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牛磺胆酸钠对照品标定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包括1H-和13C—NMR)进行结构确认;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查;用质量平衡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定量核磁技术对赋值结果进行验证。其中首次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系统对牛磺胆酸钠原料中残留溶剂进行快速筛查。结果:牛磺胆酸钠原料经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达到99.16%;质量平衡法赋值结果87.9%,定量核磁共振法验证结果为87.9%。结论:牛磺胆酸钠对照品原料定性鉴别结果符合要求,定量赋值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分发、使用。

  • 标签: 牛磺胆酸钠 对照品标定 定性鉴别 质量平衡法 定量核磁共振技术
  • 简介:目的:优选人参多糖检测方法和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对比几种检测人参多糖方法结果,优选人参多糖检测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人参多糖提取工艺。结果:人参最佳检测方法为苯酚-硫酸法;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2倍,每次提取1h,提取3次。结论:苯酚-硫酸法检测人参多糖含量准确性高,方法稳定可行;优选工艺操作简单,提取率高,稳定可行。

  • 标签: 多糖检测 人参多糖 水提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科学研究浙麦冬产地适宜加工和干燥方法方法:通过不同温度直接烘干、类似传统烘后回潮再烘干燥方式、微波杀青、100℃高温杀青、去须根干燥以及传统加工干燥等方式加工浙麦冬,并测定其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等三类成分含量。结果与结论:浙麦冬产地加工以60℃直接烘干,其总皂苷、总黄酮含量与传统加工方式相似,总多糖含量高于传统加工,可以代替传统加工方式;100℃高温杀青、微波杀青或去须根等方式干燥,对总多糖含量影响较大。

  • 标签: 麦冬 产地加工 总皂苷 总黄酮 总多糖
  • 简介:目的:研究艾纳香提取前不同处理方法对艾纳香中左旋龙脑含量影响,确定合理有效提取前处理方法方法:以左旋龙脑为对照品,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荫干时间、不同烘干温度及优化润湿处理方法艾纳香中左旋龙脑含量变化。结果:常温情况下左旋龙脑含量随着干燥时间增加而减少,新鲜样品左旋龙脑含量以干重计为9.1519mg·g-1,常温情况下左旋龙脑含量随着干燥时间增加而减少,24h内减少最快;烘培温度越高左旋龙脑损失越多,烘焙温度超过50℃后损失加快,当烘焙温度为30℃时含量以干重计为6.0978mg·g-1;料液比为1∶2、润湿时间为20min时样品左旋龙脑含量最高,以干重计为4.7983mg·g-1。结论:艾纳香鲜品左旋龙脑含量高;干燥温度越低时间越短左旋龙脑损失越少;料液比为1∶2、润湿时间为20min时左旋龙脑含量最高。

  • 标签: 艾纳香 前处理 左旋龙脑 气相色谱
  • 简介:目的:甘草种子硬实,表面蜡质包被是影响组织培养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草种子进行处理,得到组织培养条件下提高甘草种子萌发率和消毒效果方法方法:将甘草种子用98%硫酸处理、灭菌热水处理、各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在MS培养基上培养,考察种子萌发及消毒效果。结果:组织培养条件下,常温水浸泡24h甘草种子吸胀率为36.67%,发芽率为10%,经过浓硫酸浸泡80min、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至室温)和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甘草种子吸胀率分别达到100%、42.16%和46.7%;发芽率分别为77.79%、36.67%和24.44%。浓硫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甘草种子消毒效果较好。结论98%硫酸浸泡80min或者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后再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均能使甘草种子达到良好消毒效果和较高萌发率。

  • 标签: 甘草 种子萌发 组织培养
  • 简介:目的:优选艾粉β-环糊精包合方法及其工艺。方法:以包合物中左旋龙脑载药量与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包合艾粉工艺参数,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磨法最优,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艾粉与β-环糊精投料比1∶4,研磨时间45min,加4倍量水,重复3次试验,包合物中左旋龙脑平均载药量达16.49%,平均收得率达89.22%,综合评分是31.04。结论:研磨法制备艾粉包合物得到平均载药量、收得率及综合评分均比其他两种方法高,且工艺简单、合理可行,可以作为提高艾粉稳定性一种方法,故优选研磨法。

