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生物在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中可行性和合理性已经获得了中药研究者认可。在后基因时代,蛋白是系统生物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蛋白在中药研究中应用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实例。作者在近年来部分研究工作基础上,对蛋白主要研究技术及蛋白在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中应用思路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中药 生物信息学 系统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不同产地人参差异蛋白研究。方法:首先确定人参蛋白提取方法以及膜杂交实验条件,进而使用多肽阵列与不同产地的人参蛋白进行杂交。结果:不同产地人参蛋白有明显差异,其中高纬度地区(逊克、木兰)人参蛋白与低纬度地区(长白、集安、抚松)人参蛋白差异较大,同一纬度地区人参蛋白差异较小。结论:多肽阵列技术能够进行不同生长条件下人参差异蛋白研究,不同产地的人参蛋白具有明显差异。此外,获得人参蛋白特征性表达图谱,可用于人参鉴定。

  • 标签: 人参 蛋白 多肽阵列 差异
  • 简介:目的:应用蛋白学分析探寻补益阳明津气方药延缓初老雌性大鼠生殖机能减退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月龄、阴道细胞表现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n=10):正常对照、初老实验、去势实验,对照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给予益胃汤灌胃,灌胃8周后将大鼠处死,取下丘脑,行iTRAQ定量蛋白学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27g/kg初老实验、27g/kg去势实验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均有差异蛋白表达,GO分析及Pathway分析见生殖相关蛋白。结论:补益阳明津气方药对初老雌性大鼠下丘脑蛋白表达有影响,差异蛋白与生殖相关。

  • 标签: 益胃汤 补益阳明津气 蛋白质组学 生殖机能
  • 简介:传统中医药和天然严物是中华民族瑰宝和优势资源,在禾来我国创新趵物研发甲将占据十分重要战略地位。但由于中药和天然产物药效物质基础复杂性、多组分协同、有机整合发挥整体药效作用特殊性,给中药现代化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因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观思想研究方法学体系而难以形成突破性研究进展。代谢诞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本期诚邀我国中药代谢研究主要倡导者刘昌孝院士及长期致力于代谢研究王广基教授、盛龙生教授分别从代谢与天然产物及中药研究、代谢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中应用前景分析、代谢研究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方兴未艾中药代谢研究”,刘昌孝院士一语道出了我国中药代谢蓬勃发展态势,期待本期“中药代谢研究”专栏能对我国中药代谢研究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 标签: 中药现代化研究 代谢组学 传统中医药 药效物质基础 天然产物 研究方法学
  • 简介:讨论代谢研究方法和LC/MS技术,包括代谢指纹图谱,用于非目标的代谢总体分析和代谢轮廓图,用于有目标的代谢物分析。方法设计涉及样品采集和处理;LC/MS仪器与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等。系统生物包括代谢,开启了研究中药及其与动物或人体相互作用新途径。本文讨论了中药质量控制、成分分析及中药药效代谢研究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代谢组学 代谢指纹图谱 代谢轮廓图 中药的代谢组学
  • 简介:代谢物是后基因时代出现一门新兴“”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而来大量信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应用代谢研究方法和技术具有广泛前景,特别是在药物作用机制、靶器官效应、新药筛选、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代谢物组学 模型研究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安全性 天然药物 中医药
  • 简介:目的:研究有效组分配伍四逆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作用。方法: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剂丙基硫氧嘧啶制备SD大鼠甲减动物模型,以有效组分配伍四逆汤高、中、低剂量(9.6g生药/kg、4.8g生药/kg、2.4g生药/kg)对甲减动物进行治疗。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并定期记录各组动物饮食、饮水量,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动物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甲状腺病理损伤程度;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测定血清蛋白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模型动物饮食饮水量明显减少,出现倦卧、耸毛等症状,T3、T4水平显著降低,TSH水平显著升高,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与模型对照相比,四逆汤药物有效组分配伍饮食饮水量升高,一般状态有所改善,2.4、4.8g/kg可显著升高模型动物血清T3、T4水平,降低TSH水平;四逆汤药物有效组分配伍各剂量均可显著改善甲状腺病理损伤程度;蛋白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比较,模型有34个蛋白表达上调、67个蛋白表达下调,四逆汤有效组分配伍9.6g/kg可将上调蛋白14个蛋白表达下调2倍以上,下调蛋白7个蛋白表达上调2倍以上。结论:四逆汤药物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四逆汤 有效组分配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蛋白质组学
  • 简介:目的:研究毫菊花硫磺熏蒸前后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差异,并讨论硫磺熏蒸对亳菊花质量影响。方法:建立硫磺熏蒸前后毫菊花化学成分指纹图谱,采用HPLC—DAD色谱法测定毫菊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素在硫磺熏蒸前后含量变化。ZORBAXSB-C18柱(150mm×4.6mm,5μm),甲醇(A)-0.3%磷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4nm(绿原酸)和348nm(木犀草素),柱温25℃。结果:经硫磺熏蒸过后毫菊花中2、4、7、8、9、10号指纹峰所代表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亳菊花经硫磺熏蒸过后,绿原酸含量平均值由(3.68±0.06)g·kg。增加为(4.91±0.01)g·kg^-1(P〈0.01),木犀草素含量平均值显著变化。结论:亳菊花经过硫磺熏蒸后,亳菊花原有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发生了改变,这一变化将影响到硫熏亳菊花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其临床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亳菊花 硫磺熏蒸 绿原酸 木犀草素 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差异
  • 简介:2006年代谢香山科学会议以来,代谢中药研究和国内外合作交流活跃。中国工程院与天津市等在2007年召开“环渤海生物医药发展前沿论坛”以中药代谢为主题研讨会展示了代谢在中药研究成就和问题,也看到代谢研究中医药前景和艰巨性。《中国天然药物》杂志编辑部第二次组织了“中药代谢研究”专栏,这3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应用代谢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方剂近况、问题和前景。

