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扩张球囊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价值。方法:2019年2月-2020年8月本科接诊足月妊娠产妇6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宫颈扩张球囊法,对照组用缩宫素。对比顺产率等指标。结果:对于顺产率,试验组75.0%,比对照组50.0%高,P<0.05。对于剖宫产率,试验组25.0%,比对照组46.88%低,P<0.05。对于产程时间,试验组(6.19±1.83)h,比对照组(9.72±2.04)h短,P<0.05。对于Bishop评分,引产后:试验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前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开展用药评价。方法:借助电子病历系统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就诊的32例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住院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的孕妇32例,考察其是否有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的适应症。结果:9.38%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其中37-38+6周最高为13.33%;9.38%存在慎用,35-36+6周最高为20.0%;接受重复疗程的7例中,仅2例符合重复治疗指征,用药合理;给药方案中,96.88%接受了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 6 mg q12h 共注射 4 次, 均属于用药合理;医生未能精准把握给药时机,34+6周前接受治疗的孕妇仅30.3%,最佳分娩时间窗内,接受治疗的较多,占比69.70%。16.0%能够完成全疗程注射的占比;不符合用药指征总占比18.75%,其中35-36+6周最多,为60.0%。

  • 标签: []产前 糖皮质激素 促胎肺成熟 治疗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双球囊在延期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中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70例延期妊娠引产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实施常规缩宫素进行催产,实验组实施宫颈双球囊进行引产,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的临产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时间、胎儿APgar、Bishop评分、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宫颈双球囊 延期妊娠引产 促宫颈成熟 效果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足月妊娠引产产妇中宫颈双球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4月接诊的足月妊娠产妇50例,按照家属以及产妇意愿,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将50例产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采用宫颈双球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缩宫素,对照组产妇采用小剂量缩宫素。对比产妇促宫颈成熟的实际效果,以及产妇生产后的并发症。结果:联合治疗的实验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产妇术后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值<0.05)。结论:宫颈双球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缩宫素能有效促进宫颈的成熟,提高分娩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宫颈双球囊扩张 小剂量缩宫素 促宫颈成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足月妊娠引产产妇中宫颈双球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4月接诊的足月妊娠产妇50例,按照家属以及产妇意愿,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将50例产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采用宫颈双球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缩宫素,对照组产妇采用小剂量缩宫素。对比产妇促宫颈成熟的实际效果,以及产妇生产后的并发症。结果:联合治疗的实验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产妇术后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值<0.05)。结论:宫颈双球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缩宫素能有效促进宫颈的成熟,提高分娩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宫颈双球囊扩张 小剂量缩宫素 促宫颈成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足月妊娠分娩产妇,为其开展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产科收足月妊娠分娩产妇82例纳入基础研究,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静滴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采取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宫颈成熟度、产程用时、引产成功率及母婴不良结局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宫颈开放度、宫颈管长度、宫颈管硬度、宫颈管位置和呈现水平等宫颈成熟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低位水囊 静滴缩宫素引产 足月妊娠分娩 护理效果 宫颈成熟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鼻炎鼻息肉复发与炎因子水平的相关。方法 选取本院 90例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 45例。参照组为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观察组为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 15例)和未复发组( 30例)。结果 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且在观察组中,未复发患者的 IL-6、 IL-8低于复发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来说,其炎因子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其产生和鼻息肉复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局部炎性反应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复发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搏动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耳鸣。搏动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搏动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搏动耳鸣和动脉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搏动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窦相关搏动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医学上极为重要的药物,对维护人类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也逐渐增加。为了规避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本文就中药应用的安全和有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中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分泌中耳炎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84例我院收治的分泌中耳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2例。对照组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36h、48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分泌物增多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分泌中耳炎,能够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镜 咽鼓管手术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面神经炎的安全及有效。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间我院收治的周围面神经炎患者6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分别接受药物、针刺治疗以及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结果显示(p

  • 标签: 面瘫康复操 周围性面神经炎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痴呆患者患病的相关因素,旨在为血管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从入院治疗的血管痴呆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针对他们的脑部医学影像等临床治疗资料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脑梗死、脑卒中等脑血管病患者容易患有血管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会增加血管痴呆的患病风险,吸烟等不良嗜好也是引起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管痴呆的患病概率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可以重点关注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现血管痴呆疾病的预防,降低发病率;血管痴呆早发现治疗,减缓病情的发展。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诊疗手段 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