91.75%,死亡率为9.27%,总治疗时间为105±15.33(min)。结论:急诊神经内科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用综合诊断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特征 急诊神经内科 综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垂体柄病变的MRI影像与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18例垂体柄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MRI影像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18例患者中6例生殖细胞瘤、5例LCH、4例LINH、2例ECD、1例颗粒细胞瘤。18例患者MRI检查显示15例垂体柄局部增厚,病变直径平均(6.5±2.15)mm,3例患者病灶直径>6mm,所有病灶呈现出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强化。结论:MRI在垂体柄病变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可帮助早期发现病变,但临床还需进一步探讨垂体柄病变的MRI影像特征,以便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垂体柄病变 MRI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非伤寒沙门菌肠炎儿童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耐药性等情况。方法:收集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肠炎590位患儿的粪便标本,经细菌培养、分离得到48株(48例)非伤寒沙门菌,并以此48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为监测对象,并对检测对象致病菌在医治期间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记录48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一般资料、流行病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型、药敏结果等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肠炎发病率为8.14%,根据研究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非伤寒沙门菌感染阳性组(48例)和非伤寒沙门菌感染阴性组(542例),对两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发现,阳性组患儿出现发热(37.95%)、呕吐(52.08%)、血便(33.33%)的概率均较阴性组(2.95%、20.48%、1.11%)高,而糊状便(50.00%)低于阴性组低(p<0.05);在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男女比例约为1.087:1,秋季患病率较高(41.67%),且以0-5岁儿童较多见(91.67%),其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患病人数最多(54.17%),其实验室检查中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降钙素原出现异常,其百分比分别为64.58%、64.58%、60.42%、70.83%、39.58%。在本研究中共有55株耐药株出现,以SMZ耐药率最高,两种血清型耐药率比较,对SMZ的耐药性具有差异性(P<0.05),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舒普深、特治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病率约为8.14%,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呕吐、血便、糊状便较常见,其男女比例约为1.087:1,秋季患病率较高(41.67%),且以0-5岁儿童较多见,对SMZ、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舒普深、特治星、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 标签: 非伤寒沙门菌 肠炎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这,并对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病理特征:镜下见纤维、脂肪、肌肉组织内有单一一致的小、圆、蓝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中等偏小,核圆、卵圆,染色质细腻,未见明显核仁,胞浆少;核分裂相多见伴随灶性坏死,血管内见癌栓,侵犯颌下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Ki-67(>90%+)、CK.Pan(核旁点状+)、CK20 (核旁点状+)、Syn (+)、CD99 (弥漫+)、Bcl2(弥漫+),部分表达CgA,TTF-1个别细胞表达,均不表达CD56、CD45、Desmin、S100、Vimentin。结论:Merkel细胞癌为一种罕见但侵袭性很强的皮肤神经内分泌肿瘤,目前没有明确治疗手段,预后很差,需与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淋巴瘤、Ewing/PNET、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等其他小圆蓝细胞恶性肿瘤鉴别。

  • 标签: Merkel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老年创伤患者来说在进行院前急救时的特征,为减少创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知识与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救的老年创伤患者102例,分析在院前急救时此类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对于老年创伤患者来说,概率最高的是交通事故伤42.16%(43/102),其次分别为社会治安伤13.37%(14/102),爆炸伤3.92%(4/102),锐器伤11.76%(12/102),跌打伤28.43%(29/102);存活组急诊至手术时间为(52.68±10.67)min,而死亡组急诊至手术时间为(89.74±10.92)min(t=9.672,P

  • 标签: 老年 院前急救 创伤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术后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基于理论模型指导的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手术的8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随机方式将患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44例,采用基于理论模型指导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急性阑尾炎 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镜下观察,探讨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互关系。方法:确诊16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传统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型,通过电子胃镜下观察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等镜下局部表现分析与中医传统辨证的关系。结果:不同证型胃镜下局部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征象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可作为中医四诊中望诊的补充扩展,提高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中医证型胃镜征象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 108例恙虫病患者流行病特征。方法 选取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2016年 10月至 2018年 12月接收的 108例恙虫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恙虫病患者基本资料、疾病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恙虫病患者流行病特征。结果 本院 2016年 -2018年共收治 108例恙虫病患者,其中 2016年 20例,占比 18.52%; 2017年 25例,占比 23.15%; 2018年 63例,占比 58.33%。 108例恙虫病患者中, 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 50.00%,其次为 40-49岁,占 29.63%, 60-69岁,占 14.81%, 70-79岁发病率最低,占 5.56%。 108例恙虫病患者中农民 102例,占比 95.44%;离退休人员 3例,占比 2.78%;工人 3例,占比 2.78%。 108例恙虫病患者中,有发热史 98例,占比 90.74%;发热伴皮疹 102例,占比 94.44%;溃疡或焦痂 75例,占比 69.44%;淋巴结肿大 18例,占比 16.67%。结论 恙虫病患者多为农民群体,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应做好预防措施,以期控制发病率。

  • 标签: [ ] 恙虫病 流行病特征 南京市六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