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患者采取两期矫正治疗的效果。方法:与我院接受两期矫正治疗的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作文研究对象,给予两期矫正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头影测量结果、咀嚼功能、咬合力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ANB(3.29±1.10)°,SNA(76.24±3.08)°,SNB(75.91±3.67)°,Y轴(69.60±4.83)°,GO-PG(74.90±4.91)mm,PP-SN(8.72±0.12)°,MP-FH(27.90±3.24)°,1-SN(105.20±5.39)°,MP(101.24±2.75)°,Z角(78.43±6.35)°,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咬合力(128.76±4.35),咀嚼功能(75.34±5.18),显著优于治疗前[咬合力(89.54±5.20),咀嚼功能(59.75±4.26)]。治疗后患者对牙齿的满意度(92.14±3.79)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满意度(80.65±4.90)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采取两期矫正治疗可有效恢复正常的咬合,恢复整齐牙列,纠正面部畸形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 两期矫正治疗 头影测量结果 咀嚼功能 咬合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患者采取两期矫正治疗的效果。方法:与我院接受两期矫正治疗的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作文研究对象,给予两期矫正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头影测量结果、咀嚼功能、咬合力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ANB(3.29±1.10)°,SNA(76.24±3.08)°,SNB(75.91±3.67)°,Y轴(69.60±4.83)°,GO-PG(74.90±4.91)mm,PP-SN(8.72±0.12)°,MP-FH(27.90±3.24)°,1-SN(105.20±5.39)°,MP(101.24±2.75)°,Z角(78.43±6.35)°,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咬合力(128.76±4.35),咀嚼功能(75.34±5.18),显著优于治疗前[咬合力(89.54±5.20),咀嚼功能(59.75±4.26)]。治疗后患者对牙齿的满意度(92.14±3.79)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满意度(80.65±4.90)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采取两期矫正治疗可有效恢复正常的咬合,恢复整齐牙列,纠正面部畸形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 两期矫正治疗 头影测量结果 咀嚼功能 咬合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在小儿马蹄足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法矫正和手术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6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马蹄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及护理方法均匀分成手法矫正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与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手术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3.33%,而手法矫正组为100.00%,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4.61;P<0.05);手法矫正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χ2=4.65;P<0.05)。结论 在小儿马蹄足治疗中应用手法矫正效果良好,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患儿所承受的痛苦更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法矫正 手术治疗 小儿马蹄足 护理特点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睑内翻矫正患者而言,选择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心理状况及预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在我院进行睑内翻矫正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以及系统性护理干预,前者纳为对照组,后者纳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将两组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以及预后满意程度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SAS以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程度比较中,与对照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