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对通光藤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通光藤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软珊瑚是国际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热点之一,许多结构新颖,有强烈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均由这些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中发现的.本文综述了1996年到2002年期间软珊瑚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软珊瑚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海洋药物 神经生理
  • 简介:目的:对鱼腥草中生物碱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所得生物碱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经鉴定分别为:缺碳金线吊乌龟二酮B(1)、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2)、cepharadioneB(3)、马兜铃内酰胺BⅡ(4)、马兜铃内酰胺AⅡ(5)、三白草内酰胺(6)、胡椒内酰胺A(7)、Splendidine(8)、马兜铃内酰胺FⅡ(9)。抗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化合物1,2,4~7,9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1,2,4,7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6,7,9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2,4,7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鱼腥草 生物碱 抗血小板聚集
  • 简介:目的:金莲花由于其清热解毒作用在中药及蒙药中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药物,金莲花已经引起了生药学家、药理学家、天然药物学家、营养学家等的广泛兴趣。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发展较快,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有效成分的归属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金莲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结合本研究组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十年有关金莲花的研究报道,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 标签: 金莲花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前沟藻属甲藻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大环内酯类和长链多羟基多烯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1986年到2003年间有关前沟藻属甲藻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海洋微生物的药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海洋微藻 前沟藻属 化学 生物活性
  • 简介: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干燥近成熟果实。吴茱萸所含化学成分较多,主要包括生物碱、苦味素、挥发油等。本文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吴茱萸生物碱及吴茱萸次碱(Rut)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标签: 吴茱萸次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生物碱 芸香科植物 成熟果实
  • 简介:综述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对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我们从5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藤茎中共分离鉴定了80余种化合物.并主要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抗脂质过氧化、钙拮抗和PAF拮抗等与补血活血作用相关的生物活性,同时也尝试抗HIV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现部分未脂素和三萜类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 标签: 南五味子属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木脂素 三萜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紫珠的水溶性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珠的水溶性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连翘苷(forsythosideB,1),arenarioside(2),类叶升麻苷(acteoside,3)和异类叶升麻苷(isoacteoside,4)。结论:这4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紫珠 苯丙素苷 Forsythoside B Arenarioside ACTEOSIDE
  • 简介:目的:研究睡莲科芡属植物芡(EuryaleferoxSalisb.)的成熟种仁芡实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95%甲醇回流提取,通过硅胶、PharmadexLH-20凝胶、RP-18反相柱层析进行分离,利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和1个含有2个化合物的混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环(脯-丝)(1)、环(异亮-丙)(2)、环(亮-丙)(3)、5,7,4′-三羟基-二氯黄酮(4)、5,7,3′,4′,5′-五羟基二氢黄酮(5)、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α-生育酚(7)、β-生育酚(8)和昏生育酚(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自然界分得,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芡实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四川理县羌族地区产我国重要中药材羌活的化学成分,并比较与其他产地该药材之间的成分差别。方法:运用各种分离材料和方法分离羌活根的化学成分,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羌活根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notoptol(Ⅰ)、羌活醇(Ⅱ)、紫花前胡苷(Ⅲ)、镰叶芹二醇(Ⅳ)、(10E)1,10-heptadecadiene-4,6-diyne-3,8,9-triol(Ⅴ)、10-hydroxyverbenon(Ⅵ)、(+)-bornylferulate(Ⅶ)、孕甾烯酮醇(Ⅷ)、香草酸(Ⅸ)、香豆酸(Ⅹ)、反式阿魏酸(Ⅺ)和9,12-octadecadienoicacid(Z,Z)-(2,2-dimethyl-1,3-dioxolan-4-yl)methylester(Ⅻ),化合物Ⅰ-Ⅳ、Ⅶ和Ⅷ是其主要成分,化合物Ⅴ-Ⅶ和Ⅹ、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四川理县产羌活的化学成分与其他产地的有所区别。

  • 标签: 羌活 伞形科 香豆素 多炔类化合物 单萜酯
  • 简介:目的:研究肾茶(Clerodendranthusspicatus)地上部位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和SephadexLH-20柱层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caffeicacid,1)、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2)、迷迭香酸甲酯(methylrosmarinate,3)、紫草酸单甲酯(methyllithospermate,4)、紫草酸二甲酯(dimethyllithospermate,5)、特草酸乙单甲酯(methyllithospermateB,6)、紫草酸乙二甲酯(dimethyllithospermateB,7)。结论: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肾茶 多酚类化合物 缩酸
