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肥大型骨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取肱骨肥大型骨连患者进行研究,共25例,研究时间为2010年1月-2020年1月,均实施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尺骨 截骨短缩 、桡骨断端切新截 骨块植骨锁定钛 板固定 、 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 治疗桡骨骨连伴陈旧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2 例桡骨骨折骨连 短缩畸形伴下尺桡关节陈旧 脱位的患者行尺骨 截骨短缩 、桡骨断端切新截 骨块植骨锁定钛 板固定 、 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 治疗。结果 12 例患者 均获得随访,时间 10 ~ 12 个月。患者腕关节在 旋前与 旋后、 前屈与 后伸、尺偏与 桡偏的 功能相比手术 前均得到 明显改善 (P < 0. 05),改善角度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根据 Mayo 功能评定:优 8 例, 良 2 例,可 2 例,差 0 例,优良率 83.3 %。 术后未出现桡骨愈合及下尺桡关节再次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 尺骨 截骨短缩 、桡骨断端切新截 骨块植骨锁定钛 板固定 、 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 治疗桡骨骨连伴陈旧 下尺桡关节脱位,能够 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减少创伤关节炎的发生 。

  • 标签: 下尺桡关节脱位 陈旧性 尺骨截骨 桡骨骨不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翻瓣与翻瓣技术治疗口腔种植患者的短期效果。方法 以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将此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口腔种植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翻瓣组与翻瓣组,各46例。翻瓣组采用翻瓣技术治疗,非翻瓣组采用不翻瓣技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种植技术的效果。结果 非翻瓣组患者的种植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VAS评分及术后用药时间均优于翻瓣组(P<0.05)。非翻瓣组患者的口腔种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5%,翻瓣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39%,非翻瓣组较翻瓣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种植患者采用不翻瓣技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翻瓣技术治疗的效果,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用药时间,降低病人的痛苦,还可减少口腔种植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翻瓣技术 不翻瓣技术 口腔种植 短期效果
  • 简介:摘要:在骨创伤中,骨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临床骨科的疑难病。据相关报道显示,600万骨折患者中,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是骨连的约10%。同时,在外伤、感染等发生率持续提高的背景下,骨折延迟愈合、骨连的风险也在随之提高,故预防骨连、缩短骨折愈合周期就成为了骨科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中西医治疗骨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西医 骨不连 骨折延迟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骨连患者进行带锁髓内钉固定疗法,做好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共计60例,将下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人数分别为30例,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带锁髓内钉固定疗法,做好效果观察和分析。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相关恢复指标比对,观察组情况明显改善(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评分分析和比较,经研究表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功能差异不大,下肢功能中观察组具有一定效果,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骨连患者中,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后,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促进功能恢复,在加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同时,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下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定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创伤后骨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治疗,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能力评分、肢体痛感评分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数值均呈良性变化,其中,研究组效果更为显著(P

  • 标签: 骨不连 四肢骨折创伤 带锁髓内钉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外科患者术后肺张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 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胸外科术后肺张肺部感染的患者 204 例 , 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 对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4 例胸外科术后肺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 198 株 , 其中革兰阴性菌 119 株占 60.10%, 革兰阳性菌 77 株占 38.89%, 真菌 2 株占 1.01%;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 , 均 >66.00%,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 <29.00%; 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青霉素 G 及红霉素耐药率较高 , 均 >61.00%, 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 0, 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 <4.00% 。结论 导致胸外科术后肺张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 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较大差异 , 在感染早期可给予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或者替考拉宁进行联合用药 , 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胸外科 手术 肺不张 肺部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