  • 标签: 中药复杂系统 代谢组学 中国工程院 香山科学会议 中药研究 合作交流
  • 简介:目的:研究苯甲酸胁迫对人参幼根生长、根尖细胞显微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功能基因表达影响。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人参幼根根尖形态结构;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参幼根显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研究苯甲酸对人参根尖超微结构影响;采用qRT-PCR方法研究功能基因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苯甲酸能够抑制人参根尖根毛生长,根尖表皮组织排列疏松,并导致细胞内含物出现异常,细胞壁增厚;核仁核膜解体、消失;细胞内淀粉颗粒空泡化,逐渐解体消失。另外,苯甲酸胁迫还导致1个ARF-GEF,1个bHLH,2个XTH,1个MYB,1个ZAT和1个sHSP基因差异表达。结论:苯甲酸胁迫对人参根尖细胞结构及功能基因表达均有影响。

  • 标签: 自毒作用 苯甲酸 人参 根尖 胁迫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甘草干姜汤对肺纤维化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醋酸泼尼松,甘草干姜汤0.5g/kg、1g/kg和2g/kg剂量。采用博莱霉素气管注入法,制备肺纤维化模型,于实验第28天留取标本,分别测定大鼠肺组织活性氧、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及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免疫化实验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和TGF-β1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相比,1g/kg和2g/kg甘草干姜汤作用28天后能够显著提高大鼠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活性氧、丙二醛和羟脯氨酸含量,同时,显著下调TGF-β1、Smad3、α-SMA、ColⅠ和SIRT1蛋白表达并上调Smad7蛋白表达。结论:甘草干姜汤能够减轻博莱霉素导致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并通过增加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调控SIRT1和TGF-β1发挥作用。

  • 标签: 甘草干姜汤 肺纤维化 活性氧 TGF-Β1 SIRT1
  • 简介:代谢是生物体整体功能状态“生化表型”,具有“终点放大”特征,这些特质使得代谢在中医药系列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具有突出优势。中医理论整体观与“”强调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体功能水平相一致。随着基于核磁、质谱以及化学计量软件代谢学分析技术平台不断发展,代谢已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中医证候本质、中药作用机制、中药整体药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中药质量控制与中药资源研究等。本文在综述国内中医药领域代谢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扼要评析。

  • 标签: 代谢组学 中医证本质 中药安全评价 中药整体药效评价 中药质量控制 个体化医疗
  • 简介:建立符合中药方剂自身特点整体药效评价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重要科学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代谢学科学技术发展为中药方剂整体药效评价与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和强有力技术手段。本论文围绕代谢研究技术在中医证动物模型评价、“方证对应”研究、中药整体药效作用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评析,提出和讨论了代谢研究结果定量表征,多组分多靶点中药与单成分、单靶点化学药物药效作用代谢比较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代谢整合研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整体药效作用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中重要作用意义

  • 标签: 代谢组学 中药整体药效评价 多靶点作用机制 代谢组定量表征
  • 简介:国内外医药学家目前都认识到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融合有利于二者自身发展和人类征服各种复杂疾病、发现创新药物。文章在综述代谢主要研究步骤、方法同时,首次提出了“微量元素概念。进一步从代谢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在病讧模型上整体评价研究、中药复方安全性研究以及中药复方与肠道菌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代谢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中应用。这些应用结果和前景表明代谢是促进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达到有效融合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代谢组学 微量元素组学 中药复方
  • 简介:目的:比较六种代料栽培配方栽培茯苓前后土壤活性变化,探讨影响茯苓生长土壤活性因素,指导代料配方改良。提高代料栽培茯苓产量和质量。方法:以传统松木栽培茯苓为对照,选择土壤中含水量、pH、有机物、多种酶和微生物等土壤活性指标,采用现代分析方法,测定六种代料栽培茯苓前后土壤活性变化。结果:代料配方与传统松木栽培茯苓前后各项土壤活性指标均发生变化;加权综合分析表明,代料配方E试验与传统松木对照G土壤活性变化较接近。结论:为优选代料配方及其改善栽培茯苓土壤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茯苓 种植 代料栽培 土壤环境
  • 简介: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Westernblot分析证实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P)过量表达,而MCF7细胞PGP表达。1:60R1(复方R1)和1:90R1处理细胞2小时、3小时均使MCF7adr细胞PGP表达下降,并且与药物作用时间和浓度有关。Northernblot分析示MCFT7adr细胞mdr2mRNA高表达,而MCFT细胞表达。1:60R11:90R1处理2小时或3小时均使MCF7adr细胞mdr1RNA表达降低,且随着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浓度(1:60R1,1:90R1)改变对耐药细胞mdr1mRNA表达下降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R1逆转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其从蛋白质和mRNA水平使耐药细胞PGP表达下降,从而增加细胞内药物聚集量和抗癌药细胞毒性有关。

  • 标签: 过量表达 耐药细胞 mdr1 阿霉素 中药方剂 P糖蛋白
  • 简介:口服药物在肠道中吸收是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重要因素。肠道中有许多介导药物转运蛋白,在药物吸收、分布和相互作用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常见肠道膜转运蛋白及其转运机制,提出利用转运蛋白特性和转运蛋白底物之间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对中药成分中一些转运蛋白底物及中药-西药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肠吸收 转运蛋白 相互作用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