  • 简介: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suxicola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舍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14个化舍物,分别为:去氢岩黄连碱(dehydrocavidine,1)、黄连碱(coptisine,2)、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刺檗碱(oxvacanthine,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白桦脂醇(betulin,8)、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9)、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10)、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11)、小檗碱(berberlne,12)、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13)、巴马汀(palmatine,14)。结论:化合物3—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岩黄连 去氢岩黄连碱 黄连碱 别隐品碱 巴马汀
  • 简介:目的:对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croymbosin(1)、槲皮素(2)、芦丁(3)、umuhengerin(4)、nicotiflorin(5)、异槲皮苷(6);8个为有机酸类,分别为绿原酸(7)、3,4-二咖啡酰奎宁酸(8)、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9)、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0)、3-咖啡酰-5-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1)、3,4-二咖啡酰-5-(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2)、3,5-二咖啡酰-4-(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3)、原儿茶酸(14)。结论:化合物2~6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6和14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栀子 化学成分 黄酮类 有机酸类
  • 简介:目的:研究石刁柏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ODS和Sephadex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D—fructofuranose—1,2’:2,1’-β-D—fruclofuranosedianhyclride(1)、1,3-O-di—trans-p-coumaroylglyceml(2)、二十四烷酸(3)、山柰素-4’,7-二甲醚(4)、芦丁(5)、槲皮素(6)、5-羟甲基-糠醛(7)、L-天门冬酰胺(8)、咖啡酸(9)、阿魏酸(10)、肌苷(1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2)、乙基-β-吡喃果糖苷(13)、蔗糖(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2,4,7,10~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石刁柏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大枣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聚酰胺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大枣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18.十八烯-1,3,4-三醇(1)、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2)、2α-羟基齐墩果酸(3)、2α-羟基乌苏酸(4)、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5)、伊谷甾醇(6)、胡萝卜苷(7)、十七烷酸(8)、二十四烷酸(9)、芦丁(10)、D-葡萄糖(11)。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枣属植物中分得的神经酰胺及脑苷脂类化合物,化合物4、5、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大枣 神经酰胺 脑苷脂 化学成分
  • 简介:10种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外对钙离子载体A23187刺激人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白三烯B4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1×10-5mol/L的大黄素的抑制率为100%,3×10-5mol/L齐墩果酸的抑制率为45.5±4.4%,1×10-4mol/L的放线瑞香宁、去氧胆酸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白三烯B4 大黄素 齐墩果酸 放线瑞香宁 去氧胆酸
  • 简介:目的:研究凤仙花属植物冷水七ImpatienspritzelliiHook.f.var.hupehensis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学成分,用光谱法测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2′-乙酰胺基-3′-苯基苯丙醇基2-苯酰胺基-3-苯基苯丙酯(1),豆甾-Δ7,22-双烯-3β-棕榈酸酯(2),豆甾-Δ7,22-双烯-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3),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和二十二烷酸甲酯(5).结论:这5个成分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冷水七 生物碱 甾体
  • 简介:目的:研究藤苦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9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LH-20、Rp-18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藤苦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covenosigeninA(1)、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2)、3-O.(β-glucopyranosyl)acovenosigeninA(3)、△^5-pregnene-3β,17α,20(S)-triol(4)、pinoresinol(5)、cleomiscosinA(6)、chinensin(7)、patriscabratine(8)、乌苏酸(9)、(24R)-cycloartane-3β,24,25-triol(10)、β-谷甾醇(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8首次从该种及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藤苦参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绣球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绣球藤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咖啡酸(2),pluchoicacid(3),原儿茶醛(4),香草醛(5),3,4-二羟基苯乙醇(6),4-羰基-5-羟基戊酸甲酯(7),4-hydroxydodec-2-enedioicacid(8),(+)-川木香醇F(9),(-)-丁香脂素(10),(+)-guayarol(11),(-)-牛蒡苷(12),(-)-落叶松树脂醇(13),金丝桃苷(14)。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绣球藤 铁线莲属 木脂素 黄酮
  • 简介:目的:研究中华大蟾蜍皮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分离纯化蟾皮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蟾蜍环酰胺D(bufogargarizanineD,1),脱氢蟾蜍噻咛(dehydrobufothionine,2),环(脯氨酸-甘氨酸)二肽(cyclo(Pro-Gly)dipeptide,3),环(丙氨酸-丙氨酸)二肽(cyclo(Ala-Ala)dipeptide,4),尿嘧啶(uracil,5),胸腺嘧啶(thymine,6),腺苷(glandglucoside,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为首次从中华大蟾蜍皮中分离得到。

  • 标签: 中华大蟾蜍 水溶性成分 蟾蜍环酰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