  • 标签: 艾粉 Β-环糊精 包合物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 简介:目的:研究建立金银花中抗炎活性成分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同时定量方法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结果表明獐芽菜苷进样量在6.85~548.00ng、獐牙菜苦苷进样量在64.50~1032.00n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分别为Y=4955347X-21311(r=0.9994);Y=1596561X-24132(r=0.9999)。结论:所建立定量方法快速简单,方法可靠,可作为金银花中抗炎活性成分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金银花 抗炎活性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獐芽菜苷 獐牙菜苦苷
  • 简介:近几年,国内对于人参炮制品——黑参开始进行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黑参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黑参提供理论依据。今后还应在黑参质量标准控制、特有药理活性有效成分,以及黑参中人参皂苷代谢等方面深入研究。

  • 标签: 黑参 炮制工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士宁在大鼠肠道吸收特性。方法: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运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研究不同肠段、浓度、pH、P-gp抑制剂、MRP抑制剂、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剂对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和士宁在大鼠肠吸收影响。结果:不同肠段中,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和士Papp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不同浓度下,两者Papp无显著性差异;不同pH条件下,两者吸收有较大差异,其中pH=7.4条件下,两者吸收最好;在分别加入P-gp和MRP抑制剂后,两者肠吸收均显著性增加;加入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剂,两者肠吸收有一定增加,但不显著。结论: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士宁肠吸收机制可能是以被动转运为主,且均受P-gp和MRP影响。

  • 标签: 马钱子碱 士的宁 外翻肠囊模型 P-GP MRP 细胞间紧密连接
  • 简介:目的:比较2个川半夏种质植株生长、产量和质量,以期为筛选川半夏优良种质奠定基础。方法:设计2个川半夏种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生长中测定植株上长情况,收获后测定产量和主要成分含量。结果:川半夏1号和川半夏2号生长各项指标和产量各项指标差异显著;质量指标中川半夏1号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川半夏2号总生物碱含量,水分、总灰分、水浸含量、总酸含量、腺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川半夏1号在植株上长、产量和质量上均表现良好,可以作为川半夏优良种质重点筛选。

  • 标签: 川半夏 种质 栽培 产量 质量
  • 简介:由于地处丝绸之路,历史上新疆地区维吾尔医药与东方和西方医药体系均有较多交流,其基原植物约80%原产于其他区域。通过大量资料查阅,本研究详细分析了这些植物原产情况。我们发现,维吾尔药基原植物除了来自本地及中国内地,还主要来源于阿拉伯及印巴地区,也来源于西南亚、东南亚甚至美洲和非洲。在目前"一带一路"经济政策下,充分利用地理和文化优势,维吾尔医药有很大发展空间。

  • 标签: 丝绸之路 维吾尔医药 中医药 新疆
  • 简介:红花籽油被广泛用作优质食用油,且已产业化发展。研究显示,红花籽油不仅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分,如亚油酸、亚麻酸、维生素E、油酸、磷脂等,而且具有抗炎、降血脂、减肥、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针对目前红花籽油应用前景广阔、基础研究较少、产品优势缺乏等现状,本文对红花籽油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应用范围等内容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红花籽油提供参考。

