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理测验能够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诊断数据支持,为制定科学的临床心理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鉴于此,本文对心理测验的应用、临床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心理测验应用进行阐述,并从智力测验、发展测验、神经心理测验、适应行为测验来对心理测验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知在临床应用中,心理测验具有筛选功能,还具有诊断作用,筛选功能是进行初步的患者检验,诊断能够确定患者存在的心理疾病问题,期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高心理测验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水平有所帮助。

  • 标签: 心理测验 临床心理治疗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 心理护理对肛裂术后患者心理情绪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 70 例肛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肛裂手术,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其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 VAS 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运用心理护理的模式对肛裂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焦虑的情绪,减少术后的疼痛程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肛裂 心理情绪 疼痛程度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强迫性神经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166例强迫性神经症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筛查时间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予以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以全国常规为参照,分析心理特征,结果: 强迫性神经症病患者阳性均分、躯体功能、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敌对、抑郁、精神病性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P

  • 标签: 强迫性神经症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我国人口中,老年人口数量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老年病患者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老年病的出现以及康复都同心理状态有着紧密关联性。在护理老年病患者当中,心理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分析老年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对老年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的方法,以期临床能够更好治疗患者,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分析及护理在门诊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本院一共收治 102例门诊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甲组联合应用心理分析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差异( P>0.05) ;两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有下降,甲组51例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乙组 (P<0.05)。 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实施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促进护患和谐。

  • 标签: 心理分析 护理 常规护理 门诊护理 负性情绪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分析及护理在门诊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本院一共收治 102例门诊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甲组联合应用心理分析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差异( P>0.05) ;两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有下降,甲组51例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乙组 (P<0.05)。 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实施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促进护患和谐。

  • 标签: 心理分析 护理 常规护理 门诊护理 负性情绪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心理护理在 乳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6 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成两组:心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3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 焦虑、抑郁程度,评价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SAS 以及 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 P < 0.05 )。干预组干预后 SAS 以及 SD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 P < 0.05 )。心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 乳腺增生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心理护理 乳腺增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增强检查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104例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均分后进行不同护理模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护理效果显著提升,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比组相比,本组护理质量更优,P

  • 标签: 心理护理 CT增强检查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低龄因素对于产程的影响,希望通过该次的研究能够为孕妇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在我院待产分娩的低龄(16岁以下)初产妇,收治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通过对这些低龄(16岁以下)初产妇的产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均分为5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50例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经个性化护理(陪伴、沟通、心理安慰、抚触宫缩、按摩)干预后,对比对照组的50例孕妇和实验组的50例孕妇其在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两组的在产后的产后出血量情况对比。结果:根据数据统计,在第一产程的时间明显减少,在第一产程时间对比上,实验组的50名产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名产妇;而剖宫产率对照组也较实验组的更高;产后出血量对比方面,实验组的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的三项指标,两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心理因素 初产妇 低龄 产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湿疮患者中,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计算机表法对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112例湿疮患者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各组均为56例。A组采取综合性心理护理,B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A组、B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P<0.05。结论:湿疮患者接受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情绪。

  • 标签: 综合性心理 湿疮 心理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肿瘤患者护理中,予以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肿瘤患者及其陪同治疗家属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上述患者及家属随机分配到参照组与观察组中,参照组(31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2例)予以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人际关系敏感度较参照组均得到了有效改善(P

  • 标签: 肿瘤 患者家属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入院前行急救的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及指导,并对该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展开有效分析。方法:从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人进行参考,在借助随机分层抽样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比照与分析组后,依次将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纳入其急救流程中,并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在心理状态的优异度及稳定性上显著高于对比照,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护理 院前急救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我院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实际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探究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22年2月1日到2023年1月31日这一年期间来我院接受恶性肿瘤放疗的80名病人。这些病人按照抽签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0人。其中的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两组病人的负面心理、情绪以及治疗的满意度和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实验组病人的整体评分要优于对照组的病人,同时,该组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针对于恶性肿瘤病人采取放疗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会存在不良的负面心理情绪。为了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这些不良状态,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就需要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并且保证整体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药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理论的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主要就是通过非药物自身信息对患者进行正向刺激,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 标签: 药学心理学 药学保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4月至 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学经历了四个过程:简单的清洁卫生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理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学通过不断地实践、教育、研究,得到积极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着眼于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是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很多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长期遭受病魔的折磨,病程长,患者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出现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等。因慢性病患者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生活习惯,从而造就了多种心理特点。护士要针对慢性病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及其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转归的一个重要环节。给予慢性病患者优质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活动,增强患者对治疗与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心情愉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病 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