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麻醉精神类药品 处方登记 处方编号 不合格处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麻醉精神类药品 处方登记 处方编号 不合格处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丁香酚、小檗碱与氟康唑协调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为验证两种中药单体抗真菌及逆转耐药作用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采集 2017年 8月 ~2018年 7月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菌株,筛选耐药真菌 20株,并对菌株分别给予氟康唑、丁香酚联合氟康唑、小檗碱联合氟康唑,观察分析不同情况作用于耐药白念珠菌后真菌结构变化,并判断联合用药是否为协同作用。结果:真菌结构变化:丁香酚联合组及小檗碱联合组均出现细胞的空泡现象及线粒体空泡,细胞壁消失更多,靠近细胞膜处有不明物质堆积且与细胞质界限清楚,且出现包浆肿胀现象。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含量下降。丁香酚与氟康唑、小檗碱与氟康唑均为协同抗药作用,协同指数 FICI< 0.05。结论:丁香酚、小檗碱与氟康唑联合针对耐药白念珠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可以起到抗真菌及逆转耐药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耐药白念珠菌 丁香酚 小檗碱 氟康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目前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年轻化,对个人和家庭影响较大,已成为政府关注和需要提前干预的重要慢性疾病。在ICD—10对于糖尿病的分类除按照糖尿病类型分类外,还要区分不同人群。临床上对糖尿病常常模糊分类,导致编码不具体不准确,影响数据统计分析。编码人员应熟练掌握ICD分类标准和原则,加强临床知识学习,多与临床医师沟通,使编码与诊断能够正确匹配,提高编码的准确率。

  • 标签: 糖尿病 ICD-10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肝衰竭患者,观察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08月一2019年08月急性肝衰竭患者1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后,5例出院,2例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3例死亡,抢救成功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为70.00%,死亡患者3例,死亡率为30.00%。通过模糊数字评分后发现,护理满意度为(92.05±1.96)分.消极情绪缓解评分为(93.0 7±1.08)分。结论:针对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给予1CU护理.最终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肝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最终显著提高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肝衰竭 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10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小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表现以及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占比40.00%。发病期间血压高于正常者占比为20.00%,最高血压为39/21kPa;患者发病后时间在30分钟到12小时;逐渐产生昏迷的患者占比40.00%,发病后快速进入昏迷的患者占比30.00%;神志清醒者占比50.00%,眩晕占比10.00%,头痛3占比30.00%,呕吐占比60.00%;共济失调占比50.00%;肌张力改变占比50.00%;双瞳孔不等大占比20.00%;双眼同向凝视占比70.00%;水平眼震占比40.00%,周围性面瘫占比30.00%;吟诗样语言占比20.00%,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占比60.00%。经CT或MR检查表达,小脑半球出血占比60.00%;蚓部出血占比30.00%半球以及蚓部均发生出血占比10.00%。其中出血量达到1~20ml,其中低于 5ml患者占比30.00%; 5到 15ml的患者占比40.00%;大于15ml的患者占比30.00%,破入脑室患者占比20.00%;破入蛛网膜下腔患者占比20.00%,同时破入脑室以及蛛网膜下腔者占比60.00%。其中有采取手术治疗占20.00%;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占比50.00%。死亡占比10.00%;未治愈占比20.00%;临床无阳性体征,且生活可自理,恢复良好占比70.00%。结论:出血量能够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对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其死亡的几率较小,且具有较好的恢复。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恢复情况较差。

  • 标签: 原发性小脑出血 CT MR 蛛网膜下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白介素-10检测在白癜风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白癜风患者60例,按疾病进展情况,分为稳定组(30例),进展组(30例),选择同期正常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0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展组血清白介素-10含量显明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组血清白介素-10含量显明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0浓度可显明下降,可作为评估白癜风活动度的指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白癜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白介素-10检测 白癜风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试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同一批次10味中药材,分别为其应用仪器鉴定以及水试法鉴定,比较两种鉴定方法的准确率、鉴定时间和成本。结果仪器组和水试法组的鉴定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试法组鉴定时间短于仪器组,鉴定成本低于仪器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试法可作为理想的中药鉴定方法,其鉴定时间短,成本低,准确率高。

  • 标签: 水试法 仪器鉴定 中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科自2020年10月23—2021年8月以来 10例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及留置尿管的护理,康复早期活动、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分析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儿术后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实施完善、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工作,能够为患者更快恢复健康提供保障,减少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情况,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深入研究。

  • 标签: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恶性血液病继发皮肤软组织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不仅会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为降低血液病患者继发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笔者回顾性分析血液病继发皮肤软组织感染10例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血液病 皮肤软组织 护理
  • 简介:摘要:骨性膝关节炎作为第四大致残性疾病,其治疗应引起医学界重视。本文阐述骨性膝关节炎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通过查阅近10年文献总结骨性膝关节炎的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法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比现有的各种治疗方案,归纳各治疗方案特点。其目的就是为临床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提供更多的参考指导和借鉴。

  • 标签: 骨性膝关节炎 中西医 治疗方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列腺癌诊断中采用血清miR-141-3p,IL-35,IL-10联合诊断法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6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以细胞创次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前列腺癌有34例(前列腺癌组)、良性前列腺癌病变有30例(良性前列腺病变组),选取本院33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血清miR-141-3p、IL-35、IL-10定量联合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病变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前列腺病变组血清miR-141-3p、IL-3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前列腺癌组血清miR-141-3p、IL-35、IL-10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病变组,差异显著(P<0.05);相比单个检测的诊断效率,三者联合检测显著更优,三者联合检测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良性列腺病变。结论 血清miR-141-3p、IL-35、IL-10联合诊断法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有效率,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miR-141-3p 白细胞介素-35 白细胞介素-10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冷圈套切除术治疗10mm以下直肠息肉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1-2021.12期间接受直肠息肉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圈套切除术(CSP组)和热圈套切除术(HSP组)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及数量、术后出血率、穿孔率、标本回收率、完整切除率。结论: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和数量、术后穿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手术时间小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完整切除率高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标本回收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治疗直径10mm以下直肠息肉术后出血和穿孔风险小,切除完整率高且手术时间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冷圈套切除术 结肠息肉 热圈套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