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半枝中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异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结果:半枝药材中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异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7.23~72.32、3.28~32.76、2.35~23.53、2.54~25.37、1.77~17.65、2.26~22.57、1.95~19.48、3.52~35.24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在0.9983~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99.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为半枝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半枝莲 黄酮类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异名】红旱异名湖南连翘。【基原】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湖南连翘的全草。【原植物】湖南连翘HypericumascyronL.又名黄海棠。【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高1.3m。全株光滑无毛。茎四棱形,淡棕色,上部有分枝。单叶对生;叶无柄;叶片宽披针形,长5.10cm,宽1.3cm。先端钝尖,基部抱茎,边缘全缘,两面密布细小透明的腺点。花数朵排成顶生的二歧聚伞花序;花黄色,萼片5,卵圆形,具半透明腺点;花瓣5,镰状倒卵形,各瓣稍偏斜而旋转;雄蕊多数,基部连合成5束,每束与花瓣对生;子房上位,圆锥形,花柱长,在中部以上5裂。蒴果圆锥形。种子多数.长椭圆形.褐色。花期6-7月.果期80月。

  • 标签: 红旱莲 封面 金丝桃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 植物形态 圆锥形
  • 简介:目的:建立半边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半边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别半边配方颗粒中的特征性斑点。结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半边配方颗粒的质量。

  • 标签: 半边莲 配方颗粒 薄层色谱法
  • 简介:目的:研究胡豆的扦插生根情况。方法:采用不同植物生长素NAA、IBA、IBA+NAA、IAA、IBA+2,4-D及去离子水(CK)处理,研究其愈伤组织和根生长的影响。结果:以15mg·L^-1IBA、15mg·L^-1IBA+25mg·L^-1NAA和20mg·L^-1IAA3种溶液处理对促进生根的效果较好;15mg·L^-1IBA+20mg·L^-12,4-D对胡豆愈伤组织有显著性促进作用。结论:IBA、IBA+NAA和IAA可用于胡豆扦插育苗;IBA+2,4-D可用于其愈伤组织诱导。

  • 标签: 胡豆莲 植物生长素 扦插 生根
  • 简介:深秋时分,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药市生意显得更难,掉价品种居多,涨价品种较少,尤以白术掉价最猛,一周内川白术从21元(千克价,下同)掉到了9元左右;涨价的几乎都是不起眼的小品种。本期荷花池药材市场具体走势如下。

  • 标签: 荷花池药材市场 丁香 品种 白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下金线形态、产量、主要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线适宜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一次性成苗有机培养金线植株为材料,调节不同光照强度,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种植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大面积种植,测定不同栽培模式金线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的变化,分析金线栽培过程中活性成分累积规律。结果:光照强度为3000lx时,植株的株高、叶片大小、茎粗、鲜重和干重均达到最大;两种模式(大棚和林下)栽培苗随着栽培月龄的增长,多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黄酮含量则逐渐增加。种植6月后,以林下仿生态种植的金线在形态和生物量都显著优于大棚种植,多糖含量比大棚种植高2.9mg,但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对金线的生长、黄酮和多糖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金线的适宜采收期为林下栽培6个月以上。

  • 标签: 金线莲 光照强度 栽培模式 栽培月龄 生长 多糖
  • 简介:朱砂提取物(A1015)对小鼠醋酸扭体试验的镇痛作用实验表明:A1015的ED50为朱砂胶囊ED50的1/225,马兜铃酸A的ED50为A1015ED50的1/16,为朱砂胶囊ED50的1/720.说明朱砂资源的利用以开发朱砂提取物A1015为最佳.

  • 标签: 朱砂莲提取物 A1015 马兜铃酸A 醋酸扭体试验 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穿心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11天大鼠,经小脑延髓池进针,注射浓度为3×108cfu/ml的脑膜炎奈瑟球菌混悬液,复制脑膜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生素治疗组(氨苄青霉素钠200mg/kg)、穿心内酯组(50mg/kg)、激素组(地塞米松1mg/kg)。连续给药6天后观察各组的存活率、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IL-6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脑膜组织p65和IκBα表达水平。结果:50mg/kg穿心内酯和激素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抗生素组,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65表达水平低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而IκBα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结论:穿心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B炎症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脑膜炎奈瑟球菌 脂多糖血症 核因子-B
  • 简介:目的:通过对穿心内酯引入亲水性基团,探索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和构效关系。方法:碱性条件下,穿心内酯1与硝基甲烷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重排生成12-硝基甲基-14-去氧穿心内酯,再以锌粉盐酸还原硝基生成12-氨基亚甲基-14-去氧穿心内酯2,最后与异氰酸酯反应成脲3a~3n,所有化合物考察了抗肿瘤和抑制NA活性。结果:经结构改造后,两个化合物(3f和3m)显示了中等的抗肿瘤活性,并且都是单取代芳环,提示芳环的引入优于脂肪链(环)和杂环;所有衍生物都无抑制NA活性。结论:穿心内酯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无抑制活性;12位引入芳环有意义,但芳环所处的支链不能过长;水溶性基团的引入对活性提高没有帮助,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细胞毒活性 构效关系 合成