  • 标签: 红花籽油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应用
  • 简介:优越地理交通环境、良好生态环境、丰富药材资源是樟树形成药市依托,适宜政治环境又提供了药市形成基础。药王信仰、医药文化盛行推动了药市繁荣,商帮形成、成熟加工技艺则使得樟树药市不断壮大。而维持药市良性运转则需要药商诚信为本、灵活经营经营理念。樟树药市具有其他药市所不及地理交通优势,并以其独特精湛加工炮制工艺吸引了各地药材来此加工炮制,弥补了当地药材种植不足缺陷。经樟树加工炮制药材品质精良,更有药王信仰作为文化依托,樟树药帮取信为本、制作为先、灵活经营理念更是赢得了良好声誉。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都使得樟树药市不断发展,并得以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樟树药市 药市发展 医药文化 传统知识 相关因素
  • 简介:本文综述了目前生产紫杉醇6种主要途径,通过分析各途径特点,提出了利用内生真菌产紫杉醇有望解决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现状,且对于研究植物来源天然药物新生产途径开发及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红豆杉 紫杉醇 内生真菌
  • 简介:目的:建立菊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破壁饮片成品与其中间品、原料化学成分相关性,为菊花破壁饮片整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nm,柱温:35℃。结果:建立了菊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图谱,得到了15个共有特征峰,11批样品相似度达0.98以上,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所建立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菊花破壁饮片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 标签: 菊花 破壁饮片 指纹图谱 HPLC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不同采收部位种子特性。方法:分别收集丹参、白花丹参主果穗上段、中段、下段种子,测定其萌发率、含水量、单穗种子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结果:白花丹参果穗位置越高,种子萌发率越高,单穗种子粒数越多;丹参果穗位置越低,萌发率越高,中段单穗种子粒数最多;白花丹参与丹参不同部位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采收部位不同种子特性不同,采收时白花丹参可优选中上段,丹参优选中下段,并通过分批集中方法,提高种子质量均一程度。

  • 标签: 丹参 白花丹参 种子 采收部位
  • 简介: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及萜内酯,因其具有很高药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对银杏酮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离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焦点。本文介绍了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银杏酮酯提取及分离方面的新技术,对各类技术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银杏酮酯提取分离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高效合理地开发银杏酮酯产品提供参考。

  • 标签: 银杏叶 黄酮类化合物 银杏内酯 提取 分离
  • 简介:目的:优化贡菊不定芽诱导与增值培养条件,为建立和完善贡菊离体快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贡菊无菌组培苗带芽茎段为试材,通过单因素、组合、正交试验等方法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增值影响,并对基本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出适用于不定芽诱导细胞分裂素为6-BA,本实验条件下不定芽诱导最佳配方为:MS+6-BA2.0mg·L-1+NAA0.1mg·L-1或6-BA2.0-1mg·L-1+IBA0.1mg·L-1;不定芽增值最佳配方为:MS+6-BA2.0mg·L-1+NAA0.02mg·L-1+IBA0.1mg·L-1;基本培养基优化结果为:大量元素MS标准浓度+铁盐1.5倍MS标准浓度+蔗糖20g·L-1+椰子汁30mL·L-1。结论:6-BA对不定芽诱导有显著影响,IBA、NAA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基本培养基改良优化可增强不定芽生长发育。

  • 标签: 贡菊 不定芽诱导与增殖 条件优化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虚燥更平浓缩丸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epaxHP—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99);体积流量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梓醇进样量0.0429~0.2145m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按照加入梓醇浓度低、中、高分别测得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41%、99.99%、100.08%,相对应RSD值为0.60%、0.72%0.47%,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均良好,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测定虚造更平浓缩丸中梓醇含量。

  • 标签: 虚燥更平浓缩丸 梓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利用数量化理论方法筛选影响冬凌草Pb含量关键因子,为冬凌草Pb污染水平预测及调控提供依据。方法:冬凌草Ph质量分数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生态环境因子为样地调查实测和收集产地环境监测资料相结合,采用数量化方法I拟合曲线分析。结果:经多因子筛选,确定影响冬凌草铅含量(Y)贡献值最大关键因子分别为:土壤Pb含量(X1),降水pH值(X6),污染源(X3),公路距离(X4)。结论:建立冬凌草铅含量预测模型,可为冬凌草药源铅污染程度科学评估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 标签: PB 冬凌草 数量化理论 预测模型 关键生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