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1-2023.1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为对象。均进行细菌定量计数及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定量计数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76.00%、80.00%、95.00%、40.00%、76.67%。尿沉渣白细胞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84.00%、90.00%、97.67%、52.94%、85.00%。联合检测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96.00%、90.00%、97.96%、81.82%、95.00%。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较高。结论  细菌定量计数与尿沉渣白细胞联合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方面价值较高,且简单易行,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菌定量计数 尿沉渣白细胞 在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低流量七氟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03月-2021年06月本院收治的64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对照组予以舒芬太尼维持麻醉,实验组予以低流量七氟醚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低流量七氟醚维持麻醉,可实现理想的麻醉效果,且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维持麻醉 低流量七氟醚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尿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在筛查泌尿系统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6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集所有观察对象的中段尿,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及尿细菌培养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检测结果阳性率之间比较(64.66%VS6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将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中的168例阳性标本和剩余的阴性标本进行尿细菌培养,评价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标本符合率为95.83%,阴性标本符合率为97.96%,两种方法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一致性高,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的准确性高、筛查速度快,可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 细菌培养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控制低透析流量状态对于预防透析过程中的失衡综合症临床效果。方法。于2023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设置其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为250ml/min,而研究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则设置透析液流量为300ml/min,血流量为150ml/min。均透析两个小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24小时内的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按不同方法干预三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出现的中重度及总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7.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50.0%。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透析患者在预防透析失衡综合症的过程中,采用低透析液流量和低血流量相比于常规透析流量能够发挥良好作用。

  • 标签: 透析失衡综合症 低透析液流量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控制低透析流量状态对于预防透析过程中的失衡综合症临床效果。方法。于2023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设置其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为250ml/min,而研究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则设置透析液流量为300ml/min,血流量为150ml/min。均透析两个小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24小时内的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按不同方法干预三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出现的中重度及总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7.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50.0%。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透析患者在预防透析失衡综合症的过程中,采用低透析液流量和低血流量相比于常规透析流量能够发挥良好作用。

  • 标签: 透析失衡综合症 低透析液流量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3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给予患者HFNC治疗,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的PaO2、SPO2、PaCO2、躯体化、强迫、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 结论 给予重型新冠肺炎患者HFNC治疗的同时,联合优质护理,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重型新冠肺炎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持续低流量吸氧方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疗效影响效果。方法:研究随机挑选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接收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象,并在随机数表法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独进行低流量持续吸氧干预,研究组采取噻托溴铵吸入联合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稳定期COPD患者采取吸入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持续吸氧方式可改善肺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噻托溴铵 低流量吸氧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舱外高流量吸氧对产妇血氧饱和度和心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入选的60例产妇,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舱外高流量吸氧组和鼻导管吸氧组,两组患者吸氧前、后对血氧饱和度、心肺功能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舱外高流量吸氧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其心肺功能,与鼻导管吸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舱外高流量吸氧 血氧饱和度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创伤相关肺损伤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创伤相关肺损伤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困难感受、不舒适感受、口渴感受评分较对照组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创伤相关肺损伤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采取经鼻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运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对2021.1-2021.12年4月在我科室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中选取40例,开展分组,常规组(n=20常规治疗方法)及研究组(n=20经鼻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方法)。观察2组病人的血气指标、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PaO2 、SaO2、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aCO2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行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机械通气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舒适护理)、科研组(舒适护理+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干预)各29例,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血气值无差异,P>0.05;干预后较参照组,科研组PaO2值更高,PaCO2值更低;撤机相关并发症率更低;撤机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舒适护理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气,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撤机成功率,值得推崇。

  • 标签: 高流量湿化治疗仪 舒适护理 机械通气 血气值 撤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行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机械通气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舒适护理)、科研组(舒适护理+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干预)各29例,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血气值无差异,P>0.05;干预后较参照组,科研组PaO2值更高,PaCO2值更低;撤机相关并发症率更低;撤机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舒适护理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气,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撤机成功率,值得推崇。

  • 标签: 高流量湿化治疗仪 舒适护理 机械通气 血气值 撤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舒适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基础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患者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治疗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O2和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过HFNC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常规疗法低,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舒适度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中必不可缺的辅助工具了,有效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工作效率。计算机设备对于我院来说也至关重要,无论是开展业务、检查诊疗,还是开展财务管理、信息统计等工作都需要使用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我院的正常运行,因此本文将对我院计算机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医院 计算机设备 信息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适用范围。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2月我科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50mmHg≤pCO2<70mmHg的患者进入A组,随机分为A1(控制性氧疗)组和A2(HFNC)组;70mmHg≤pCO2<90mmHg的患者进入B组,随机分为B1(NPPV)组和B2(HFNC)组,各小组15例。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24h、48h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及舒适度评分情况。结果 A1、A2组各有3例,B2组有5例转为NPPV治疗;A2组与A1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在2h、24h、48h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OI在2h、24h、48h各时间点均高于A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pCO2在2h、24h、48h各时间点均低于A1组,但仅在24h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在2h、24h及48h时,心率及呼吸频率高于B1组,OI低于B1组,但在治疗48h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pCO2均高于B1组,但仅在48h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能够改善轻度CO2潴留AECOPD患者的生命体征、氧合及CO2潴留情况,在改善氧合及减轻CO2潴留方面,效果优于控制性氧疗;HFNC可以应用于中度CO2潴留的AECOPD患者,舒适度较好,但疗效不及NPPV,部分患者,尤其是具有NPPV禁忌症的患者在严密观察下,可以尝试应用,必要时需及时更改治疗方式。

  • 标签: 高流量湿化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I型呼吸衰竭 控制性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以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通气治疗,对照组以NPPV治疗,观察组以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的变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心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aO2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治疗有效率90.57%(48/53),对照组呼吸支持有效率88.68%(47/53),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支持均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HFNC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不良事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以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通气治疗,对照组以NPPV治疗,观察组以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的变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心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aO2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治疗有效率90.57%(48/53),对照组呼吸支持有效率88.68%(47/53),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支持均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HFNC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不良事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也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也有了飞快的发展。在新时期下,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发展趋势,而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下,也大力的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分支,它的核心技术就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上的。而本文主就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 标签: 人工智能 计算机信息技术 背景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